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年级研究基因突变、14岁日产诗歌两千首,人造神童的背后只有焦虑没有爱

在下李公子 晚睡 2021-11-09

· 点击上方“晚睡”将我们设置为星标哦 ·

本文作者 | 李公子


 01 



江山代有神童出,各领风骚十几天。

昆明6年级小学生陈某石就是最近蹿红的一位神童,他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三等奖和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


消息一经公布,立刻成为网友热议的中心话题。

小学生能研究基因突变?还是他本人基因突变了?

这神童也太神了,以至于大多数人根本无法相信以一般6年级小学生的智能水平能够完成这样高难度的研究。

这么说吧,这个项目的核心结论是一个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和它在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面的作用,它的内容和科研难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生物学博士课题的水平,我某985的生物研究生同学表示自己也不能保证一次成功。

而且项目的具体操作需要高精密度的实验设备,要求极高的实验室条件,简单说就是特别贵,费钱,个人根本无法承受。

这件事其实并不是新闻,奖是在2019年4月拿到的,看这位神童的笔记,在2018年1月9日他还不知道基因叫什么,还得在网上搜,“老师们给了我一个基因,叫C10orf67,我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


一天后,“(我)还是不太了解基因”。


四天后,人类历史上空前(未必绝后)的科学大跃进发生了:

2018年1月13日,他通过“PCR扩增mRNA和促进基团的概念,大概了解为何通过强弱比较就能判断一个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功能强大与否。”


从上网搜了一下什么是基因,到几天后能够写出带着五六个生物学专有名词的一段话,前者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的正常智能,后者就属于玄学范围了。

然而再往下八,事情也没有那么玄乎,这个基因的研究是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行,大奖赛过去八个月后,研究所的研究员陈勇彬、杨翠萍等人公开发表了关于那个我连读都读不明白的基因的论文。

根据陈同学的实验记录,指导老师曾带着他前往昆明动物研究所,和陈老师和杨老师亲切会晤,商量如何开展研究工作。


陈老师也姓陈,这是巧合吗?当然不是了,聪明的你们一定猜到了,陈老师和杨老师正是陈同学的父母!


很快,陈同学的父亲陈勇彬正式发布声明致歉,承认与获奖小学生之间确实属于父子关系,自己存在着“过度参与项目文书的编纂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用术语”的问题。


最后,他提出“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但一些网友并不买账,我看到一条热评颇有趣味:“你确定是你过度参与了你儿子的文书编纂,而不是你儿子过度参与了你的文书编纂?”

目前事件的最新进展是大赛组委会决定,撤销该项目的一等奖奖项,收回陈同学的奖牌和证书。
 

 02 



如果说上面的陈同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奇才,接下来的这位女神童岑怡诺则是人文科学方面的奇葩。

女神童姓岑,一个很古老的姓氏,今年十六岁。别看人家比我小好几岁,估计累计创作的作品堆起来得比我还要更高。

她是吕秀才那种“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的超卓天才,自称一天能创作2000首诗,300首词牌,15000字小说,出版过诗词集,其中有600多首原创诗词。


要知道全唐诗才4万多首,乾隆这种写诗狂魔一辈子才创作了4万首,她一个人辛苦20多天就全得了。


群众表示不可置信时,她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还充满自豪地补充,“她如果静心写诗,2000首没有问题。但我们也没有去突破,我想好好写一天写2500首、3000首也不一定。”

有人特意算了一下,一天1440分钟,她能写2000首诗,也就是说,43秒写一首,就问你怕不怕?


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小姑娘这方面也一点不缺。

资料显示,她拥有“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记者”、“中华传统文化传播院院长助理”、“中国国际新闻网绍兴运营中心副主编”等等高大上的头衔,有点像上世纪90年代的皮包公司老总,印刷精美的烫金名片上没浪费一寸空间地写满了各种炫目的头衔,什么“常务理事”呀、“高级副经理”啊,看起来不明觉厉。

图源:澎湃新闻

除了身份显赫之外,她还具有强大的社交能力,在演讲方面斩获无数大奖。
 

我翻出了几段在网上主持大型公众活动的视频,的确成熟老辣,有成功人士的站姿和手势。


点击视频播放

但看着怎么那么别扭呢?稚气未脱的脸驾驭不住过于成熟的打扮,熟练的台步伴随着传销式充满煽动和节奏感的语言,公式化的表情和古怪的语音语调互相辉映。

她先是痛陈自己幼年时因为家庭的物质压力而遭受到如何的冷眼、面临如何的痛苦,几度哽咽的声音和凄清萧索的bgm很快感染了在场的听众。

然而话锋一转,随着她谈起一次参加“传承爱的训练营”的经历、声情并茂地描述自己跪在父亲面前体会“感恩”的伟大时,现场的气氛也就达到了高潮。


我必须承认,这个视频让我犯了严重的“尴尬癌”,脚趾把我新买的运动鞋都抠坏了。

油腻,我只联想到一个词,“油腻”。

网络上还流传几篇据说是出自她手的“文言文”,从我的角度来看,说好听点叫平庸,说难听点叫奇差无比。
 

抛去文辞不通、语法错误一大堆,相当多的句子都不知道她到底要表达什么。什么叫“普众生之华”?什么叫“给予空之切”?完全是没有意义的文字堆积,又像是从古文中寻找一些相互之间存在关联的词语然后拼凑在一起。

