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毫无必要的愤怒

吴主任 吴主任 2020-08-23

图:Paul Gauguin

月薪十万每天讨论下一个市场去哪里。

月薪五万讨论团队任务。

月薪一万讨论月工作计划。

月薪三千讨论国际形势。

月薪两千五讨论宾利和法拉利哪个更好看。


网络上经常有类似的段子,细节上有些调整,但大致要说的就是低收入群体更热衷于谈论国际形势。实际上应该准确一点,低收入的男性群体。


段子当然不严谨,富人也关心国际形势,也会比较豪车之间的差异。真正的差别在于,有钱人已经把生活照顾得相对比较好了,聊这种国际大事就是休闲娱乐。但一些人则在这其中倾注了大量个人情感。


我极少像上篇文章那样谈论国际形势,尤其中美关系。因为虽然中美关系的走向会很明显地影响经济从而波及个人生活。但普通人一点办法没有,无论多么有影响力的文章除了左右国人的情绪,于个人生活而言毫无价值。所以这类文章里最烂的就是明显在煽动情绪的。


国与国之间,和平友好做生意就是最好的国际关系。这是一个基本准则。至于说这个结论是否太大太空了,当然,别说国家之间,就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一两句话说不明白。但你觉得就算抽丝剥茧展开讨论又有什么价值吗?丝毫没有。其实也是任何文章都办不到的。


国际形势这类话题,街谈巷议,老北京出租车司机最喜欢聊的话题,可见其娱乐八卦属性比较强。吃饭聚会,闲聊解闷,都挺好。


最怕的,是为此倾注了太多个人情感。恨不得将美国和川普碎尸万段,或者在某些时刻叫嚣着要如何应该如何打倒日本鬼子。这种情绪下,遇到不合心意的观点就怒火中烧,恶语相向,互联网又是如此方便人们发泄,这种参与感和存在感,不太好说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至少确实很充实。


为什么低收入群体尤其是男性更热衷国际形势的辩论。谈论大事,会带给思维一种格局和力量感,这是男性基因里自带的,加上表达渠道也是现成的,偶尔还能在网上碰到知音。但还缺一个条件,那就是时间。所以不仅是时间相对便宜的低收入人群,热心于国际形势的更有不少年轻人。年轻人别的没有,时间多。


参与感、存在感、归属感齐活了。


我说的也不是别人,不想也没资格去说别人,说的就是年轻的自己。我宁愿自己年轻时多花点时间游山玩水,夜夜笙歌,反正随便什么娱乐都行。但实不相瞒,在我刚学会登录校园BBS就跟人网上对骂的十六七年前,我就是个关心国家大事、国际形势的傻逼小愤青,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下结论尤其硬朗。正如熟悉我的读者知道的那样,随着自己阅读和思考,有一天突然意识到“形势比人强”,这让我如释重负,眼前一片辽阔,历史的进程无法预测,是个复杂系统,但该进程中始终有一条清晰可见的线,就是多数人的观念。


这些远离生活的事情,现在也谈,以后还会谈,且也只可能是随便聊聊,我希望读者就随便听听就行了,可以有不同意见,但好好说话。我温和了,懒得争论了,但这丝毫没有削弱我对话里有话的敏感,相反,这方面我简直是过敏。公众号的黑名单还有很多空位。所以与年轻时的自己根本差别在于整个心态。过去的我倾注了太多个人情感在里面,不只是愤怒,还把观念传播有效性也纳入自己的能力范围,试图抓住辩论机会去说服他人,吃力不讨好。很显然我有把握的只是写,写完发布之后,喜欢不喜欢,认可不认可等等都是我无能为力的。


加缪说,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道理,差不多意思的句子有很多,比如“向死而生”“死亡赋予了生命意义”,还有比较知名的这句,“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什么是苦难,生活本身就是苦难。对,听起来很丧,但这是我反复输出的希望更多人要明白的生活真相。更糟糕的外部环境当然会带来更多苦难,但也都是个体无力改变的。眼下的生活,起床睁开眼要面对的每一天,足够令人疲惫了以至于总有某些时刻在怀疑一切存在的意义。但正如加缪所说,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个人生活才是唯一真实的生活。请时刻记住这句话。需要记住的第二句话是,接受无能为力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把时间和情感留给真正重要的东西。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那就开始慢慢寻找吧。


上篇:美国自己一屁股屎,还挑衅甩锅

推荐:全面虚伪的代价




关注我,在后台回复【教育】
给你一些教育相关文章汇总

长按二维码关注吴主任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