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事 | 建国路

十二 华商网 2019-06-20

【新朋友】点标题下“华商网”订阅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或收藏

这一条路,虽然不长,承载着的除了西安人的胃,还有更多东西...




每个城市里 好像都有那么几条

同名同姓且充满着

浓浓社会主义特色的道路

“振兴路”“解放路”又或者是“建国路”


△图源:网络

每条路上承载着的不尽相同

而西安的“建国路”所承载的

都是历史的痕迹



西安的建国路,是东门与解放路和平路之间一条南北向的路。长不足800米,宽约20米的建国路,这条看起来并不长的道路,承载着的却是极为厚重的历史


无数的历史名人在这里居住,也有很多重要的机构曾在这里设立。其唐代名臣长孙无忌、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都曾在这条路上生活过。

而西安事变时关押蒋介石的高公馆也在这里。现在的建国路上有诞生了好多全国著名作家的陕西省作家协会,又为这条建国路,增加了不少文化底蕴。

 


其实这里在清朝光绪年间曾名为小差市,1952年更名为建国路。这条路为何叫建国路,史料少有记述。

《西安老街巷一书》中曾提及,“小差市”在新中国成立前更名“建国路”,是因彼时“抗战建国”的口号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这条路 历史的痕迹


穿过建国门就来到了建国路,如果夏天的时候从空中俯瞰,路两边的法国梧桐树会将整个街道都给遮蔽起来,满眼都是青翠。


俯拍建国路

△图源: GDSvision


到了这个季节,梧桐树黄绿色的叶子,变成了金红色。一阵风吹来,树上的叶子打着旋儿往下落,霎时落叶纷飞。路过的人踩在叶子上面,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



| 张学良公馆 |

建国路上,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地处69号的张学良公馆,黑色雕花栅栏将民国风格的青灰色建筑群与外面喧闹的街道隔了开来。走进那道黑漆的铁质大门,更像是推开了一扇记忆的门。



1935年9月13日,蒋介石为了“围剿”陕北红军,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随后,张学良从汉口迁至西安后,便租用了西北通济信托公司刚刚竣工的这座房子,改称张学良将军公馆


△西楼(C楼)


建国路上多是民居,隐藏在其中青砖红瓦的张学良公馆看起来并不甚起眼,甚至偶尔路过时都不禁会忽略。但是就是在这三层小楼里,西安事变的酝酿、策划、发生、和平解决都在这里进行。


△会议室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张学良公馆”依然安静的矗立在建国路上。走进公馆,走进那三幢小楼,好像就走进了那个时代。



将公馆走一遍,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那个时代的故事,看着所留下的一件件展品,把曾经存在于这个城市的记忆变成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记忆。



走进楼内,老式的红木楼梯连接三层楼,扶手也是木质的。这里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冷清,因为时间久远,脚下踩着的红木楼梯也发出了嘎吱声。



也许这嘎吱声是在抢先诉说着属于这座公馆的历史与故事,这声音里充斥着的都是属于这座公馆的独家记忆。



虽然时隔多年,但是还保留着最原始的风貌,办公室的皮质沙发和地毯上的图案经历了数十年却清晰依旧,几乎没有磨损。这里依旧用自己的办法来养护这份记忆的光泽。



“张学良公馆” 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并不同于西安其他著名景点的人声鼎沸,这里非常的安静。不用多去解释说明,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这些年的故事。



即使终有一天,这里会被遗忘在时光的角落里。但是这里永远都会以安静祥和的姿态存在着等待着。因为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永远都不会被取代...


| 高桂滋公馆 |



从张学良公馆出来后,往右手边走20米就到了陕西省作家协会,这里是“高桂滋公馆”的旧址。而省作协的存在也为这条历史之路上增加了更为深厚的文化的底蕴。


省作协的院门极其普通,根本看不出里面还别有洞天。



两座公馆都是西安事变旧址,一同见证了中国发生历史性转折的时刻。



而如今的高桂滋公馆只留下了一座稍显破旧的小楼和门前的喷水池,以及紧锁的门窗和历史。



|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 |



张学良公馆的对面就是西安第二十六中,建于1941年,是张学良部属为解决东北将士子女的入学问题而创建的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老学校。现在也是公办中学中口碑甚好的一所重点学校。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

学生时代的快乐其实很简单,比赛谁第一个冲出校门,放了学以后和朋友约好去吃附近的哪家店,又或者三五成群的约着去打一场篮球...



