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怨妇感的怀旧

2015-02-22 吴主任 理性乐观派

在外读书工作的人偶尔回到家乡,大多会有所感慨,陌生,迷茫,凄凉,凋零。记忆中熟悉的热闹的温暖的感觉一去不复返,与记忆中老家的对比,别说文青了,文盲也是能有所触动。因为,几十年来中国的变化特别是乡村的变化真的太大了。


这种怀旧无可厚非,时间带来变化,变化就有对比,现在和过去的所见所感时不时交织在一起。有时尽管知道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但也会心生感慨怀念过往。


最近又有一篇《博士返乡手记:乡村越来越迷茫》。之所以说又,是这一类的感慨实在常见,尤其多读了两本书的知识分子特别经常为此忧伤。多愁善感的人看到落叶也能惆怅不已。但怀念不如体验。很多过去落后的生活方式唾手可得,全看你是不是真爱。


比如怀念绿皮火车上的粗犷生活风。人们挤在烟味汗臭味泡面味里谈笑风生,吵杂而温暖,辛苦而有滋味。暂不评价如今的安静干净快捷的动车是否更舒适,毕竟有人可能真的喜欢绿皮火车带来的粗砺的奔波感。好在现在还有绿皮火车供选择,既然喜欢就多去体验。或者尽可能选择绿皮火车出行。而那些怀念马车的人,可能会比较麻烦,但也不是办不到。此时特别能检验一个人的怀旧是否真挚。


如果只是止步于感慨,坐在飞机上怀念绿皮火车的妙不可言,虽有失诚实,但要赋诗要作画要流泪,都属个人情绪波动的表达,一种自我调情。然而比较难看的,是这其中流露出的怨气。不体面也不健康。


有人说在家乡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种无奈导致人们漂泊在外讨生活被说成是被逼的。事实上得有个主体承担逼迫的罪名才合理,因此看来只能怪这个时代了,甚至就有人在反思改革开放。想回到过去,试着让贫困继续,至少不再让温暖离去。一股浓浓的“世界为什么不围着我转”的怨妇感。


这还不是最难看的。博士在自己的返乡手记的最后感慨,那些没读过什么书的小伙伴衣锦还乡,而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因为家乡没有人信任自己的知识!


难怪有人说怨妇感的源动力是loser的事实。虽然也有成功人士经常怀旧,但他们大多都能很健康地去花钱满足自己,比如定制一辆马车回家过年什么的,也颇有古风。而博士这一番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自豪感对比现实生活的落差,也是知识分子通常反市场反资本主义的一种很典型的心理因素。


时代的发展浪潮裹挟着生活中的每个人,进步的最大表现,是相比过去,人可选择的余地变得多起来。因为他人都离家奋斗导致家乡凋敝,一个人可以流泪伤心怀念过往的温情时刻,但为此抱怨这个时代出了什么问题就很讨厌。一个人可以选择读书读到博士也可以选择早早赚钱,但抱怨无法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知识,看起来就有点蠢了。不要这么侮辱自己读过的那么多书,如果真有知识的话。


过去好还是现在好,家乡好还是打拼的城市好,或许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但不是看人怎么说,关键看人怎么选。


家乡凋敝说明每个人都在逃离,如果有人看不下去了,可以做的事很多,第一件事是自己回去,有本事的话用自己的实力召回他们。自己一年回去一次,哪来的脸抱怨这些呢?以前的朋友同学不再能聊到一块,不管是各自忙碌或者是确实已无共同话题,也都是很自然的事。时代在进步,选择多样,人们都在选择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生活,朋友。谁也没义务为谁停留。


人害怕孤独,但孤独又是常态。所以会催生各种很荒诞的聚会饭局,无聊生硬得令人难堪。怀旧是很正常的一种情绪,就像妈妈做的菜并不可口但偶尔也会想念。但感慨起来没完,莫名其妙的不甘心像个怨妇,就不好看了。

----------

喜欢这篇文章,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可支付任何数额表示支持


或支付宝账号:gojin68@163.com,吴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