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大鳄眼里的贸易战
之前有篇写“毛衣战”的文章被删了。那不妨听听美国人,华尔街投资界传奇人物罗杰斯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看法。值得细读。
________
欧洲经济共同体是一个由5亿人组成的贸易体系,它最终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将他们隔离的经济壁垒。在它的保护之下,几乎每个人都能从这个崭新、开放的市场中受益。现在他们能自由贸易,就像弗吉尼亚的人们可以与加利福尼亚的人们自由贸易一样。这一重要的新生事物构成了全世界经济的一个大分支。
但是,这种经济的综合影响,远不如预期的那样积极。这些国家彼此开放边境的同时,也建立了抵抗外界的保护政策。在过去的20年里,这种限制性贸易政策保护了机动车、电子产品、办公设备等行业。在一段时间内这看起来似乎不错,但这相当于欧洲人在播撒自我毁灭的种子。自从1970年以来,经济共同体的市场份额一直集中在冷门商品上。它的厂商只能高效率地制酒,而不能制造电脑或其他电子产品,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强大的推动力来促进其进行行业结构调整。我认为,在未来的5~15年内,他们会为这种保护主义付出巨大的代价。
保护主义的存在是由于地方生产者一致强烈的要求:法国种植小麦的农民想得到保护而不受美国小麦的威胁:德国的钢铁工人想得到保护从而不受韩国钢铁制造商的威胁;美国自动化工人想不受日本和墨西哥同类行业的侵犯;日本种植水稻的农民想在与美国农民的竞争中得到政策保护。依此类推,美国的制糖业者想远离拉丁美洲的竞争者。例子不胜枚举,生产者总是经过高度组织,大声要求保护政策。在全世界每一个国家,这样的组织都发起了政治运动,雇用说客,呼吁保护。
毕竟,这听起来是爱国的,保护美国汽车工人的就业机会,还有东北部鞋匠以及南部纺织工人的就业都是美国人想要的,不是吗?
回答是“不,我们不想”。保护主义掏空了我们的口袋,减少了我们的利润。然而,没有代表我们消费者利益的政客,我们没有代言人,无法表达意见。如果美国国会对外国的钢铁征收重税,易拉罐的价格就会上涨,尽管可能每年只涨1美分的1/8,几乎没人会在意。一辆车每年的花费可能会上涨四五个百分点,而不是原来的两三个。同样,这也不足以雇用一个说客到街头抗议。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做法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被保护的工业生产停滞不前,缺乏创新。它们生产的产品以次充好,定价过高。20世纪60年代几乎缺少国外竞争者的美国汽车行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时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垄断了所有的汽车生产,因此厂商提供给消费者质量粗劣而价格髙昂的汽车也是很自然的了。
在全世界范围内,政治家们都不断地面临着来自一些精心组建的权益集团的重重压力。而消费者没有适当地组织起来,因此无法有效地呼吁把每个易拉罐的价格降低1/8美分,把福特汽车的价格降低。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洲经济共同体趋向后退,在变化中把自己保护起来,而不是勇敢地迎接变化。他们用保护政策避免了工业调整,这使其工业发展及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落后于美国和日本。然而相对于印度和非洲来说,他们做得要更好些,但是跟中国台湾与广州和韩国比起来就要逊色得多。
不过,现代经济中的一条铁律就是:每个国家都不能通过回避调整,回避不断的资源优化配置,在世界的不断变化中保护自己。
这个世界将会发生变化,任何怀疑这一点的人都没有动脑子。世界不仅会转变,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变化速度还会越来越快。唯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国家应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是改革、竞争,还是止步不前,陷入困境。在日本销售设计精良、价格便宜的汽车时,美国还要继续生产以次充好的汽车吗?难道在美国公司无法自行设计的时候,美国人就一直不购买日本的随身听吗?
一个政府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建立起一个能够使它的文化、社会、商业和制度适应变化的环境,否则就要毁灭。这听起来似乎太严酷了,但是变化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比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和最终灾难性的经济崩溃这些由长期保护主义造成的后果来得缓慢、温和得多。
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苏联、非洲、墨西哥以及拉丁美洲的每一个国家都是实例。
选自:来自《旅行,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
[今日商品]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