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人物候选 | 数字专班:与时间赛跑挑战效率极限
2019年度航天科工感动人物
候选人(团队)
事迹选登
㊀㊇
工研院管理与数字化专班(简称数字专班)成立于2019年3月13日,不到一年时间已形成70人规模的团队。这是一个按照“组织有边界、资源无边界”原则组建的一个跨组织团队,工研院本部及所属科创公司、二院网信公司三个法人单位的研发人员紧密协作,肩负工研院数字化转型的重大使命攻坚克难,先后克服建设时间紧迫、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短缺、办公条件艰苦等困难,逐步理清数字化转型脉络,构建“一框架、两中台、三工具、九引擎、N场景”为数字工研院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坚强保障。
2019年初,基于对数字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结合集团公司顶层战略,工研院党委提出了建设数字工研院的构想。管理与数字化专班这个充满着创新基因的团队就此成立。
在团队的努力下,3月数字工研院总体建设方案论证通过,4月部署集团公司航天智云平台,8月数字工研院完成上线公测,11月底便完成1.0版本正式上线。
在这成功的背后,是一支风华正茂的年轻研发团队,他们肩负着公司转型升级的重担,牢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是数字工研院建设的先锋力量。
航天大厦顶层的“研发中心”
深圳的深南大道,航天大厦顶层的玻璃房里,人声鼎沸。因为公司装修的缘故,数字专班接近40人的团队只能挤在这个不到70平米、没有窗户的小房间里工作,进行着数字工研院的策划、研发、测试工作。
从潮湿的回南天到炎热的盛暑,团队既要面对湿冷缠绵,又要承受烈日暴晒,可并排紧挨的他们没有丝毫松懈,对每一个需求反复推敲,对每一行代码仔细核对。
从总体建设方案的制定到上线公测,数字工研院上线前的每个环节都在这里完成。即便条件艰苦,版本发布却无一次拖延,并保证了功能完备,项目顺利落地。
一个月内的万里飞行
每个成熟产品的诞生,都需要丰富的调研交流、经验积累,数字工研院也不例外。
2019年10月,为调研并借鉴集团公司兄弟单位数字化探索中优秀案例,为数字工研院发展积累宝贵经验,数字专班网信处处长陈杰智与科创公司南京分公司负责人黄炯在短短1个月内飞行了3万公里、52小时,辗转奔波北京、天津、南京、洛阳、柳州等十几座城市到数家兄弟单位调研交流。
“最忙时一天要拜访3家单位,一整天不是在会上,就是在路上,常常饭都来不及吃”谈到那一阵辛苦的日子,陈杰智感慨道。
两人的努力,给团队带回了先进的思想,也为数字工研院取得了宝贵的“真经”,帮助产品顺利度过了发展的“阵痛期”。
来自女儿的信
2019年12月6日,数字专班的数据架构师刘泉收到了一封特别的信。
“您出差的时间太长了,我希望您出差的时间短一些,陪伴我的时间长一些…”刘泉刚上小学的女儿在信中写到。
为了按时上线数字工研院1.0版本,原本工作在南京科创公司的刘泉被调到了深圳,支援研发工作。由于版本上线任务艰巨,此时的刘泉已经三个月没有回南京与家人团聚了。
“在女儿成长的时候,却没法陪伴是一件遗憾的事。可作为航天人,为了工作任务,我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刘泉说道。
那段时间,刘泉披星戴月、熬夜通宵,别人都觉得他住在了公司里。最终,在刘泉等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新版本的数字工研院不负众望,大幅完善了功能和体验,在11月底顺利完成上线。
发布会的前夜
2019年12月12日凌晨,为保障数字工研院的产品——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小鲜”能在几小时后召开的第三届智能协同云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顺利发布,数字工研院策划组成员们仍在仔细校对着发布流程,生怕漏任何过一个细节。
“几个月的努力,都是为了明天的一刻,大家要打起精神,为“小鲜”把好最后一道关”航天工研院副总经理、“小鲜”产品发布活动负责人陈文乐激励着大家。
为了能将团队辛苦研发的智慧管理产品“小鲜”顺利推介给社会大众,10人的策划团队连续鏖战多个深夜,从制定方案、准备宣传材料到布置场地、核对发布流程,紧跟每个环节,有力保障着发布活动的进行。
“‘小鲜’正式发布!” 当这个期盼已久的声音终于在耳畔响起,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心的笑了。
一年来,数字工研院实现末级功能点328个,总代码近150万行,形成了“一框架、两中台、三工具、九引擎、N场景”的数字化转型体系,为企业治理与运营提供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的底盘,他们宵衣旰食数月,以成熟的产品,交付了满意的答卷。
来源 ✎ 中国航天科工
制图 ✎ 张彤
编辑 ✎ 彤彤
校对 ✎ 簪子
监制 ✎ 郑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