不管过了多久,还会记得在早上第二节课,下课以后三五成群一起食堂排队加餐吃的蟹肉棒夹馍。即使自己跑得再快,窗口永远在排长队~




有一阵子,特别流行织围巾!大家就把围巾偷偷藏到桌兜里,趁着老师不注意悄悄拿出来织一会。女孩子们还互相讨论花色和要送的对象,但是经常一个围巾织了拆,拆了织...无限循环,最后无奈放弃了。真正送出去的其实很少...


△图源:西安第二十六中官方微信


男孩子们扔垃圾的时候总会团成一个球,然后朝垃圾桶“投球”,投中了超级得意!原来华宝的同桌就是,每次投球之前一定要华宝一起看着,见证投进去的“历史时刻”...



同学之间的嬉笑,老师的无限教导,家长的絮絮叨叨,还有无数个恶作剧,无疾而终的恋爱...这些一起构成了我们的学生时代,张扬而美好


△图源:西安第二十六中官方微信


教学楼、操场、实验楼...每一个学校里虽然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这里存在的记忆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直到很久后,再回来转转,还能想起那个时候在这里读过的书,捣过的蛋~



△图源:西安第二十六中官方微信


这条路 承包了西安人的胃


虽然这条路并不长,但是却藏了遍地的美食。说是“美食聚集地”,绝对一点都不为过。华宝是真的很羡慕在这里工作学习居住的人了,附近有这么多好吃的店!感觉在这里居住真的太幸福了!



从早到晚,这条街完全可以承包你的胃。在这里不用在纠结吃哪家店,因为随便进一家店,都不会踩雷~


| 马老四肉丁胡辣汤 |



还没走到跟前,就能远远看到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光看排队的架势就知道马老四在建国路的受欢迎程度。早上吃了这一碗胡辣汤,一天才能算真正的开始了。



酸辣味道的胡辣汤里有超大块的肉丁,刚做好的热腾腾的葱油饼,外层酥脆,内里柔软!葱香味十足,把饼子泡到里面吃简直美的很!超有食欲!


| 高炉烧饼 |



高炉烧饼靠着烧饼火了这么多年,味道绝对没的说。他家虽然现在新装修了,但味道依旧没变,依旧还是那熟悉的一盆花干和鸡蛋...一如既往地滋养着建国路人的胃



从炉子里拿出来的饼子还是一样的香脆可口,夹菜还是不变的老几样。虽然都是非常家常的凉调菜,但是却是很多居住在这附近的人记忆里无法割舍掉的味道


| 杨坡红油米线 |



不认识路的人觉得这家特别难找,其实从高炉烧饼走到路顶头,一转弯就到了。很多人习惯去买个烧饼,揣着来这里吃米线。


△来源于网络


端上来的米线覆盖着厚重的红油,挑起一筷子米线吸入口中,爽滑劲道。上面的豆腐皮经过辣油浸泡后,特别的入味。怪不得会有那么多人大老远专门来这里,就为尝这一份米线。

| 眼镜张牛肉块扯面 | 



眼镜张也是一家至少开了十多年的老店了,到如今依旧食客盈门,靠的就是那一碗面。扯面很筋道,配上炖的软烂大块的牛肉,从面到肉都超级入味,吃一口绝对满足!

| 独一家湘菜馆 |



应该说是西安最好吃的湘菜了吧,排队拼桌都是常事,华宝真的巨爱吃他家的金钱蛋!炸过的虎皮蛋炒过后超级入味,剩下的汤也要拿来拌米饭全吃掉!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习惯记忆地名时与美食挂钩。谈到玄风桥,总能想到这条路上的无数美食,这也构成了心底最难忘的记忆。


不管我们走到哪里走多远,总会在夜深人静、辗转反侧的时候想起记忆里的这个味道。



抑或是年龄渐长对故乡记忆的模糊,求学工作的无奈,一切的一切又消解了对家的依恋。哪怕有一天我们会模糊街道和地名,忘记这家店的位置。但是舌头和味蕾都是有记忆的,只要一尝,就能立马回忆起来。



这个味道是我们独自在外生活时候会想起的味道,这个味道也是脆弱的时候想起来的味道。就是因为这些味道,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忘了,还有一个家,在等着自己回去。


