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文化 | “廖案”后的蒋介石--廖何历史㊱
廖何历史时间到
廖仲恺被暗杀是中国民国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人民的损失。当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哀悼之中时,蒋介石在干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廖仲恺被暗杀,之所以会成为影响近代历史走向的“悬案”、“迷案”,不仅因为真正捍卫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核心人物廖仲恺的去世,最重要的是为蒋介石提供了绝好机会,使连中执委候补委员都不是的蒋介石,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通过“排胡驱许”、“逼汪去职”,引发广州当局大洗牌,登上了国民党权力顶端,成为大权独揽的第一号人物。更严重的是,攫取大权的蒋介石迅速蜕变为新右派,走上屠杀共产党、反对工农运动的方向,不仅彻底地结束了国民党的“孙中山时代”,而且直接导致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失败。
那么,蒋介石是怎么做的?今天来看看他如何乘“廖案”之机“用心经营”,沿着非常规的路径上升……
第一步
进入“廖案特别委员会”三人组。
在党内的位置虽然排不上号,但蒋介石以掌握地方治安大权的广州卫戍司令身份,与广州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国民政府常委、广东政府主席兼军事部长许崇智,一起组成“廖案特别委员会”三人组,获取了最高权力,是他进入国民党最高权力核心的开始。而且作为“非常之局势”,查办“廖案”即刻成为压倒一切的当务之急,被摆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和广州政府失去了领导核心。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当局地位最高的是原来一直任“代帅”、任国民政府常委兼广东省长的胡汉民,身兼十几个要职、拥有党、政、军、财多种实权的廖仲恺,在北京随侍孙中山、后在北京负责善后事务、回粤后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蒋介石以黄埔军校校长、校军司令得以与胡、汪、许、廖比肩,同为广州政府当局高层干部。
廖仲恺牺牲后,减为四人,蒋介石和胡、汪、许。
在“廖案”侦查甫一开始,党内第一号人物胡汉民、军事实力雄厚的许崇智,就因为卷入案情,变成了被侦查的对象。胡汉民是一开始已有嫌疑而被排除在“廖案特别委员会”之外,许崇智则在8月25日后被排斥出核心而边缘化了。加上缉凶、凶手供述,自首和检举,难免的互相矛盾、互相攻击的线索和信息,谣言四起,广州城一时风云变幻,给了掌握话语权的办案者有了可乘之机,特委会只有蒋介石与汪精卫两人,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帮助下,他们开始了自己的盘算……
第二步
“蒋汪”合作,赶走胡汉民,以武力缴械解散驱逐他的上司许崇智。许部粤军被清除,蒋介石成为广东军事当局的独大,是关键性的一步。
话说蒋介石听到廖仲恺牺牲的消息,十分伤心,放声痛哭,是一个历史镜头。时人记载:“蒋介石以廖党代表之死,当时哭之甚恸,誓言严缉凶徒惩办为廖党代表报仇”。从廖仲恺与蒋介石打交道的历史看,廖仲恺对于蒋介石能立足军界步步高升是很有帮助的,蒋介石对于廖仲恺竭尽所能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党军的贡献铭感于心,应该符合实情。所以当他进入“廖案特别委员会”、誓言缉凶为廖党代表报仇时,应当是态度坚决、目标明确的。
可是,局面急转直下,案发后第三天,许崇智的部将李福林检举的检举,“特委会”三人组之一许崇智受牵扯卷入案情,从此他陷入了困境,蒋介石的“注意力”开始分散了,“对焦”的不再是缉拿“廖案”的真凶,而是怎样加强自己的实力、提升自己的地位。
8月25日,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反廖言论被检举后,蒋介石派兵抓捕胡毅生的同时,也包围搜查了胡汉民在东山的住宅,后把他转到黄埔军校内“保护起来”,实为软禁,9月15号,决定让他“去俄国考察”,扫除了一大障碍。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蒋介石就靠军事力量解散许部武装驱逐许崇智。
早在上一年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校军(党军)成立后,在党内、军内威望不高的校长蒋介石,以“党军”嫡系自居,他想派黄埔学生到其他部队去从事政治工作,遭到其他将领的抵制,校军得到的苏俄军械更多,也与许崇智等其他军事将领间存在着权力摩擦和利益之争。
蒋介石挟“党军”以孙中山“嫡子”自居,与许崇智形成一种竞争态势,不甘其下,一定程度上还认为处于“有利的位置”。加上他自恃在陈炯明变乱时陪护有功,所以蒋介石在孙中山在世时曾多次任性妄为、动不动就辞职出走,以获得更多的权力。正如他的传记作家布莱恩.克罗泽说的:“他多次辞职,试图以此来证明他是不可缺少的,其结果也往往是一旦复出,职权就会更大”。
所以,这次主办“案廖”之机,为他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他先是在未知会许崇智、或者遭到许明确反对的情况下,以“特委会”的名义,逮捕李福林供出的许部多名部属张国桢、梁鸿楷、招桂章、梁士锋,并出动兵力强行解散了他们在广州及西江驻扎的各部队。许崇智被罢官卸职,许部张国桢、染士锋、杨锦龙3人被杀,其余部下或被驱逐、或被逮捕,他统辖的粤军被解散,成为在“廖案”侦缉过程中受牵连最广、受打击最大的人。鲍罗廷就曾说过:“从许崇智离开时起,一切立即进步神速。”蒋介石驱逐许崇智、彻底清除许部时,还将集体决定放弃潮梅一事,归罪于许崇智,对他进行彻底的打压,以至列出他的“罪状”是支持陈炯明部军费:“尤不愿兄截留各军饷源,接济叛军,使吾兄革命之生命告终也。”
许崇智再也没有翻身。
汪精卫和蒋介石“合作”,达成了“排胡”与“逐许”的目标,挤走胡汉民,巩固了汪精卫在党内的最高地位;驱逐许崇智,蒋介石打开了独掌军权的道路。就这样,蒋介石一方面铲除阻碍他的势力,另一方面加强与汪鲍的合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大力支持,到第二次东征结束后,广州政府就形成了蒋、汪、鲍三角共治的局面。广东地方势力已没有与之抗衡者。这也是蒋介石得以上升,成为新右派第一人的关键性步骤。
第三步
逼走汪精卫,完成大权独揽。
1926年3月20日制造“中山舰事件”,汪精卫不得不出走,蒋介石又攫取了广东当局的党权、政权,成为党、政、军权独揽的老大。到此,“廖案”发生的时间刚好8个月。所以:“对广东人而言,蒋介石绝非善类,但到了这种地步,谁也奈何不得他了”。
对于这段历史,一般人都同意,如果朱执信、廖仲恺不牺牲,蒋介石肯定不能登上最高权力。
当然,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
蒋介石成为新右派第一人,在右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输掉了道德与人格,也输掉了人民支持的基础,后来,从不同方向出发而加入“反蒋派”的人越来越多……
最后,蒋介石败走台湾。则是后话的后话了。
未完待续,下周一,不见不散。
往期回顾:
图片:新媒体工作室 何紫欣 黄思琳
微信编辑:新媒体工作室 胡康湛 吴嘉澍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 曾献尼 龚慧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