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敢为人先,中国银行率先完成金融生产系统存储网络自主创新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1-08-11

金融行业的变化触手可及,从大家习以为常的移动支付,到正在进化中的数字货币、无实体银行等,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金融消费习惯。金融科技因此成为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深刻改变了银行业经营模式。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和区块链等新技术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中国银行(简称中行)于2018年就发布了《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战略》,将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置于新一期战略规划之首,加快打造用户体验极致、场景生态丰富、线上线下协同、产品创新灵活、运营管理高效、风险控制智能的数字化银行。


金融科技背后IT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前端数字化和个性化服务越多,对后端的计算能力、稳定性与灵活性要求越高。全面云化和分布式架构实现主机下移等金融IT基础设施的重构,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深化科技改革,坚定开启生产系统新一代存储网络建设

随着金融业务开放创新的深化发展,金融科技在经历了电子化、网络化后,逐步迈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段。在金融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金融IT基础设施的科技改革,不仅仅聚焦于金融云、大数据、AI等热点的投入,同时核心账务联机交易业务等传统生产系统的基础设施也在自我建设与求新求变。


高速稳定的业务数据存储和同城数据实时容灾备份一直是金融IT生产系统高可用的关键场景,中行在通盘梳理了IT基础设施架构后,敏锐识别出金融生产系统中基于FC(Fiber Chanel光纤通道协议)封闭技术的传统数据存储到了变革窗口期,在银行业内率先坚定开启了新一代存储网络的创新建设。


新一代存储网络的创新研究主要受益于三方面的变革驱动。


首先,业务增长驱动存储网络变革。今年前9月,中行在保持对公客户数量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金融等业务取得了可观的增长,业务覆盖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手机银行等线上交易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中行深化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强化科技对业务发展赋能作用。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行经营模式的变化。


业务变化的背后是计算和存储服务器指数级的增长和各类交易系统数据TB级网络流量的增长。业务系统同城数据日均备份量连续三年大幅增长。中行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多地多中心”的数据中心布局,海量数据在中心内、中心间的高速交互,均让当前FC-SAN 8/16G主流速率的存储网络面临挑战。


其次,技术发展驱动存储网络变革。技术发展包含存储介质和存储协议两个方面。


存储介质从机械硬盘(HDD)发展到固态存储(SSD),存储性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包括IOPS每秒读写能力提升100倍,时延从2ms到0.2ms降低了10倍,年失效率降低5倍,能耗降低87%等等。


存储介质的百倍性能提升,驱动了存储协议从传统串行SCSI协议发展到高速并行的NVMe协议。为了保证全闪存NVMe协议的高吞吐、低时延的特性,在远程直接存储读取(RDMA)场景下,新一代存储网络需要满足零丢包、低时延和高吞吐的要求。


最后,简化管理驱动存储网络变革。金融IT基础设施全面云化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大数据分析等业务均已实现云化。而联机交易等核心业务因FC-SAN存储网络的系统及协议比较独立,在面对业务灵活上云和大规模自动化部署和管理方面实现复杂,难度大,运维成本较高。同时,同城跨DC数百条8G/16G FC链路占用了昂贵的波分传输通道,进一步提升成本。


此外,FC-SAN技术较封闭,全球仅两家美国公司可以提供相关产品,采购来源单一,建设维护成本较高,无法有效保障关键生产系统自主可控的要求。


业界首个新一代智能无损存储网络,为生产系统带来三大升级

中国银行新一代智能无损存储网络“RoCE-SAN”是业界首个在标准以太IP网络上,基于开放的RoCE(以太网远程内存访问)协议进行的技术创新。

如上图所示,中行联合华为打造的新一代智能无损存储网络“RoCE-SAN”,结合中行具体的应用场景,实现了智能缓存管理、逐流精准控速、故障高可用秒级切换的技术创新突破,满足金融级高可用存储网络要求。


