余至柔:美术馆将触发人们的灵感时刻
余德耀美术馆蟠龙天地新馆,江南水乡、当代建筑、
先锋艺术在此诗意地交织
上海青浦蟠鼎路的西边是萦绕着小桥流水的古镇蟠龙,现在已由瑞安集团焕新改造为城市“微度假”胜地——蟠龙天地,蟠鼎路的东边则是气势恢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建馆9年的余德耀美术馆最近刚刚迁入这一新址。美术馆外修竹依依,白色的混凝土建筑群掩映于翠绿的玉米地中,一阵风吹过,玉米秸秆与翠竹的清香阵阵拂过,江南水乡、当代建筑、先锋艺术在此诗意地交织。
在余德耀美术馆新馆门前,我们见到了年轻的馆长余至柔。此时她正忙于新馆开幕的各项工作,笑容满面,从容而富有感染力。
不知道余至柔的名字是否出自《道德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但冥冥中她似乎正践行着以“至柔驰骋至坚”的道家智慧。2015年,余至柔离开家乡雅加达来到上海,加入父亲余德耀在西岸创办的余德耀美术馆工作。2022年3月,父亲因胰腺癌医治无效离世,将领导美术馆的重任托付于她,那时她才30出头。随后没多久,她便面临着西岸场馆租约到期,带领美术馆迁入新址。
准备迎接新展的余德耀美术馆新馆
“迁入蟠龙天地,也意味着余德耀美术馆进入战略规划的第二阶段。”余至柔胸有成竹地说。据她介绍,2014年在西岸开馆时,美术馆专注于父亲“收而不藏”的建馆理念,旨在“将世界的目光引向上海”,因而举办了包括“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回顾展”“雨屋”“奈良美智”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展,而今天在蟠龙天地的新馆,则是第二阶段——“流动的美术馆”战略规划的开始。“流动的美术馆”包括四个方面:“学术流动”“生态流动”“跨界流动”“数字流动”。而这一规划的首个重点项目就是以“一个主展区+多个触发器”的全新模式展开。
谈及新馆为何会选址蟠龙天地,余至柔表示,大约三四年前就开始物色新址,也走访了不少场馆,而父亲和她也一直在思索,余德耀美术馆应该建设成什么样的美术馆,长远目标是什么?“父亲常说‘美术馆是思想的殿堂’,我想,建设成一个真正于公众有价值的美术馆,才是我们的使命。”
5月17日,新馆在众多观众的期待中正式开幕。主馆呈现开幕首展“洄游”,展出余德耀基金会收藏中40位中外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富有节奏地分布于美术馆内外空间。
在美术馆的户外空间,沿着清澈小河展示着徐冰“英文方块字”系列作品中的《石径》。在这件作品中,徐冰将英文方块字书法雕刻在自然的石型上,一石一字,76块石头连成一条小路,组成了一首译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英文诗。此诗为苏轼赠予弟弟苏辙的和诗,表达与家人的惜别难舍之情。人们沿着石块读完整首诗,也将被引向一个“没有结果”的去处。
徐冰作品《石径》
“洄游”展览现场,上海余德耀美术馆,2023年
摄影:王闻龙
而另一件陈彧君的作品《亚洲地境——12平方米》,在长6米、宽2米的巨大画布中勾勒出沙发的轮廓,用线条划分墙面、地面,呈现出一个错位、异化的建筑空间,暗示着个体在乡愁中追寻“家”的方向。
陈彧君作品《亚洲地境——12平方米》,2011年
布面丙烯,200 × 600 cm
余德耀基金会收藏
图片提供:陈彧君工作室
余至柔于“洄游”展览现场,
远处为Jean-Michel Othoniel作品《幸福日记》
黄永砯作品《大限》
“洄游”展览现场,上海余德耀美术馆,2023年
摄影:王闻龙
担纲展览“洄游”策展工作的是在余德耀美术馆成长起来的青年策展人施雯,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她特别提到余至柔给予的“无条件的信任”,以及“最大程度的作品选择自由”。展览呈现了很多大型装置,其中一部分作品创作年代久远,非常脆弱。受到余至柔的鼓励,施雯与布展团队共同寻求解决办法,不因作品维护难度太大而放弃展出。
小野洋子作品《门和水滴》
“洄游”展览现场,上海余德耀美术馆,2023年
摄影:王闻龙
Kerry Tribe作品《失语症诗歌俱乐部》
“洄游”展览现场,上海余德耀美术馆,2023年
摄影:王闻龙
走出主馆,穿过蟠鼎路,进入蟠龙天地的古镇区域,在人流如织的蓝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店铺旁边可以看到美术馆的项目空间——雪竹轩。这处历史保护建筑原为明代文人冯淮的书斋,后来随着蟠龙古镇的式微而几近废弃。而现在,经过各方力量的保护性改造,雪竹轩重现昔日文人风貌,焕发勃勃生机。
余德耀基金会藏品群展“邻居”已于4月27日开幕,包括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地的14位新兴艺术家的先锋作品正在展出,它们穿越时空的界限,与中国明代先贤静静对话。
右侧为五木田智央作品《双重奏 #2》,
远处为Gerasimos Floratos作品《小的士男孩》
“邻居:余德耀基金会收藏展”展览现场,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2023年
摄影:王闻龙
图片由余德耀美术馆及余德耀基金会惠允
除了主馆与雪竹轩,贯穿蟠龙天地整个社区的公共艺术项目“走街串巷”以及联合艺术家陈镒晗HAM打造的艺术实验空间yuz 71㎡都值得专程前往,而这正忠实呈现了余至柔和她的年轻而成熟的团队打造的“一个主展区+多个触发器”的新型模式。
联合艺术家陈镒晗HAM打造的
艺术实验空间yuz 71㎡
如同余至柔一直在思索的那样,余德耀美术馆的使命是什么?这位“85后”馆长正在用全新的语言书写这份答卷——希望美术馆不再以纯粹的布道形式在白盒子中推动艺术发展,而是以“邂逅”触发“灵光”,使观众通过更轻盈的方式,探索和发展出自己的美学理念。
Noblesse × 余至柔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爱上了艺术?
