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即便是老罗上台前也紧张

吴主任 吴主任 2019-12-31

图:Mstislav Dobuzhinsky



吴主任你好,匿名提问,我已经工作四年了,在这四年里面我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是有提升的,但是至今还有一个没办法克服的问题,一旦碰到大领导我就开始心虚紧张,明明自己知道的事情不敢说或者一说出来就结巴,遇到同事的强势发问也会这样,事后回想起来才意识到本来有更好的办法。


所以想问吴主任,像我这样的情况是心里障碍吗?还是太害怕失去这份工作?最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克服这种障碍?想被翻牌。


_____________


我记得老罗(罗永浩)在多种场合说过自己上演讲台前永远紧张。看过他演讲的人都很难相信,一个演讲水平如此高的人居然会紧张。如果你有机会在一个数千人的场子后台,透过幕布,从缝里看黑压压的一片观众欢呼,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很多人还不知道的一件事是,老罗发布会几乎是不彩排的。这似乎也有更合理的解释,老罗是个演讲天才,天才不需要彩排,上去咔咔咔就给你讲两个小时不带喘气。老罗有演讲的天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真正的原因是他要讲的那些内容实在是太过于熟悉了,日常中他本人重复了大概得有上千遍。也就是说,换作任何人只要对将要讲述的内容滚瓜烂熟,那么自然是不需要彩排。因为重复过太多次了。


同样是这个老罗在新东方讲课时曾经是准备过逐字稿的。一个新人老师,口才再出众,现场反应再快,内容不熟就闹笑话了。只有内容了然于胸,ppt作为一种提示,现场发挥可能还会有即兴的惊喜。


正如两个人辩论,从来都是观点和逻辑的胜利而不是文笔和口才的胜利。一个优秀的演讲核心是内容的编排。所以你会看到台上有些人即便毫无演讲能力,只要内容准备充分也是能让人听进去的。


想到过去有很多文章讨论如何像罗永浩那样演讲。分析了一通基本不在点上。看得真是让人着急。光学习那些俏皮话那都是佐料。很多不错的演讲也许不如罗永浩那么“有意思”,但内容本身是扎实的,比如马云的,又比如雷军的,就能听出好来。


当然了,其实老罗演讲的风格本身(语气、用词、语速、节奏)就是其演讲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部分学不来。一般人就老老实实准备好内容才是条正确的道路。


说这些是想说,工作上与大领导的沟通,那么你的表现不在于是否紧张,而在于准备的内容。


你见到大领导紧张,遇到同事的强势发问也紧张,事后才想起可以有更好的回应。应变能力一般,但不用自我怀疑,多数人都差不多。这些情景基本都是跟工作有关,也许只是因为你对工作的相关内容准备不充分。


以上这些都是我猜测的一种可能,说不定你业务扎实并且准备充分,但就是在某些场景下(大领导在场)压力大,导致了极其熟悉的内容突然一片空白。因此另一种可能是,你是个内在者。


关于人对自己的人生有多大控制力的问题,有的人更坚定认可自己内在的控制力,有些人则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人格维度的早期研究中,术语叫内控点和外控点,简化成内在和外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与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不是一个东西。


研究表明,外在者不仅更愿意冒险,而且对随机事件也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努力。面对挑战时,有些人会突然呆住,表现不出他们应有的能力水平。知名心理学家布赖恩·利特尔提出这种情况更有可能发生在内在者身上,因为在技能性任务上他们会非常投入。


上个世纪的一份研究报告证实内在者在行动上会更积极主动。《科尔曼报告》的报告显示,预测成功的最佳因素不是一些人们意料之中的因素,比如智力或社会经济地位,而是内控水平——内在者比外在者取得了更大成功。


内在者之所以能以富有成效的方式塑造自己的人生,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比外在者具有更好的延迟满足能力。众所周知的棉花糖实验,测试一群孩子能否忍住不吃当前的棉花糖为了后面更多的棉花糖。这个实验很知名,延迟满足这个说法更知名,那些忍住不吃当下棉花糖的孩子长大后相对忍不住吃掉的有出息不少。


这时需要结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觉得自己对人生有较大的控制力而有的人没有?我看过另一份针对不同出身的研究结论,在贫困家庭长大的孩子会长期陷入短缺和不安全感之中,会认为自己的人生完全是环境变化的结果,相比之下,富裕家庭长大的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困扰,相对而言对自己的人生会更有信心。当然这种研究并非绝对,而且结论很残酷,但值得思考。


回到问题,也许你一辈子都无法克服类似情景之中的压力,或者一点点进步,但总是紧张。但好消息是,你很可能是个内控水平高的人,你更容易成功。


祝好运~


上篇:一场大火救了我的命,中介竟然租给我能“杀人”的房子


P.S:本篇文章既然提到了老罗,不如一起回顾下:罗永浩曾经深刻地改变过这个世界




9月份文章汇总
长按二维码关注吴主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