2020年11月20日,基于“RoCE-SAN”架构的应用项目管理平台和应急运维管理平台成功投产上线,标志着中行自主可控的新一代无损存储网络正式投入生产运行。


新一代智能无损存储网络为中行联机交易等生产系统带来三大升级:


i. 高性能高可靠:首先,新一代智能无损存储网络实现了25GE接入、100GE上行,同时具备100GE接入、400GE上行平滑演进能力。网络容量大、带宽足,可充分发挥全闪存百万级IOPS的优势,满足未来存储数据容量PB级的发展需求。同时,新一代存储网络突破了以太网超长距传输反馈慢的缺陷,可实现跨数据中心间(>50KM)的长距无损传输,通过智能算法提升数据中心间专线带宽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在相同场景下,对比FC-SAN,存储的整体吞吐性能实现了最大85%的提升。

其次,新一代智能无损存储网络充分发挥了网络流量智能识别、主动差异化控制的价值,在拥塞场景下拥有更大的带宽利用率和更低的平均时延,对比FC-SAN,流量突发导致的拥塞时延最大降低50%。

最后,在网络故障场景下,交换机可快速感知主机、存储和网络的状态变化,通报主机进行多路径切换,端到端切换时间可小于1秒,确保系统的高可靠。


ii. 自主可控,开放生态:新一代智能无损存储网络使用通用以太网交换机构建,运行基于IP和RoCE的通用存储网络协议,更标准和开放,有效提升了核心生产系统存储网络的标准化和开放性,进一步提升核心生产业务自主可控的能力。


新一代智能无损存储网络能够与业界主流OS进行对接协同,并基于标准开放API与更多第三方伙伴共建场景化服务,一起打造生态圈。


iii. 灵活上云:新一代智能无损存储网络可实现数据中心内SAN网络与普通业务场景的LAN网络无缝对接,混流运行。从而让存储服务器可云化,降低管理复杂度和运维成本,提升整个IT基础设施自动化水平和业务敏捷性。

新一代智能无损存储网络可提供100G接入/400G转发的高性能组网,可有效满足分布式架构云平台下数万台存储服务器的大规模部署。


后续中行将按照“稳定可靠、智能高效”的原则持续推进新一代智能无损存储网络的能力建设,通过异地长距传输、数据在线压缩等能力构建,支撑中行“多地多中心”构建完整数据容灾架构。


运用新科技打造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我们目前正在步入“洞见力时代”,如同柏拉图《理想国》 中的洞穴隐喻所昭示的那样,只有坚持走出原有舒适区,才能发现崭新天地。


中行坚持数字化银行为主轴、以金融科技为抓手的指引下, 新一代“RoCE-SAN”智能无损存储网络建设初现成效,在新技术领域跨出了艰难一步。同时,新一代智能无损存储网络属于全新领域,后面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总结,一步一个脚印的持续建设和完善。


新一代智能无损存储网络是中行敢为天下先,面向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对金融行业存储网络建设领域的又一次创新和探索,为整个金融业、银行业的IT架构发展演变提供准确、详实的路径参考。中行将在此基础上夯实金融业务系统的数据底座,支撑智能化、数字化的建设和转型,持续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文件]


精彩内容回顾


■ 实战丨数字征信赋能,普惠小微三农——鞍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实践


■ 观点丨非银行安全电子支付新模式新方法


■ 实战丨金融行业信息化项目建设与服务实施的预算模型需求探索


■ 案例丨打造容器云新技术架构,加速数字化转型


■ 报道 |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2020年工作会议暨第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关于仿冒我刊收费的声明





我刊自创刊以来,从未向投稿人收取过任何费用。任何以刊发文章为名向投稿人收取费用的行为,均属于对投稿人的欺诈行为。


我刊官网地址为 www.fcmag.com.cn。

我刊投稿邮箱为 fcmag@fcmag.com.cn。


对于仿冒我刊网站、网页的违法行为,我社将追究其侵权责任,以维护我社和投稿人的合法权益。仿冒网站、网页举报电话:010-88232443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潘婧 傅甜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