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建军 || 简牍里的中国文化(下)

"简"述中国 甘肃简牍博物馆 2021-09-08

点击上方“甘肃简牍博物馆”关注我们



丝绸之路万千故事尽在简牍之上



西北边塞出土的数万枚汉简内容丰富,可以说是记录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简文记载了两千年前汉代河西边塞的屯戍劳作、衣食住行、酗酒斗殴、往来书信、行役戍备、思乡之情、候望烽火、为家私市、受雇赶车、捕鱼卖鱼、采摘野菜、借钱借粮、私吞钱物、逃亡他乡、追捕逃犯、盗墓取衣、偷盗官物、编织衣鞋、巡视天田、砍伐茭草、畜牧马牛、耕种田地、砍伐树木、筑墼砌墙、修建沟渠、递送文书、因病请假、社祭腊祭、诵记烽火、秋射考核、廪粮领取、契约书写、投亲靠友、招待官员、使者往来、罢卒还乡、收留流民、文书记录、年季月报、各种考核、奖勤惩懒、聚讼官司、诏书律令、儒家学说、仁孝之义、禁忌日书、精神信仰、文化学习、科学技术、汉塞月令……在这里介绍一些有趣和有价值的记载:


酗酒斗殴

在馆藏的居延新简中有不少反映汉代边塞社会风气的内容,西北边塞环境恶劣,屯戍艰辛,人员复杂,饮酒之风盛行,酒后斗殴时常发生。在居延新简中就记录有数起酗酒斗殴致人伤残,甚至死亡的案例。


向下滑动查看


酗酒斗殴


一位名叫让的官吏带了酒到甲渠候官,和甲渠候官的最高长官候一起饮酒,时逢第四守候长原宪到甲渠候官汇报工作,甲渠候于是叫第四守候长原宪和原宪的上级夏侯谭一起饮酒。饮尽让带来的酒后,甲渠候不尽兴,又拿来酒,前后畅饮两次。不知为何,原宪和他的长官夏侯谭争斗起来,原宪用自已的剑在夏侯谭胸口上戳了一个大窟窿。原宪见闯下大祸,情急之下骑上马就向南逃去。甲渠候立即与令史等人追捕,到原宪治所后未能捕得。经验问隧长王长,说原宪已携带兵器粮物,带着官府的一个弩机、11枚箭、一个大革橐里装上3斗米和5斗的军粮——糒。骑马私自越过隧界,从天田而出,向西南方向逃遁。


通缉令

向下滑动查看


通缉令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有的肩水金关汉简里就有枚通缉令,短短19个字,就将逃犯的体貌特征大致勾勒了出来。简牍原文为“□细身,小头,方面,小髭,少须,身端直,初亡时黑帻。”翻译过来是说逃犯身材瘦小,身子细且端直,头小,方脸,嘴上有小胡子,面部胡子较少,初逃时戴黑帻(帻:古人所带头巾)。


尺牍书信

甘肃简牍博物馆还藏有大量私人简帛书信,有为借裤子而思忖再三,最终落笔而成的;有因粮食短缺而向在关外边塞劳作的好友求助的;有因家中双亲生病,却不能回家探望,只能寄思亲之情于书信的;有听闻朋友升职,以书信表以祝贺的;有因记挂友人,但公务繁忙,只能以书信方式送去问候的……

这些私人书信为我们揭开了汉代河西屯戍吏卒的生活状况。抚读这些书信,我们既能真切地了解到当时河西汉塞吏卒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也可以隐约感受到他们在劳作和戍防时的艰辛与忠孝难两全的无奈。

甘肃简牍博物馆有一件考古编号II01143:611的帛书,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元”写给“子方”的书信,故取名《元致子方书》,帛长23.2厘米,宽10.7厘米,10行,319字。


元致子方书


帛书详细记载了“元”托好友“子方”代办的四件事:

第一件事,元在敦煌戍边值守,请子方代为购买一双尺码为27厘米(43码)的鞋,并对鞋子的质量做了要求,即鞋子应为质地如丝绢柔软一样的牛皮鞋,且鞋底要厚、耐穿,鞋买好以后请来敦煌出差的同事捎来即可,同时元还请子方代买五支上好的毛笔;第二件事,元请子方代为问候次孺,如次孺不在,烦请问候次孺妻子容君;第三件事,吕子度想请子方刻一方印章,但不好意思自己开口,故请元代为转达,元请子方定给自己面子,为吕子度刻一方规格为“御史七分”,有龟钮,印文为“吕安之印”的印章;第四件事,郭营尉寄了200钱,请子方代其购买一条响鞭。

《元致子方书》看似是朋友之间简单的书信往来,但其深切地反映了汉代日常用品的供给问题。从帛文推出,元是一名敦煌的基层吏员,因鞋、笔、鞭三个物件不属于朝廷供给范围,所以需自己置办。再者,汉代西北边塞交通极为不便,此封书信不可能寄往内地,又因酒泉郡较敦煌郡距离内地近,物资较敦煌丰富,故可以推断子方有可能在酒泉。


月令,写在墙壁上的大智慧

结合当下的疫情防控状况,我们来讲讲汉代的人们是如何防疫的。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国家一级文物——敦煌悬泉置出土的壁书《四时月令诏条》就介绍了古人的防疫方法。月令中记载,在汉代,古人对冬季死亡的鸟类尸骨,在春天气候转暖时,都会一一掩埋,这种掩埋动物尸骨的活动一直会持续到夏季,就是为了防止死尸污染空气, 造成瘟疫流行。不仅如此,他们还明令禁止春夏不能捕杀动物、砍伐树木,因为春夏是动植物生命繁衍、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四时月令诏条


这些都记载于敦煌悬泉置《四时月令诏条》中,它是目前所见最完整的汉代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文书,在继承先秦以来“天人合一”“以时禁发”“用养结合”生态观的基础上,确立了以 “四时”为基础的自然时序,要求人事活动和社会生产都应遵循自然四时规律,并对如何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做了明文规定,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等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更是对其的发展与创新。

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甘肃简牍文献,是丝绸之路上你来我往、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又是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历史、地理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丝绸之路、研究中国古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当前,甘肃简牍博物馆新馆正在建设当中,这是甘肃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抓手,甘肃简牍博物馆将不负重望,力争将其建设成为甘肃省坚定文化自信的世界之窗与创新名片。我们期待通过借助多方力量,深入挖掘文物资源,推动简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更好地“简”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原文刊载于《读者欣赏》2021年5月下 总第57期)


(本文作者朱建军为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


更多往期精彩推送

·简说“简牍”

·对话|从敦煌汉简到武威三简,简牍何以持续成为国际性显学

·古代从长安到敦煌走多长时间

·悬泉置:驿站小人物与历史大事件

·居延新简·《苍颉》篇

·居延新简·候史广德坐罪行罚檄

·汉代是如何驱疫的?

·悬泉置汉代帛书《元致子方书》


审核:朱建军

肖从礼

编辑:王丽娜




“在看”我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