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听听航天代表委员怎么说……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期间,航小科将持续推出“两会上的航天好声音”栏目,一起见证中国航天科工两会代表、委员,如何就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热点话题,建良言献良策开启履职之旅。
关键词一:科技自立自强
马杰:加速实现国防领域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党委书记马杰为加速实现国防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改革不停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二是创新无止境,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三是发展不停步,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3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
“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代表委员议国是”栏目
报道了马杰参政议政
“装备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买不来也换不来。只有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国防安全。”马杰表示。
自主创新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始终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科技装备,提升空天防御战略能力,这是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创新驱动、履行强军首责的核心要义。
近年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坚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建成了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基础能力不断夯实。抓总的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取得重要进展,多个型号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型号装备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在履行好强军首责的基础上,还要坚持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打造发展新动能上下功夫,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确保航天技术在服务国计民生上发挥更大作用。”马杰介绍道。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抓住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先后出台了“技术、技能、管理”三支队伍职务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实施了以“科技人才成长计划”“创新团队拓展计划”等为代表的人才强企2.0战略。对外与政府、高校合作组建创新实践平台,并成立多个院士工作室,有力促进了各层次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
“不断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各层次专家队伍建设,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马杰认为。
3月5日,马杰作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畅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央企要勇担重任、挑起大梁
董胜波:依靠新型举国体制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
我国成功实施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毫米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董胜波看来,是多个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成功代表,是坚持系统观念、攻坚克难取得突破的集体成就。
“任务本身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的特点,也同时带动和促进了基础科学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董胜波说。
作为航天领域科技工作者,创新是董胜波持续关注的方向。今年两会,他聚焦协同创新,围绕依靠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确定了提案方向,对协同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董胜波表示,在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市场大环境下,相比资源储备不多、不确定性大、周期长的基础研究,企业更乐于选择周期短、见效快的应用研究。同时,企业间较少在技术创新上沟通交流,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成果应用转化缓慢,在发展规划与研究力量布局上未能形成高效合力。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大多数仍基于应用环节,很多侧重基础研究突破的上游产品研发、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还依赖进口,在当前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大的国际环境下,‘卡脖子’技术问题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制约不断凸显。”董胜波说。
对此他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在制度优化、政策导向、改善产业生态、做强创新主体等方面重点加强,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战略研判,瞄准以核心工业软件、高端芯片、高性能材料等为代表的“卡脖子”问题,坚定不移走自主可控道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增加关键核心技术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统筹产业链上下游领域创新主体联合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研究力量,形成创新合力。
同时董胜波表示,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是创新组织体系中的主体,应健全产学研用协同一体化创新机制,构建协同攻关、深度融合的运行管理模式,以产业需求引领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着力统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工程技术研发。
关键词二:自主创新
王巍:完善成果分配机制 助力企业科创闯过“人才关”
3月5日下午,江苏省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江苏省镇江市代表团的王巍参加审议并发言。
王巍是一名来自镇江的基层代表,他所在的企业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的基层代表,王巍自然对报告中提到的“各级政府要继续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强化就业优先;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延续执行研发费用优惠等政策;继续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十分关注。他说,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这正是我们航天企业最关心的。
王巍表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关键是强化科研创新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受体制机制约束,科研工作者薪酬待遇受限等问题突出,导致高精尖人才招引难,留住人才更难。因此,他提出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对高科技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能够给与更多的政策支持,解决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的“瓶颈”问题,下沉创新成果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运用薪酬+股权激励等方式,有效留住核心骨干人员并充分激发其创新创效潜能。
闫大鹏:勇作创新发展的探索者
因始终怀揣“科技报国”的梦想,闫大鹏在2007年回国创业,成立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工业光纤激光国产化产业化的进程。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讲话时谈到,“希望大家勇于创新,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闫大鹏同志学习后受益匪浅,表示:“创新决胜未来,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关键要靠创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也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受益者。”
今年闫大鹏继续关注如何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助力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于如何将企业打造成强大的创新主体,闫大鹏同志提出五点建议:一、强化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氛围,着重宣传科技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增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主动意识。让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成为中国优秀企业的第一自觉和首要选择;二、“引进共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权,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主体作用;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多元化解决机制,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四、鼓励和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重大科技任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五、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体系化、任务型协同创新模式,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一批“卡脖子”技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作为锐科激光公司的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闫大鹏在上级党委的指导和公司管理团队的通力协作下,在企业创新道路上探索前行,同样成绩斐然。2019年,公司正式成立研发中心,全面整合研发资源,开展研发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高效顺畅的研发管理模式,提高研发——市场衔接的响应效率,推动提升研发效益产出。同时,对内,研发中心下设创客平台,为内部科研创新提供更开放的制度环境、更有力的资源支持。对外,研发中心积极对接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顶级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了战略研究平台,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攻关能力,推动光纤激光全产业链的技术发展。
深阅读:
来源 ✎ 科技日报、中国企业网、中国航天报
编辑 ✎ 张彤
校对 ✎ 王赛
监制 ✎ 郑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