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省高校第一!全国一等奖+4!

请关注 浙江理工大学 2023-02-21




近日,2022高教社杯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公布

浙江理工大学学子斩获

全国一等奖4项

全国二等奖4项

成绩位列全省高校第一

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之一,也是首批列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竞赛之一比赛每年举办一次,赛事以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实际领域的问题作为赛题,着重考察学生运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吸引来自全世界1606所院校/校区、54257队(本科组49424队)、超过16万人报名参赛。浙江赛区共有54所本科院校近1290余队参加比赛,共推选出60余篇优秀论文参与全国奖的角逐,最终评出全国一等奖16项(全国获奖比例为0.605%),全国二等奖39项(全国获奖比例为3.319%)。




国赛一等奖团队风采




作品名称:基于浮子式波能转化系统的PTO系统优化模型

团队成员:林炳俊、章仲阳、余晨蕾

指导教师:理学院数模组

作品简介:“基于浮子式波能转化系统的PTO系统优化模型”是基于PTO系统阻尼系数优化设计,对设计波能转换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参赛感悟:通过这次数学建模国赛,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魅力。竞赛过程中,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却又紧密联系,学习到了如何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也学习到了如何更好地融入团队。同时,借助这次竞赛,我们更好地掌握了之前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也收获了面对困难时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竭尽所能解决困难的能力。‍



国赛一等奖团队风采




作品名称:无人机编队飞行中纯方位无源定位模型的设计与求解

团队成员:邹佳潮、陈泽昊、曾贞鹏

指导教师:理学院数模组

作品简介:该作品建立了圆形编队的无人机定位模型、基于角度比较的未知编号的无人机定位模型、基于比较和回溯算法的未知无人机编号定位模型,以及锥形编队的无人机定位模型。在尽可能电磁静默的前提下,分析多种未知条件情况下的无人机定位问题,进而保持无人机集群的要求编队队形。

参赛感悟:“一次参赛,收益终身”。这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真正地受益匪浅。通过数模竞赛,我们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精益求精的心态、坚持不懈的毅力,学会了如何理解问题、展开问题,学会了如何精准表达、高效配合,同时也逐渐参悟到数学建模的真谛:数学建模没有答案,就像极限一样,你的答案只能无限接近于真理,却不是最佳结果。也许,这就是数模的魅力吧!



国赛一等奖团队风采




作品名称:基于无人机群的多机协同定位算法

团队成员:孙岩、王锡祥、谢俊

指导教师:理学院数模组

作品简介:该作品通过假设建立无人机定位模型,解决了在无外界干扰情况下,仅根据无人机发送的电磁波信息对无人机进行准确定位问题。

参赛感悟:本次数学建模竞赛能取得国赛一等奖的好成绩主要取决于团队的默契与互补,数学建模不仅仅看重个人能力,更看重成员之间的默契度。作为一个合格的数学建模团队,团队应该量体裁衣,根据个人能力的差异做出明确分工,保证每名队友能够能力互补、交流顺畅,从而提高团队整体执行力。数学建模竞赛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力和承受力,每每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是共同的梦想和团队的力量支撑我们一直走下去,这种磨炼对我们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有很大帮助,很感谢数学建模给了我们提升自我的机会。



国赛一等奖团队风采




作品名称:基于聚类算法和神经网络预测的玻璃成分分析与鉴别模型

团队成员:黄腾浩、叶杭胤、刘金玉

指导教师:理学院数模组

作品简介:该作品在使用聚类方法的基础上加入神经网络预测,最终成功对玻璃文物进行分类,并通过典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文物各个指标的相关性。

参赛感悟:经过这次比赛,我们对于统计建模软件的运用更加熟练,论文撰写的规范性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建模的内在美。三天三夜的鏖战不仅收获了国赛一等奖,还在团队配合和知识提升方面积累了经验。在一个团队中,队长应该是一名严格的领导者,要能够作为全队的榜样,带动整个队伍学习的氛围。成员要各有所长,全面发展。只有大家互相配合、相互鼓励,才能在遇到困难时重振旗鼓、攻克难关。


为这些优秀的浙理学子点赞!

内容来源 | 教务处

责编 | 张霄 

责审 | 石丛珊

终审 | 王宁宁

投稿邮箱:zjlgdxwx@zstu.edu.cn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理工大学


往期推荐


_

聚焦二十大 学习进行时|浙理专家谈②


_

浙理“小梧桐”,最美的“一抹蓝”!


_

“青花瓷”到“乌镇蓝”,他的设计四度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