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值一提的小青年值得一提的来信

吴主任 吴主任 2021-07-06


吴主任:


您好!


过去看了您不少文章,觉得很有收获,但现实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又是另一个概念了,该迷茫还是得迷茫,该颓丧还是得颓丧,可以说离一个理性乐观派还差得很远。


五天前,我还在一场漫无目的全国旅行中;三天前,我还躺在出租屋百无聊赖地刷手机;十分钟前,我还在招聘网站和租房网站浏览信息。马上我25岁,毕业两年,一事无成,职业方向也很困惑,人际交往陷于停滞。我当然知道这很寻常,也许我应该把您的书再看一遍,思来想去这次还是直接写信请教您。


大概有三个困惑。一是职业选择的困惑。作为农村孩子,从小到大全部靠自己,因此虽然高考勉强上了一本线,还是选了个略坑的专业(工商管理),出来两年做了企业管理咨询、财经编辑(基本上都跟文字打交道,我为数不多还行的能力就是文字输出了),发现都不尽如人意,包括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知识和技能都暂时被框住了,新领域的学习也是一个过程,因此不知道是按部就班继续从事咨询还是转业。听说一些同学考公、进银行、进证券公司都还不错,对比往往带来心理的松动。也有一项选择是开拓副业。自然是受过一些刺激,比如有朋友炒股月赚20万,抵得上我几年工资。可我这人总对投资不太上心,感觉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曲线图不是很讨我的性格。总之,一切都困顿着,我都奇怪那些同龄人怎么能够攒钱甚至买房呢,我两三年下来基本身无分文,而且还处于重新择业的泥淖。


二是环境选择的困惑。我现居长三角某新一线城市,老家却是广西,相隔甚远,心里萌生回广州的想法。同样是大城市,机会也很多,好处是离家近些。但恐怕适应岭南的风土人情又需要一段艰难的时间,因为我从小是在江南长大,一切关系和人脉全在这边。也有人劝我,大城市房价太高,回二三线城市也不错的。反正周遭总是充满着截然相反的建议。现在确实更自由了,想去哪儿就可以去哪儿,不过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这个选择题比较难做。


三是情感选择的困惑。准确一点说是对恋爱和婚姻。大学经历几次失败的告白,本人性格又偏木讷,不属于幽默类型,也不太会与女生相处,加之近两年由于脱发等原因损伤了一丝形象,不得不承认的是自卑心理加重了些。其实过去一些年也有女生对我表达过好感,但可气的是我榆木脑包,全部往外推了,没有试着深入了解和发展。可能跟家庭环境也有关,家族内的情感表达都很含蓄,没有爱的直接教育。我想,过两年家里又要催了,难道我注定得走相亲的路子吗?自从看罢《牧马人》,我的理想伴侣形象就变成李秀芝了,她属于那种知足常乐、看似没有多少知识却拥有通俗质朴的生活智慧的小女子,我怀疑物欲横流的社会上再找到这样的女子很难了,而且凭什么对方也会看中我呢?


以上困惑,面很广,我也是语无伦次,一下子想到哪儿说到哪,但大体是三个方面的困惑,盼望吴主任多少给点思路,或者骂我几声矫情也行。


盼回,并祝一切都好!


一个不值一提的小青年


————————


一个不值一提的小青年:


你的文字输出能力确实比过去大部分来信都强。开头的描述就很有画面感,叙述问题的条理也足够清晰。三个困惑是踏入社会之后多数人都要面对的。各种彷徨和迷茫,如果论某种绝望程度,我曾经的人生低点真是深不见底,以至于自己很明确知道,当年(大概25岁左右)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认为我这辈子差不多是废了。


在回答这三方面的困惑之前,我希望你一定要知道,25岁,非常年轻,只要足够有耐心,可以创造非常不可思议的未来。另一方面,时间又真是飞速流逝,年纪越大感受越深。我从大学毕业的21岁走到今天36岁,这十五年的经历终于换来了点资格来分享观察和体会。除了跳出来看自身的变化,也是颇有感触地看到身边许许多多同龄人的变化。年轻的优势一不留神就丧失殆尽,蹉跎了岁月,后悔莫及。


人都会在某一刻问自己,到底这一生应该从事什么职业。这件事不想就没事,埋头干活赚钱糊口,一想就迷茫。这种迷茫无关乎年龄,只不过是年纪越大留给自己转变的机会越渺茫,于是干脆认命就不想了。还能考虑这样的问题,确实是年轻人的特权。这一点很有意思,人总是渴望没有的而往往忽略了自身拥有的。


人有了欲望和梦想,就习惯性地将生活和工作简单划分为“理想”和“现实”,不少人自以为是屈服于现实而放弃了理想。


比如很多人都有电影梦,但声称为了生存只好放弃这个梦想。哪怕是身处电影行业里的年轻人也会满腹牢骚,说自己为了糊口不得不写一些不入流的东西,渴望有机会创作自己心目中的牛逼作品。十分常见,能力不足的遮羞布。有文艺理想的各位扪心自问,给充裕的金钱和时间,不考虑生存问题有几个谁有把握创作出了不起的作品?其实电影梦一点也不遥远,闲暇时间写故事大纲编剧本,一支笔就可以。如今的条件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一台智能手机就可以拍短视频了,渠道也是现成的,好作品很难被埋没。


过去渠道由一些权威机构把持,哪怕到了互联网时代初期,也是几大门户说了算,确实有些作品没机会被推荐。但今天我有个坚定的结论,当下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对热爱创作的人最友好的时代(让我们暂且不考虑那些内容审核)。所有文艺青年的郁郁不得志的牢骚在这个时代都是不敢面对现实的笑柄。


