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底部 ▼ 点击可阅 多篇 会刊旧文
采访者:82工业管理_李力生
受访者:41统计_郭蕴华
撰稿/摄影:08城环_高爱华
--------------------------------------------------------
本文刊登于 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 会刊
《海上·渝音》第11期(2018年出刊)
所在栏目【那些回忆】
--------------------------------------------------------
2017年编辑做《海上·渝音》第10期时,我就和李力生秘书长约了今年对郭蕴华老校友的采访。郭老生于1918年,今年正好是百岁诞辰,我们特意选择在郭老百岁周年的时间来拜访,一来表达晚辈的尊敬恭贺之意,二来也着实想了解郭老的长寿秘诀。是山光凝翠、川容如画的太原土地造就了他健壮的体格,还是经商世家、睿智好学的家风培养了郭老与人为善、荣辱不惊的高尚情操?是尚简朴、耐劳苦的治学态度荡涤了世事变化人心的喧嚣,还是海派文化、沪腔申韵滋润了郭老海阔天空的沃野心田?带着诸多疑问,带着些许期待,带着几分好奇,带着十分敬仰,我和李秘叩开了郭蕴华师兄的家门,走近这位世纪老人的身边,走近那离我们这代人遥远的历史岁月,走近那勤劳质朴、坚忍不拔的精神殿堂。
走进郭老的家,见老人家正端坐在藤椅上,满面红光,精神矍铄,如果不是提前了解,绝对猜不出老人今年已经100岁了。在转达了母校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和重大上海校友会对老人的慰问和简单的自我介绍以后,我们便与郭老和他的家人交谈起来。郭老的左耳听不太清楚,很多提问我们都需要他太太周老师转述,但是老人回答我们问题都用响亮的声音,让我们惊讶于他健朗的体魄。
郭蕴华校友,1918年4月生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镇一个经商家庭,殷实的家境使他免去了最初生活的艰辛,父辈培养了他对求知执着的渴望。他13岁就读著名的山西省立第一中学(现太原第五中学),17岁就读太原师范专科学校(现太原师范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郭蕴华在学校解散后离开家乡,一路艰难辗转来到湖北汉口。在汉口,郭蕴华依然想继续求学,经过努力考取了国民政府中央航空机械学校[ 1933年10月,国民政府成立“航空机械学校”筹备委员会;1936年3月16日,航空机械学校在江西南昌正式成立,培养飞行人员和飞机维修的技术人员,钱昌祚任校长;1937年,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航空机械学校迁至四川成都;1938年4月,蒋介石兼任该校校长,王士倬任教育长,航空机械学校改制为“空军机械学校”;后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目前叫做空军航空技术学院],在该校学习两年毕业后进入成都飞机修理厂工作。前线战事激烈,郭蕴华虽在大后方工作,但深感知识不足,希望继续深造。在这个背景下,他先后考取了武汉大学理工学院和重庆大学商学院[ 时任院长马寅初]。郭蕴华于1941—1943年在重庆大学商学院统计专修科就读。据郭老介绍,虽然当时民族危难,战事紧张,当时国民政府为了保存文化精英,保证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对战区来的学生实行费用全免,即学费、住宿费、餐费等开支全部免费。说到读书时的趣事,郭老提到了当时上课一听到空袭警报学生和老师们就躲进防空洞的事情。因为郭老听力和语言表达有限,我们不能完全了解当时的情景,但是《无问西东》中,那些在山洞中躲避空袭,仍慢条斯理念诗、聊黑格尔、介绍恐龙蛋的教授们和认真听课的学生们的场景立刻浮现在我眼前:他们头上戴着草圈,脸上看不到一丝恐惧和慌乱。如郭老一样,那些身处乱世的学子们,浪漫的教育赋予了他们思想的自由和精神的安宁。我想在雨声里、在战火声中面对真理追求的孤独正是郭老一生平和心态的源泉。郭老1943年重庆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重庆大学和重庆中央科学研究院短期任职。1944年,他通过选拔考试进入银行训练所短期学习,培训结束后进入重庆中央银行工作。
抗战胜利后,郭蕴华于1947年被重庆中央银行派遣到上海中央银行工作。正是因为这次工作变动,郭老认识了陪伴自己至今已70年的太太。从重庆到上海,他经停汉口,与在汉口工作的重大同班同学张学彬小聚,经同学介绍,认识了太太。在经过了12个月的书信往来后,两人于1948年在上海结婚。自此始,两人伉俪情深,相互扶持七十年,其间跨越了战争与动荡,也迎来了和平与安定。
