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弱势群体说话

吴主任 吴主任 2022-05-01


我当然也会累。就是心累。我的意思是,有些话题,让人真的不太想重复,就想换一种方式,逻辑一致的话,事情可能会走到什么境地。


有人不高兴了,人家为弱势群体(外卖骑手)说话,你在那阴阳怪气的。


为弱势群体说话啊,如果有用的话,我愿意二十四小时不睡觉说,也不是我高尚,而是竟然如此简单,动动嘴皮子就能提高千万人的生活水平。这种好事,我可以做。


为外卖骑手上社保,好不好,当然好。那么为外卖骑手解决住房问题不好吗?也相当好。那么,为什么不为所有人都安排一套房子呢?那为什么只是房子呢?难道不应该一切免费吗?


到这里有人感觉到荒谬了,很像是在抬杠。


并不是这样的。外卖的收入水平是供需决定的,是整个劳动力市场相互竞争的结果。如果外卖骑手的工作变得毫无吸引力,唯有加薪才能招到更多人。如果硬要给上社保,当然可以做到,问题就在于代价可能是对外卖员的需求变少了。不仅是更多人涌进来竞争,企业也必须承担更多成本,只好压缩招工需求。也可能是因为上社保的成本分摊,外卖员实际拿到手的钱减少。同样的,外卖价格也会上涨,外卖需求也可能随之下降,整体的营收必然会受影响。


事情是一环扣一环的,并不是说给外卖骑手上个社保就真的能帮到这个群体。相反,如果真这么搞,我们看到的是部分骑手有社保了,看不见的要么实际收入减少,要么有大量原本可以送外卖的人失业,再谋出路。


如果用规定可以让人的生活变好,那需要市场经济做什么?规定下人们压力最大的房价好了,先打个五折。是不是大家都能买到了?


物质财富是劳作和交换得来的,是无数人干出来的,并不是一厢情愿指定安排的。即便不考虑转移过程中的低效和损耗,转移也只是转移。不,转移破坏了潜在的更有效利用资本的可能。


就说外卖骑手这个随着外卖app出现的新生岗位是怎么来的呢?是安排出来的吗?是人和大资金创造出来的。也就是现在如过街老鼠一般的资本堆出来的行业。


假如有人穿越到过去,把当年准备投资给美团和饿了么的海量资本都分了,分给那些尚未成为外卖骑手的体力劳动者。每个人能分多少呢?没几个钱。而这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钱可以花掉,也可以创造一个新行业并提供无数岗位,持续运转。没错,这就是资本运作,但是没有这些资本高效的运作,现在所有这些外卖骑手的生活到底是过得更好还是更差?


最可怕的是一群发现工作越来越难找的人却在痛骂资本。


社保这个事是这样的,这不是什么天上掉下来的,钱可以自己发给雇员,也可以上缴社保,发给现在领社保的退休老人。简单说,一个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小白领,他们未必有足够的钱给自己农村的父母养老,但他们现在必须每个月都要拿出钱来赡养当下的陌生退休老人。


记得十几年前我大学刚毕业,第一次听说“住房公积金”,仅凭直觉就感觉奇怪,啥意思这是,我的钱(公司发的)好心强制帮我存着,以后买房用。为什么不直接发给我,我自己不会存吗?而且还设置了诸多门槛,巨复杂的手续,不买房还不能取。住房公积金具体规定多年来随着楼市宏观调控而发生变化,并且各地有差异,但这个东西的性质没变,非常费解。


个体的认知盲点就在于一厢情愿。


我们时常用蛋糕来比喻财富。是啊,我们是应该把蛋糕做大,人人都蛋糕吃。可是,蛋糕是动态变化的,不存在某个时刻蛋糕足够大了,停下来,分一分。蛋糕是动态变大的,需要更自由和包容的经济环境,蛋糕在变大的过程就已经惠及到每个人。


无视客观发展规律,为什么群体说话都没用。


外卖骑手以及你我这种普通打工人的生活当然是可以得到改善,但需要的不是道德说教或者煽情的破文章,需要的是整个经济体大盘的增长,需要的是创新带来的新行业新岗位需求的竞争如同过去外卖行业对工厂的冲击,需要的是资本,需要的是友好的投资环境,需要的是稳定预期。


这道理很难懂吗?我以为不难,并且这不是什么枯燥深奥的理论,这不就是几十年来繁荣的经验吗?哎……心累,都不能踏实地让人家当个心灵鸡汤博主。


上篇:我觉得姚院长还是保守了
推荐:狗屁不通的北大博士后调研资本到底是什么意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