为了糊口,人在一段时间内的确只能从事自己未必感兴趣的工作,但与此同时,梦想的窗口是敞开着的,就看一个人如何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以何等的耐心坚持积累。又或者直接转变思路,逐渐培养对当下工作的热爱,一点点做好它。无论是哪种,埋怨都是最糟糕的选项。


许多年轻人都问过查理·芒格“如何致富”的问题。芒格是这样回答的: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认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地,你会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不一定很快。但你这样能够为快速进步打好基础……每天慢慢向前挪一点。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大多数人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东西。


说的是致富是投资,说的也是人生。


说到投资,我在十年前就想着开始学习股票投资,有豆瓣记录为证,早就把某些投资书籍标记为想读。但是因为懒惰所以逃避,也因为完全看不懂那些花花绿绿的走势图,以及各种术语完全把我吓退了,我觉得自己不可能搞清楚。大概在六年前,我买了几本投资类的书,但都扔在角落里积灰。直到去年底开始,我终于学习什么是基金,当然是以我最擅长的也最便宜的方式,看书。在我回想这些有些后悔的时候,看到芒格说自己不跟40岁以下的人聊投资。略感欣慰,说明自己还年轻还很无知。我当然理解这话不是真理,芒格只是深刻地洞察人性,强调人生阅历在投资这件事上的重要性。


去年行情好,谁买谁赚钱。今年开始哀鸿遍野,我就每天看书,至今已看完二十多本投资相关的经典图书。这一刻,不敢说自己拥有什么样的投资能力,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已彻底不再害怕那些花花绿绿的图形了,当然不是因为看懂了,而是我选择相信所有图形和术语都不重要。这是一次认知上的升级,也是拨开图线迷雾的一次投资和生意的常识回归。股票不是代码,不是数字,是公司所有权。多么简单原始的基本商业道理,当年自己却被各种图形和术语吓坏了。这也证明了人类有多么擅长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并在此基础上编织出足以让很多人走火入魔的垃圾知识和观念。


12年前,我开始潜心学习正确的经济学,受益匪浅,重新塑造了我认识世界和思维方式。12年后,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正确的投资理论,什么感觉呢,就是发现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简单,而这种简单是极为不易耗费无数思考的结果。


真希望十年前有个人这么鼓励我不要被股票的图形和术语吓退。这就是再一次证明了,人与人最大的不平等是认知和观念的不平等。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必定有那么几个有缘人会回想起因为今天看到的这篇文章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甚至改变他们的整个人生。当然了,上面我用“正确的”形容我自己学习的经济学和投资学,严格意义上是个人认可。米塞斯的经济学至今都很边缘化,而巴菲特那一套价值投资理念历来都充满争议,比如看图看线的短线交易技术派眼里图形无比重要,还有那种相信“市场永远正确”的学院派。这个就不争了,几百年也不会有定论。好在投资这件事自负盈亏,各自用自己的钱去验证就好了。


如果你也愿意看书,我在茫茫书海之中,用了几百个小时为你们筛选出最好的(纯个人意见)投资书籍:《穷查理宝典》《投资至简》《巴菲特致股东信》《巴菲特之道》《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投资最重要的事》,另外《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反脆弱》塔勒布三部曲也会让人直面无序的世界,打击各种人性中固有的模式思维习惯。看完这些,其他的可看可不看,比如《巴菲特传》《滚雪球》什么的,反正学习这件事,只要有兴趣是停不下来的。


如果你不愿意看书,我也早帮忙总结好了: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是买未来现金流折现;2、最重要的是生意模式;3、要自己真的看懂某公司的生意模式,所谓“护城河”只是生意模式的一部分;4、看懂才下手,不懂坚决不碰;5、不要借钱,不要做空。


行文至此,有必要表达我的悲观。道理一贯简单,老掉牙的陈词滥调,但能做到的屈指可数。人类就是这样一种东西。看完所有,明白了所有,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大概率事件。巴菲特总结过,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这背后不只是耐心的缺乏,还有人对自身能力的习惯性高估。至于有读者若有兴趣知道我的投资成绩,如果十年二十年后这个公众号还在,我还在写的话,一定会公布成绩。不着急,慢慢来。


你的第二个困惑,生活环境的选择我就不重复了,一句话,条件越差的年轻人越要去大城市试试。至于为什么,我过去的文章重复过无数次。其实这个提议还隐含了一个重要思考,人这一生难道只是为了吃饱穿暖?


相比之下,情感选择的困惑要好办许多。你不是偶像明星,不是万人迷,不可能躺着不动就有人找你。她们不动,你动,行动起来就是了。并且一定要记住,世间所有的美好人人都喜欢,竞争失败是正常的。


人际关系尤其勉强不得,对方是人不是物,人有自己的意志,这意味着别人不喜欢你是一件比大自然还自然的事,正如你也不会谁都可以。试着反复接受别人的不喜欢。人际关系不同于商品交易,尽量不要去计较付出和回报。恰恰相反,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经历完全不计回报的那种付出(通常是对自己的孩子)你对人际关系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你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获得幸福感,无所求即自由。从务实的层面目前你需要关心一件事,就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让自己配得上你渴望的关系。


对整个宇宙来说,每个人的一生只不过是“到此一游”,一切生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都是随时蒸发的小水滴,没有谁值得一提。爱提不提,诸事无常,珍惜当下。


吴主任


上篇:韩寒、林达、王小波……那些曾经影响过我的作者和他们的作品
推荐:学什么能年入30万?价值百万的投资理念和一个投机惨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