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2家企业骗补,新能源市场丑从何来?

2016-09-19 车界微视 车界微视


9月上旬注定是热闹的,除了成都车展以及连续的新车集中上市外,在9月9日,业内还流出一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和违规谋补汇总表》。这一名单按照地区、企业名称、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识不符、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终端用户闲置、车辆数量合计、金额合计等类别,对93家汽车企业进行了详细的数量和金额统计。其中21家企业的统计数字为零,而另外72家车企涉嫌不同数量和金额的骗补行为,其中涉及车辆共计76374辆、涉及骗补金额达到 92.7亿元!


早在5月份,就有消息流露出国家四部委将在近期就新能源骗补事件公布调查结果,如今在4个月之后真相终于大白,可喜可叹!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是业内普遍认同的发展趋势,是今后的蓝海市场,但究竟是何缘由让新能源领域出现了畸形的市场环境?骗补等恶性事件发生?


新能源汽车发展处于“政策市”阶段。

可以看到,我国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政策在2014年出台,各地方的具体实施政策基本从2015年初开始。在高额补贴、免征购置税、不摇号等利好政策下,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开始提升,汽车企业开始跟进。

考虑到产品研发、生产到投放市场的周期,所以,我们看到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达4倍;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7.7万辆,销售17.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5.0%和126.9%。也即是,在新能源利好政策落地之后,新能源市场才开始迎来爆发式增长,显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政策市”属性表露无遗。客观来讲,也正是由于“政策市”的属性,在利益的驱使下,新能源的骗补便找到了机会。


关联交易副作用巨大。

关联交易是指公司运作中经常出现的而又易于发生不公平结果的交易,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关联交易出现的频率更高。不少企业只要实现销售就能拿到补贴,一些客车企业明着上假牌照骗补,另一些则通过关联交易假象,企图蒙蔽过关。

车界微视发现,包括天津比亚迪、天津清源、国宏汽车、上海华普、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等一批非主流的汽车企业,都出现在上述《汇总表》中。“导致关联交易的主要问题是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漏洞。”多位车企新能源高管认为,关联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补贴金额与造车成本之间的差价。

举例来讲,如果一辆车的造车成本仅需6万元而国家政策补10万元,企业只要把车造出来,再卖给关联公司,即便把车全部销毁掉,也能赚取4万元差价。这样的政策漏洞导致不少企业玩钻空子的把戏。

不难看出,大量关联交易的存在,不但挑战了新能源市场的公平原则和诚信机制,而且还会误导车企和消费者盲目的相信某些不真实业绩,造成新能源市场环境畸形。一方面,投机者占用国家专项资源,贻误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存在质量及安全隐患的新能源车流向市场,势必在一定时期内造成行业的恶性循环。

新能源补贴仍有必要,但要提高补贴门槛和更严格的审核机制。

应该来讲,目前新能源产品特别是纯电式汽车的售价比普通汽车高出不少,倘若没有国家的政策补贴,从短期来看,车辆的售价门槛太高;从长期来看,当前消费者不买账也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

目前来看,普惠性的政策只会让不少企业浑水摸鱼,《新能源客车安全标准》应当进提高门槛,扶持真正优秀的企业,淘汰落后和不遵守市场规则的企业。

随着此次披露事件的爆发,一些涉案车企或因此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对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投机者被惩处当然大快人心。但与汽油车一样,新能源汽车终将要直接面对市场,今后如何保持稳定的产销规模,将是接下来首要考虑的问题。车界微视希望,骗补事件之后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应就此走上正途,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促进优秀的新能源车企健康快速发展,最终面向市场化。


 ☟

更多精彩内容

2016成都车展丨大众全系车型登陆,速腾家族首次亮相

东南DX3主打年轻牌,小型SUV市场又添劲旅

在教师节写给老师们的购车指南

8月销量分析,反转戏份多次上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