1959年,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钢铁的号召,郭蕴华被指派到上海第一钢铁厂经济部门工作,直至1979年光荣退休,二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
郭老退休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享受生活和保养身体上,平时喜欢到公园健身,也经常到各地旅游。一生热爱学习的郭老,还曾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诗词,生活充实且丰富多彩。郭老文采斐然,翻阅他自己整理的《自乐诗词小品》,会看到一位心念故友、胸怀天下的长者形象:“百载兴衰一直弹,神州几度起波澜”是对民族存亡的担忧,“申城世博梦成真,展馆如林聚海滨”是对祖国繁荣富强的自豪,“渝州邂逅学同园,景慕深谙学长贤”是对老友的挂念……同时,郭老一直热心参与上海校友会建设和校友会活动。在1986年12月的校友会账簿上,还记载有他缴纳2元年度会费的记录;在2001版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通讯录的编制过程中,郭老参与了1950年代前校友名单的走访工作,为完善上海年长校友的信息贡献了力量,也为上海校友会后续的尊老敬老文化的延续奠定了基础。郭老一生较为顺遂,虽经历战火纷飞的年代,但幸未遭受战火的波及。郭老有四个子女,极为孝顺,在他百岁诞辰的纪念小册上写道:“父亲内敛谦和、不善于表露,然而父亲满腹文化、知识全面:历史地理知识信手拈来,英文朗读书写娴熟,数学公式推导严谨,诗词格律格韵讲究,书法草楷挥洒自如。”正是郭老宽厚的个性和深厚的底蕴,给与了子女们足够的物质和精神教化,使自己的子女不仅学有所成,更是培养了他们善良孝顺、踏实质朴的优秀品格。也正是因为自己宽厚恬淡的心境,郭老尽享了天伦之乐和厚福人生。
郭蕴华师兄,在一个世纪的时光里,亲历了我们民族的动荡与复兴,见证了在特殊时代成长起来的学子求学的艰辛与执着。百年的岁月像浮云一样一掠而过,如今,他正享受着家庭圆满、社会进步、民族自强的幸福时光。正是重庆大学的培养,锻造了像郭老这样的校友,在平凡岁月中继承着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不懈追求的重大精神。而我们现在这代人的幸福,正是像他一样无数的前辈们坚守和奋斗出来的,人生也许平凡,但所有的坚守都很伟大,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要相互勉励,要倍加珍惜这盛世芳华。在母校重庆大学即将迎来建九十华诞的日子里,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欢迎广大校友踊跃投稿
请将稿件用电子文件方式
图文分离为word文件和JPG文件
发送到会刊邮箱 cqush_hk@163.com
别担心所谓的文采
这可不是文学杂志,而是联谊性期刊
重点是文章具有【校友阅读的可共享性】
点 击 下 方 题 目 ▼ 可 阅 相 关 文 章
❤【海上·渝音】第15期︱诚邀校友参与
———————————————————————
上海校友创作文集《依旧追还》被收藏 ❤
柏凡淋《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卷首语】—
❤ 张斌《有些事 值得浪费生命》
❤ 张斌《依旧追还》
❤ 张斌《疫情下的校友力量》
—【校友足迹】—
王勇《当紫禁城遇见耶路撒冷》❤
张轮大《没有花开的花儿沟》❤
吴婷婷《四季流转,一些相逢》❤
余岚《30岁,选择自由生活思密达》❤
熊伟《西方世界的建筑解读》❤
黄虹《带娃进藏,我都准备了什么?》❤
王德华《重大人在伊朗》❤
—【家有重二代】—
❤ 董翠荣《你是我的宝,我为你骄傲》
❤ 高爱华《有一天啊,淘淘》
—【那些回忆】—
刘永峰《为西藏建设献青春》❤
段森《2班叻些娃》❤
李阳《雨中缙湖》❤
薄宏涛《山城记忆》❤
张峰辉《忆青春》❤
洪东涛《我和重庆二十年的故事》❤
高爱华《平凡生活里闪亮的热心 采访王柔嘉校友》❤
李汪洋《重大你好,难说再见》❤
雷杨《我的青春“三块五”》❤
童渊媛《曾在“建大之声”》❤
霍精民《由抢占座位所引起的……》❤
—【再续渝缘】—
❤ 张斌《同学相逢是首歌》
❤ 安旭东《念奴娇·十年》
❤ 牟晓榆《七月山城的相聚》
—【我与校友会】—
孙翠华《花 草 石 泉 焰》❤
王丹《沪上校友情》❤
施筱青《人在魔都》❤
《2021新人 看重大上海校友会》❤
《2022新人 看重大上海校友会》❤
—【校友职场】—
❤ 陈春兰《跳槽那些事儿》
❤ 周闯《假如上天注定你有一个亿》
—【校友艺文】—
吴华《花花画笔下的校友们 I》❤
刘飞芳《记忆中的小山村》❤
—【校友杂论】—
❤ 丁松《我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