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宋

吴主任 吴主任 2019-10-09


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金人虏走,徽宗皇帝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侥幸脱身,旋即逃往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当年(1127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建立南宋政权,改年号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时年二十一岁。他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史称宋高宗。


宋太祖当年,改元建隆。赵构改元建炎从字面上看应该就是,建设新宋,以火克金。即是斩断靖康之耻,亦是一种克金的期待。不过后来很快就又改年号为绍兴。


在南宋尚未稳定下来之前,高宗被金兵追杀,江浙一路打卡式逃命。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逃到扬州,从扬州跑到杭州,再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舟山),漂泊海上,逃到温州。


三年之后,公元1130年,即南宋建炎四年春天,横扫大江南北的金兵终于决定从江南撤兵。这里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来自东北的女真人无法适应江南的潮湿气候,另外江南地形也不利于他们策马奔腾。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五百年后,这批女真人的正宗后代努尔哈赤野心和眼界都上了一个台阶。南宋这一届的女真人确实不太行。不过这是后话了。


金兵一路追杀高宗不成,干脆另立伪政权大齐。这时高宗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开始了。改元绍兴时高宗所在地越州,地名随之也改成绍兴,即今浙江绍兴。绍兴这个年号用了三十二年,足见在高宗心目中的特殊地位,绍,继承之意,兴,则是崛起兴盛。


总之高宗有了喘息的机会。绍兴二年(1132年),高宗迁都杭州,南宋朝廷初步在东南站稳了脚跟。


整个南宋一百五十多年,最亮的关键词是岳飞。岳飞什么罪名?莫须有。


《宋史·岳飞传》: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为什么这么说,哪怕编个理由呢?因为不是秦桧要杀岳飞,是宋高宗要杀岳飞,秦桧就是个执行者,在历史中成为了背锅侠。

南宋好不容易建立起比较强大的武装力量,高宗却失心疯,果断杀掉最受南宋百姓爱戴的猛将。但从宋高宗的角度出发,杀岳飞是深思熟虑的极其理智冷酷的最优选。“顾全大局”这种话也就是说给老百姓听的,皇帝肯定是在为天下苍生着想嘛。说到底依然只是为了保住皇权。

建立南宋最初三年,高宗一路被追杀,十分狼狈,逃亡期间还经历了一次兵变。从1127年登基,到1141年处死岳飞,十四年间,大规模的叛变,高宗就经历了三次。其中1137年夏历8月的淮西兵变,因宰相张浚的一次人事安排失误导致的结果是,刘家军的高级将领郦琼率四万官兵(南宋总兵力的十分之一)投敌。损失极其惨重。

经历过这些惊心动魄的高宗皇帝,无时不刻不想起太祖重文轻武,偃武修文的英明决策。整个北宋的治国方针,宁可让军队效率低下,宁可花钱买和平,也不能让手握兵权的武将叛变。对大宋政权而言,被外敌推翻和内部叛变篡位结果是一样的,没有哪个更能接受。

绍兴八年(1138)二月初六,淮西兵变半年之后。五月,监察御史张戒对皇帝说:现在诸将的权力太重了。赵构答道:他们还不至于骄横跋扈。兵虽多,聚则强,分则弱,分也不可行。当时南宋建立不过十二年,并无抵御强敌的自信。此时此刻,高宗还需要强兵抵御外敌,岳家军很重要。

岳家军?对,不是宋国军“赵家军”。靖康之难,南宋初年,徽宗钦宗被俘,高宗在逃亡。一片混乱之中,体制内外骁勇善战者,均凭借自己的才干组织队伍,发展壮大。帝国在边境地区部分建立藩镇,任命39个镇抚使,授予军政人财各项大权。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盗贼出身。最终形成当时比较突出的五支家军: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刘家军和吴家军。这种局面对宋高宗而言喜忧参半,国内的军事力量是强大了,但祖训犹在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高宗想不想收复失地?当然想。不仅仅是雪靖康之耻,也是历朝历代帝王的一种成就和荣耀。但是风险实在太大,被金灭不是没可能。其次,前任皇帝也就是他的哥哥钦宗还在金人手里,这对高宗的皇位合法性构成了威胁。朝廷就曾有过太学生陈东直言:圣上不该即位。试想,如果渊圣皇帝来归,请问陛下将何以自处?高宗二话不说,就把陈东杀了。


那时早有“金人欲立渊圣(宋钦宗)于南京”的传闻。赵构的这个担忧完全合理,在数百年之后的明朝得到了扎实验证。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胡人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被众臣推举为皇帝,是为明代宗。后来蒙古人又把明英宗给放回去了,这下让朱祁钰处境十分尴尬。总之很快英宗复辟。所以对宋高宗而言,光想到金人仅仅是把钦宗给送回杭州这件事,他都寝食难安。


所以,打,可能打不过,还可能因为对方手里的前任皇帝这张牌而让自己丧失皇位。因此对宋高宗而言,最理想的选项是,坐下来和谈。当高宗想清楚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之后,岳飞离死也就不远了。


这期间,宋金对峙形势又发生重大变化,先是金主动要求和谈。南宋议和的众臣子弹冠相庆。但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表示坚决反对。岳飞在临安朝见时对高宗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 高宗不听,并且将朝廷内其他一堆主战派纷纷罢免。