2015年我加入余德耀美术馆,之后没多久就开始筹备贾科梅蒂回顾展。在得知美术馆要做这一展览之前,其实我没有系统学习过艺术,对贾科梅蒂也缺乏了解。临近开幕,装着雕塑作品的木箱被运进美术馆,我被吸引了——贾科梅蒂作品的木箱是一种特别的红色,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红色木箱,它们静静地矗立在美术馆高达30多米的空间里,如同一座座纪念碑。在开箱的一瞬间,我完全被他的雕塑震慑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一股又一股巨大的力量向我涌来,能感觉到这是艺术家用生命来完成的作品,让我意识到,人类很渺小,但也可以很强大。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刚刚开始。
2016年,余德耀美术馆“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回顾展”展览现场
艺术给你带来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无限的可能性!我不算很有创意的人,从我选择商科专业就可以看出来。但是,接触艺术之后,我看到艺术家非常勇敢,他们用各种大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竭尽全力留下自己的生命印记,常常激励我鼓起勇气往前冲,也增强了我的使命感。
加入余德耀美术馆以来,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
最艰难的事情肯定是父亲被查出癌症的时候,那时我刚刚加入美术馆才几个月。我是印尼人,对中国的文化与工作环境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我来说,既要融入新的文化环境,还要学习美术馆运营。父亲离世,那是我最害怕的时刻。以前无论我做什么,都有父亲在背后支持,而现在所有的事情都要由我来决定。幸运的是,我们的团队非常稳定且成熟,大部分员工在2014年美术馆开馆时就加入,如同家人一般。在那个时刻,他们承担了很多事情,陪我渡过难关。
余至柔与父亲余德耀
我在美术馆获得巨大的成长,而这里的工作也让我更理解我自己的父亲,我不仅想要延续他的梦想,更期待让美术馆变成具有公共意义的事业。这可能是我个人成长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我想,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会变得强大起来。
你自己有偏爱的美术馆吗?
我非常喜爱瑞士的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Fondation Beyeler),它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贝耶勒的自然环境和美术馆空间都非常优美,而观众都是周围的居民。艺术与美好的环境形成非常理想的对话,也让人们透过艺术品重新发现了自然的美感。我甚至想,老了之后,买一张美术馆会员卡,每天吃完晚饭去美术馆里走走。看20分钟就步行回家,那将是很美好的体验。
风景如画的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
现在“85后”年轻人纷纷进入美术馆管理层,你觉得这代人有哪些特点?
和我父亲那代人相比,我觉得喜爱当代艺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他们当中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收藏家,即便没有加入艺术行业,他们也希望把艺术融入自己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期待美术馆能成为人们的邻居,大家随时可以走入美术馆,坐坐,看看,体验充满情感与启发的时刻。
你喜欢什么样的城市美术馆?
美术馆给你带来的最愉悦的瞬间是什么样的?
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我们将抽取3位幸运粉丝
每位可以获得 余德耀美术馆提供的
“洄游”展览门票2张
🎫
目前,美术馆即将举行以下两个有趣的项目,欢迎点击报名👇。
花样记忆:土花布再造物设计工作坊
⌚️
2023年7月8日(周六)14:00-16:30
📍
余德耀美术馆一层玻璃厅
💰
150元/单人,280元/双人(含“洄游”展览门票及导览)
📝
导师:夏雨(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硕士)
对象:18岁及以上
人数:20人
报名方式:点击图片跳转至报名页面
行动的舞台:一场思维与童心的绘画探索
⌚️
2023年7月9日(周日)
上午场:10:00-12:00
下午场:14:30-16:30(两场内容相同)
📍
余德耀美术馆一层玻璃厅
💰
免费
📝
艺术家:陈镒晗HAM
对象:5-12岁儿童
人数:25人/场
报名方式:点击图片跳转至报名页面
采访/撰文:何敏
摄影:郭一@Studio One+
设计:Rina
图片提供:余德耀美术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