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禅语 | 善恶本无异 只在一念间

灵隐寺 2024-03-19


禅语


善恶本无异

只在一念间





善恶本无异,只在一念间。


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





善恶常在一念之间。一切恶念、恶言、恶行,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地狱;一切善念、善言、善举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天堂。如果人人都能弃恶从善,即使是地狱也能成为天堂。


因此,每个人都要静坐常思己过,经常检点审视自己的内心,摒除心中的恶念,放弃伤人的恶言、恶行。让自己的心灵纯净,才会得到内心的真正平静和安宁。




天堂与地狱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交握在衣襟之下,陷入冥思。


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断。打断他的是武士嘶哑而恳求的声音:“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但渐渐地他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武士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知道没有好好保管。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


武士恶狠狠地骂了一句,然后“刷”地拔出剑来,举到老僧头上。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


利剑将要落下,老僧忽然轻轻地说道:“这就是地狱。”


霎时,武士惊愕不已,肃然起敬,对眼前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了敬意。他的剑停在半空,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这就是天堂。”老僧说道。



种佛因即成佛果,

种魔因即成魔果。


佛魔是一心,

一念悟即是佛,

一念迷则成魔。



一念善,发菩提心,即为佛。

一念恶,堕落沉沦,即为魔。


佛魔本一体,成魔成佛皆由心起,

善恶本无异,却在一念间。



佛教将凡圣的境界由下而上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修罗、天、声闻、缘觉、菩萨和佛等十类,因为各有因果,界界分明,所以称为“十界”。虽然如此,这十界不是相隔的,而是有着互具的关系。


以心念为例,恼害仇恨的心生起就是地狱;瞋恨斗争的心生起就是饿鬼;愚痴无明的心生起就是畜生;嫉妒憍慢的心生起就是修罗;持戒修善的心生起就是人道;欢喜快乐的心生起就是天堂;利他无我的心生起就是菩萨;平等包容的心生起就是佛。因此,我们的心中本来就有十界,遇缘触事,就生起现象诸法。


再以现实的人间生活而言,战场上的相互杀戮,菜市场里的磨刀豁豁,剖腹割肉,正是地狱的示现;天灾人祸时的饥民遍野,是饿鬼的象征;五欲炽盛、以暴凌弱的社会,是畜生道的翻版;苦乐参半的生活是人间的现象;尔虞我诈,自相残害,是修罗的世界;快乐享受的时光,无异置身天堂;闻法学道的日子,是声闻的境界;在自悟自觉中自得其乐,是缘觉的一方天地;互助互谅是菩萨世界的特征;清净善美的净土是佛陀的世界。因此,十界是本来就具有的,不独在人世间如此,在其余九道也是如此。所以,地狱的众生如果显现本自具有的佛性,就可以逐渐上升,而成正觉;即使是五逆重罪的一阐提,在本性中还是具有善良的一面,一旦随缘发善,一样可以圆满佛果;已经证悟的佛陀,也本具九界众生心,在诸世间随缘示现,教化有情。


一界具足十界,一界与其他九界间,只有隐显的差别,而没有绝对的相隔,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十界互具”。



有正确的六道轮回思想的人,能在一念之间见到自己生命中“当下的轮回”。天台宗发挥《法华经》里的思想而有“一念三千”的教说,讲的就是人能在一念之间入十法界,而遍历天堂地狱。


天台宗的“一念三千”教我们由念念妄心的当下,观察诸法的真相,从而体悟心内与心外的世界互具互融的中道实相。 


一念

一念三千中的“一念”,也称一心,指心念活动的最短时刻。科学家说:光速是世界上最快的东西。其实,我们的心在一念之间,可以上下古今,中外奔驰,神游太虚,无远弗届,比光速还要来得快。


《仁王般若经》卷上载:“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往生论注》说:“二十念名为一瞬,二十瞬名为一弹指。


这些都说明心念的速度之快,无与伦比。


三千

“三千”,是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的称谓。包含十界、十如是、三世间相乘出来的法数。


往期回顾


禅语

禅语 | 阿弥陀佛在心间

禅语 | 不染诸境 闲闲自如

▲禅语 | 谁能向外夸精进

禅语 | 常赞佛胜德

禅语 | 福慧双修

禅语 | 养心最难 惟是慎独


佛化生活

生病与探病

饶益众生 从家人做起

为人处事的态度



新闻

为大众抗疫诵经祈福  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降半旗哀悼

众志成城筑平安 —— 杭州佛教界抗疫记


视频

梵呗祈福|唱诵《心经》

壶里乾坤大——云林奉茶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反哺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二)遇赦

佛教生态保护动漫系列(三)投宿


常识

常识|佛教中的数珠(上)

常识|佛教中的数珠(中)

常识|佛教中的数珠(下)

农历四月初八 恭迎释迦牟尼佛圣诞

佛诞节来临 我们感恩佛陀 祈福众生

庆祝五一节:佛教中劳动的意义



编辑 | 妙莲

美编|璐希

责编|慧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