所谓“议和”实则“诏谕”,等于是把南宋作为金国的藩属地位。对南宋而言奇耻大辱。赵构名义上也就不是皇帝了,需要行跪拜礼。这么丢人的仪式只好让秦桧代理。绍兴八年(113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赵构跪在金使脚下,南宋皇帝接受金国册封,每年向金国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两国以淮河为界。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


虽说完全是一次“丧权辱国”的屈服,但不妨碍宋高宗牵头举办全国联欢。只是风云变幻,时事难测,刚欢庆一年,金国那边又出事了:“及(完颜)昌诛,宗弼始得政,以归地非其本,计决欲败盟……而宗弼自将精兵十余万人,与知东平府孔彦舟、知博州郦琼、前知宿州赵荣抵汴,至是犯东京。” 就是说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发动政变掌权的完颜兀术废除了对宋和议。


金兵又杀过来了,高宗又不得不请岳飞出来。


但此次金兀术败了,决意放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遁。就在这时有个北宋时的太学生却要求进见,对兀术说:“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且退矣!”兀术忙问:“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精兵十万,京师中外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太学生说:“不然,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这就是古代君臣游戏规则。


紧接着朝廷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收兵:一日而奉金书字牌者十有二,先臣不胜愤,嗟惋至泣,东向再拜曰:“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岳飞在这时还在认为是“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都不知道是史书的作者给宋高宗面子还是当时的武将确实憨厚。秦桧何德何能,只不过是给宋高宗干脏活的。


金人也是完全无德无信,第二年,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完颜兀术再度领军南下。二月,岳飞领兵第三次驰援淮西。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抗金战斗。


虏自叛河南之盟,岳飞深入不已,桧私于金人,劝上班师。金人谓桧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金兀术写信给秦桧说,你们天天请求和谈,而岳飞却要图谋河北,还杀了我的女婿,此仇是一定要报的。你们必须杀掉岳飞,然后和议才能成功。


这时宋高宗终于等到了他的最优选了,金兀术在战场上已经体现不出优势了,可以真正地,双方较为平等地坐下来和谈。如今内部的忧患才真正摆在台面了。正如宰相秦桧的养子秦熺所言:“主上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乃密与桧谋,消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最恐怖的当然是岳飞的真正实力。岳家军有十万兵马,占全国兵力的四分之一强。而且,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极强,民间声望极高。岳飞要反易如反掌。


宋高宗耳边又响起了太祖的名言警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那么宋高宗怎么会冒着岳飞兵变的风险呢?哪怕这风险极低。没有比让秦桧杀掉岳飞更保险的事了。


为什么非要杀呢?宋高宗为何不学习太祖好榜样再来一次“杯酒释兵权”呢?因为没实力啊。太祖赵匡胤是军阀头子,威望素著,当然可以喝个小酒含蓄表达,不说破。彼时岳家军战无不胜,全国最强武装力量,最稳妥的办法还是下脏手,污蔑了杀掉一了百了。胆量是一个问题,更主要的是冒险从来都是需要资格的。宋高宗没有这样的能力去“杯酒释兵权”。而且史书上还多次透露宋高宗是个阳痿!不过这好像没啥关系。


岳飞死了,金人酌酒庆祝:“和议自此坚矣”。南宋百姓哭成一片,下至三尺童子,亦怨秦桧云。没人说一句宋高宗的不是。淳熙五年(1178年),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宋理宗时改谥忠武。


岳飞死后南宋政权继续存活了一百三十八年。不仅如此,还主动发起了两次北伐,但都败了。南宋的皇帝们应该也是醉生梦死,有诗为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后来金国被崛起的蒙古人灭了。大宋可能有巴结流氓的传统,南宋再次上演“联金抗辽”把戏,又跟蒙古人商谈一起灭金,蒙古人一想,有这么个孱弱的傻子助力挺好,先灭金后灭宋。


而金哀宗居然打算向宋求助,大意是,宋欠我们太多太多了blablabla现在蒙古灭边,唇亡齿寒,我们一起联合,为你也为我。结果宋不仅不搭理,还想趁火打劫


金哀宗当然是对的,唇亡齿寒多么简单的道理,不过至今也有很各行各业的人不懂。虽然史书上说南宋人民抵抗之强烈历朝罕见,在蒙古人的战马下也苦苦支撑了四十五年。但也有说仅仅是因为蒙古人战线太长了,腾不出手来,正在横扫亚欧大陆,全球征战。总之,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十万将士紧跟其后,南宋灭亡。


惨烈的崖山海战里有个南宋的小兵陈氏活着回到老家。据说陈氏活到九十多岁,陈氏的二女儿给他生了个外孙,这位外孙在四十岁的时候赶走蒙古人,建立大明王朝,陈氏外孙叫朱元璋。


……


张朝唐和杨鹏举上前拜见袁承志,说起自己并非袁督师的旧部,只是曾随孙仲寿、应松等人上过圣峰嶂。袁承志道:“啊,是了。那日张公子为先父写过一篇祭文。‘黄龙未捣,武穆蒙冤;汉祚待复,诸葛星殒’,这十六字赞语,先父九泉之下,也感光宠。”张朝唐想不到自己当日情急之下所写的这十六个字,袁承志居然还记在心中,也自欢喜。




  参考资料:

《金佗稡编》卷八《鄂王行实编年》

《系年要录》卷八

《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李亚平

《碧血剑》金庸

《续资治通鉴》毕沅,卷一百六十七




上篇: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是你的错

相关:北宋


七月份文章总结

长按二维码关注吴主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