看得出来,她在努力模仿唐宋骈文的整散结合的说话方法,试图在长句中穿插四六句以增强气势,但每句话写得都实在太差了,落得个“歌词不像歌词,对联不像对联,广告不像广告”的尴尬境地。


以她所展现出来的水平,可以一窥她一天炮制出来的两千首诗到底是一个什么成色(我们暂时忽略每天写两千首诗在技术上到底能否实现)。

水有源,树有根。在“女神童”的背后,依然隐藏着一位用心良苦的父亲。

公开资料显示,岑同学的父亲开着一家经营“xx舒缓液”的商业公司,其重要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举办类似的“大型活动”来聚集流量并将之变现。


岑同学是父亲打造出来的金字招牌,所有看起来高大上的作品全都是自行印刷,尚未公开发表,所谓记者身份也是在一家“查无此人”的网站上为自己父亲公司的产品撰写软文,她在各种场合的巡回演讲,也是成功学惯用的打鸡血套路。

比如我看到的那段视频就是将几个场合下的演讲片段拼合起来,居然天衣无缝,因为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空话。
 

 03 



在写这篇文章时,出于好奇心,我特意去青少年创新大赛的官网查了一下它之前的获奖作品,它的画风一般是这样的:


看起来还是挺正常的。

用知识产权专业的话来说,这些获奖的小玩意一般都属于专利中的“实用新型专利”,虽然不算什么重大技术创新,但是有实用价值或是小的技术改进,应用性很强。

这样的作品既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又是青少年力所能及的小发明创造,能够起到鼓励青少年多动手多动脑的比赛原初目的。

像陈同学那样上来就搞基因突变,研究肿瘤问题的神童,并不是主流,我们不能据此就否认青少年创新活动。

不过,这个比赛出现“神童”的情况也不是第一次。随着热度的上升,往届奖项中存在疑点的项目也陆续被曝光。

比如有人发现2018年的第33届创新大赛(就是基因这一次的前一次)中也有一个看起来很“高大上”的项目,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两位学生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肿瘤效果,获得了小学组的三等奖。


在34届比赛中,有一位重庆市第八中学的程丹同学写出了《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的ECL比率检测研究》,属专业类的医学领域。


重庆的另一名获奖选手是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段皓严同学,他关于“柔性忆阻器及交叉阵列的研究与制备”的文章,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科技杰作。


巧的是,西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也姓段,研究领域也是信息与电子学科。据网友爆料,正是段同学的父亲。


医学公众号“丁香园”还发现,一个名为“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的一等奖作品,与2018年一篇硕士论文高度雷同,连数据图片都一模一样。


彭某珊获奖项目与张玉硕士论文中相关图片雷同。(左:获奖项目相关图片配图;右:张玉硕士论文配图) 
图片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和张玉硕士论文《AMPK_Smad信号通路在二氢杨梅素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又一个巧合再次发生了,该论文的指导教师与一等奖项目的指导老师正是同一个人。

面对记者就这一系列项目的提问,官方只是委婉地表示,“我们也提倡高校院所对青少年进行支持,大手拉小手,会对青少年有所启发。”

这到底是大手拉小手,还是大手变推手,毁了本来聪明机灵的小手?

陈同学被推下神坛,岑同学被全网群嘲,错的真是孩子吗?还是虚荣的父母?

“贩卖神童”,折射出我们这个社会父母们的集体焦虑。

因为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拼命想要让孩子领先其他同龄人,他们动用自己的各种人脉资源,创造神童、创造神迹,为的就是让孩子更快成功、更早成功。
 

我们应该承认,拥有一对高级研究人员的父母是一种荣幸,在父母的熏陶和家庭学术氛围的引导下,可以促使子女产生对科研的兴趣,未来可能接过父母的衣钵,最终走上科研道路。

这样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天生就拥有高平台,有好的资源配置和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属于合理差异的一部分,是我们必须承认而且接受的人生“不公平”。

比如我父母都喜欢读书,妈妈还自己写了好几本书,这极大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让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历史,我们都不可能拒绝家庭带给我们的耳濡目染,无论好与坏。

但陈同学的父母放弃了看起来比较漫长的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选择直接弄虚作假把本不应属于孩子的东西硬塞到他的手上,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一个足以写在简历上、作为敲门砖的出色科研奖项,不惜将自己的项目移花接木变成孩子的成果。

这不仅涉嫌“不正当竞争优势”,侵蚀和损害了社会的基本公平规则,而且带头造假,揠苗助长,毒害了孩子的心灵,破坏了他们自我成长的能力。


还有那位岑同学,在父亲为了赚钱而对她心智的扭曲引导和过度吹嘘下,已经陶醉于众星拱月的感觉和老于世故的成熟而不可自拔,对她未来的人格发展产生了不可逆的伤害。

长时间在非常识的环境下生活,她的价值观是否还正常?更进一步说,她的精神状态是否还正常?

这个世界上爱孩子,最终却毁了孩子的父母太多了,炮制神童,表面上为了让孩子走捷径,实际上满足的还是家长的虚荣心——他们只爱成功的孩子,不爱普通的孩子


上文:她的排名我心疼
推荐:谁不想好聚好散,可也要对方配合


- END -
本文文字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介绍:李公子,话痨型写作选手,年龄90后,爱好60后,自小沉迷历史,擅写陈年旧事,不求妙笔生花,只愿以文会友。





晚睡新书推荐


晚睡新书《你的爱怎么了》,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点个“在看”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