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光庆:企业级架构管控的探索和实践
自2017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启动了智慧银行信息系统(ECOS)工程建设,以信息系统换代升级,助推全行业务改革发展,按照“新方法、新架构、新生态”的思路,开展了企业级业务与IT架构管控体系研究和相关平台研发,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架构管控模式,实现了全行架构资产集中管理和维护,确保全行战略的有效落地执行。
本文对企业级架构管控的总体思路、建模及架构方法、管控机制、平台搭建以及架构资产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为从事于此领域的同仁提供参考和帮助。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助理 龚光庆
坚持业务架构先行,发挥业务规划指导作用
一般商业银行IT系统的建设都是具体项目驱动,由于业务整体规划性不够,IT系统研发逐步呈现出难以快速适应业务发展变化的情况,因此有必要采用体系化方法从全行战略视角对业务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以此指导IT系统的建设,打造企业级快速赋能业务的能力。
业务建模是业务和技术的结合点,通过建模对业务进行端到端的价值链分析,进而开展业务架构及IT架构设计,一方面在业务需求编制过程中,指导需求编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通过业务架构和IT架构规划的联动衔接,确保IT实现与业务规划相一致。
引入企业架构建模方法,推动业务建模标准化
银行与多数行业一样,要紧密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不同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内容归根究底可以体现在“事”和“物”两个方面,所谓“事”即指“处理一件事情的流程”,所谓“物”是指“处理过程中所依赖的资源以及所产生的资源”。因此业务建模是以业务所涉及的“流程和资源”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企业通过流程将各类资源有效串接起来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交付。因此,流程建模是业务建模的核心,它通过自顶向下的方式按业务领域、价值流、活动、任务、步骤逐级拆解。在一个业务领域下,依据价值创造过程,将活动进行归类及抽象形成价值流;通过价值流分析,可以更加整体有效地对业务活动进行分类管理;活动在流程建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活动关注的重点在于价值创造;一个活动由业务事件、外部干系人(如:客户、人行)、银行内部角色(如:各处理岗及审批岗),以及具体的任务组成;任务是指一个角色连续完成的工作,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职责范围;步骤是对任务内容的进一步细化,是指完成一项任务的工作顺序。实体模型主要是识别流程模型中所使用的各类资源(如:客户信息、介质)以及不同资源之间的关系。因此,实体模型中包含业务实体和业务对象,其中业务对象是由紧密相关联实体组成的业务实体集合。
在建模的实践中,工商银行结合自身情况对建模方法进行了适配和改进,引入了任务组的概念,同时以业务动作作用的实体为边界对任务的粒度进行了细化。在流程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用例模型,将原有步骤中定义的细化规则,抽取到用例模型中进行定义和积累,降低流程建模的复杂度和IT系统的对接成本。
基于统一的建模标准和方法,通过从全行视角对各类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归纳和提炼,进一步形成企业级、结构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库,更好支持模型之间的灵活装配和对接,指导业务人员更全面完整地做好业务规划和需求编制,同时提升客户体验的一致性。
建立灵活的业务架构,快速适应业务变化
工商银行通过对全行业务的调研分析,围绕“流程”和“资源”进行模块化设计,形成任务和业务对象。将“任务以及所操作的业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进而形成更大粒度的业务组件,业务组件在业务层面实现了高内聚,展示了企业内各部门如何实现业务的专业化职责和支撑能力。
参照方法对“活动、任务、实体”三类模型资产进行归类、抽象、沉淀后,进一步形成“业务领域、业务组件、业务对象”三个方面的业务架构资产,基于这些架构资产可以更好地对各类模型资产按照高内聚松耦合的设计原则进行规划和管理,同时可以进一步指导IT架构规划的落地。
工商银行在对全量业务涉及的1200余个业务活动、4200余个任务、2100余个业务实体进行梳理后形成了63个业务领域、113个业务组件、318个业务对象的架构资产。在此基础上,工商银行还对重点业务领域进行了前瞻性的规划,产出了一批价值效果显著的业务规划目标,并结合IT系统对接工作落地实施,有效地支撑了零售等热点板块业务流程灵活组装、产品服务快速创新。
加强业务与IT架构对接,实现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
IT架构是业务架构的翻译与实现,需要承接业务架构及各类业务模型资产。业务架构中的业务领域体现的是对外服务能力,业务组件则侧重的是内部支撑能力,业务对象是支撑能力所依托的各类资源项的组合。
基于“同一类业务能力”实现所需的IT架构趋同的特点对IT架构进行规划设计,在IT架构中将“对外服务能力的实现”规划在“交互层”实现,将“衔接对外业务与内部支撑能力”规划在“集成层”实现,将“业务支撑的内部能力”及“各类资源项的支撑能力”规划在“业务处理层”实现。
图1 从业务架构到IT架构
在IT架构各层对接业务架构的基础上,结合业务模型、业务功能等标准,采用组件化方法设计IT服务,建立分层解耦的IT服务模型。按照每个IT服务的业务和技术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实现IT服务,并支持按照业务流程进行IT服务灵活组装,提升研发效能。
图2 基于组件化的研发过程
企业架构管控的基本目标是从全行视角进行业务整体规划,并通过业务架构指导IT架构的转型提升。在完成业务架构建模后,以建模成果为指导对各IT系统现状进行对接分析,基于对接分析结果,采用工程统一计划与具体业务项目结合的方式推进落地。从2019年至今,在业务架构指导下,全行业务与IT部门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同步注入业务建模最新成果,在个人账户、对公存款等主要对客领域,指导从主机到开放平台的分布式、服务化重构,落实应用分层解耦,实现更具前瞻性的IT架构设计,更好地支撑未来业务发展。
统一架构管控机制,建设企业级架构管控平台
为落实架构管控有关要求,工商银行优化了组织结构,成立业务研发中心,对接总行各业务部门完成需求编写,负责业务建模及业务架构管控,并新增业务架构师岗位具体承担业务架构建模及管控工作;软件开发中心承接业务架构建模成果,负责IT架构建模及具体的功能研发落地工作,并明确产品经理、专项架构师岗位职责,承担IT架构建模及管控工作。
基于架构方法及管控机制,建立了全行架构资产管控平台,实现了对各类模型资产及相应管控要求的全面支持,包括在线建模、模型资产多维度展现、模型对接分析及统计、多级模型关联钻取等。
发挥架构资产作用,深化从研发到运维全流程管理
架构管控平台在实现对各类架构模型资产进行管理维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了与上下游研发工具链对接的数据通道,支持项目研发工具链各系统与架构管控平台进行联动对接,实现架构资产的全流程管理和应用。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需求管理系统从架构管控平台中定期导入各类业务架构资产,业务架构师结合项目需求对存量的业务资产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业务资产新增及修改范围,生成业务资产新增或修改申请并联动更新架构管控平台,方便架构管控人员进行资产变更维护及资产变更原因溯源。在项目开发、投产及运维过程中,各研发工具链系统使用IT架构资产中的“应用、服务群组、应用服务节点、发布单元”等IT模型资产,进行代码管理、版本构建及交付、参数配置及分发、应用部署及监控。架构资产在研发工具链中的全面应用,进一步规范统一了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信息基准,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小 结
当前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业务产品创新与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愈发依赖于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业务架构模型是业务和技术的关键结合点,也是企业架构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工商银行通过对企业级架构管控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应用,从架构设计方法到架构建模过程,从统一架构管控机制到架构管控平台配套建设,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架构管控体系,持续提升了全行业务规划和系统研发的水平,为推动全行智慧银行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确保了全行战略的快速落地实施。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精彩内容回顾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