这条路 市井的生活 



这里的老西安气息特别浓重,走在这条街道上,才感觉自己真的感受到了西安。城墙内的西安,是市井生活;城墙外的西安,是城市浮沉。



6:30,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建国门菜市场已经醒来了。菜市场摆摊的摊主每天凌晨三四点要起来去进货,然后六点出摊,一直要摆摊摆到下午的六点多,这一天才算是结束了。



居住在附近的老西安人习惯起个大早去建国门菜市场去买菜,虽才清晨,但这里已经熙熙攘攘。



虽说是菜市场,但这里其实更像一个百货市场,因为这里包罗万象,你想要的这里几乎都有。



现在零售超市越来越多,更多人已经习惯下了班去超市买菜的日子。这种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菜市场离我们越来越远。



对比超市,华宝更喜欢这种菜市场。因为这里特别的“鲜活”。



这里拥有的除了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起此彼伏的小贩叫卖声,还有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声。



因为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邻里大家都很熟悉,时常会听到熟人相遇在寒暄的声音,不急的话还要拉两句家常。在这里转一圈,感受到的都是人生的烟火气。



好像所有的摊贩都有一种神奇的技能,“自来熟”。如果要是再同一个摊贩那里买上两三次,就算是熟人了。下次再买的时候还会问:“怎么今儿来迟了?今儿这个菜新鲜不来点吗?”



华宝的家里人直到现在还是习惯于去菜市场买菜,华宝也同样。感觉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传承。这里所记录的都是寻常人的最普通的生活,最简单的柴米油盐和最温暖的人情味。



这里和高新区像是两座完全不同的城,在高新感受到的就是匆忙,地铁上的大家低下头玩自己的手机,擦肩而过的大家都是急匆匆的步伐,身边的每个人都已经习惯了快节奏。



而西安的快节奏在这里却不复存在,这里更多的烟火气来自于附近的居民,大家的生活闲散舒适,急匆匆的脚步在这里也会不自觉慢下来。



城墙根儿下,三两成群的大爷聚在一起玩着“花花牌”,彼此之间时不时的交谈一句。大妈坐在一起互相拉着家常,顺便晒晒太阳。



运气好的话还能碰着个剃头师傅,一张凳子,一把推子,一只梳子再加上一把剪刀,挂上一个“理发”的牌子就开张了。


来剃头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虽然在这里剃头,不能洗也不能吹干,但是那个年代的人已经习惯于这样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剃头寻求的也是一份安心



在这里散步溜弯,老友相会,下一局象棋。茶余饭后,老人们自发来到这里,相约吼上几嗓子秦腔。吹拉弹唱、缓慢散步,人们享受着一天最为清闲的这一刻。



建国路上的房屋大多陈旧,很多居民在这里已经住了很长时间,建国路连接着这座城与这里的人,用这几十年的时间,用这里的一砖一瓦留下了无数老西安人的记忆。



西安的每条老街老巷承载着的是历史也是岁月,见证了古城的日新月异,世事更迭。或许只有真的在这里生活过,走过,才明白,身在闹市之外的一处安宁老巷有多么的珍贵。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他的灵魂,大街小巷则是他的脉络与记忆。我们怀念他,是因为那里有我们的过往,父母的皱纹、老人的诉说、儿时的玩闹、门前的大树.....一路走来的记忆沉淀成我们的故事,这是它在我们耳边的呢喃。



建国路是一条普通的街道,朴素又简单的一切,往往这样的朴素才更有美感,感情真诚更容易表达。这一方水土承载了我们的风俗与记忆,因为我们的故事它变得更加坚毅和柔情,坚毅送给逝去的岁月,柔情送给美好的怀念。



当一个地方有了怀念的东西,

这个地方就有了温度,

一个地方有了温度,

我们的灵魂就有了归宿。

不管何时归来,

我们的灵魂都不会孤单,

有这一方水土在默默帮我们守护。

愿你远方漂泊,总有记忆相伴。

编辑:华宝 | 作者:十二| 审核:小李

(添加华宝个人微信:huashangwang888)

本文系华商网原创,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

鱼化寨   长安县   回民街 沙井村 

洒金桥   八里村 何家营   

西安的东关南街 鄠邑区  吉祥村 你懂的

三爻  秦镇  永兴坊 白河县 

泾阳县  土门 师大路  康复路

榆林横山  渭南合阳  城事 | 宝鸡扶风

 添加华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