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文章】“哇!牧师也要上厕所的?”
妈妈带着年仅7岁的女儿上教堂。女儿很乖,一直坐在妈妈旁边,静听台上牧师的讲道。在女孩幼小的心灵里,认为牧师一定是很神圣的,是神所派来的,他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所以她被牧师的一举一动所吸引,目不转睛地聆听牧师所讲的道,虽然她不太能听懂。聚会结束后,大家都在跟认识的弟兄姊妹打招呼,问候近况,唯独女孩似乎若有所思地跟着妈妈。不一会儿,她们经过卫生间门口,女孩发现牧师正从男厕出来,她似乎被惊醒了一般,拉扯着妈妈的手,叫着:“哇!牧师也要上厕所的?”
初期教会建立之后,使徒们凭着圣灵的大能到处传道,所伴随着的就是许多的神迹奇事。在彼得传道所经过的地方,都会给当地带来福音的复兴,带来信仰的爆炸。彼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了。当主耶稣差遣彼得到哥尼流家去传福音的时候,久闻彼得大名,又在异象中得天使指引,差遣使者将彼得请来的百夫长哥尼流一见到彼得,就“俯伏在他脚前拜他”。彼得却连忙拉起他,说:“你起来,我也是人。”(Stand up! I’m only a man.)
保罗与巴拿巴受圣灵和教会的差派到外邦去传福音。当他们经过小亚细亚的路司得时,他们见到听道的人中间有一位瘸腿的,保罗就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就大声说:“你起来,两脚站直!”那个人就跳起来,而且行走。(徒14:9-11)当地的人看到保罗所作的事,就用当地的话说:“有神藉着人形降临在我们中间了。”就分别称巴拿巴为宙斯,称保罗为希耳米。并且邀请宙斯庙的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向他们献祭。保罗与巴拿巴见状就对他们说:“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14:12-15)
分析彼得与保罗的身份,他们都是初期教会的领袖。彼得从跟随耶稣开始,他就是十二门徒中的领袖,也是主耶稣所重点培养的,在门徒中间,他似乎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在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祂还曾特地向他显现。在主耶稣升天之后,彼得就成为使徒中间的领袖,首先主持第一次门徒大会,选举马提亚来替代犹大。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他被圣灵充满在众人中起来讲道。可以说,路加的著作使徒行传前半部分就是以彼得为主要角色的。他也靠着主耶稣的大能施行神迹,在使徒中建立很高的威望。在彼得到哥尼流家里传道的时候,正是他在耶路撒冷教会中的威望达到最高的时候,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主耶稣使用他来打开教会向外邦人传讲福音的大门。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若是没有彼得作为先例,任何其他人向外邦人传道可能都会被认为是“非法”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此时的彼得正是可以自豪、骄傲的。但彼得却还是很清楚自己的本质身份,他说:“我也是人”。
在路司得的保罗,正是初次被巴拿巴带出来旅行布道的时间。他刚刚崭露头角,履行主耶稣所交付他的使命,将福音传给外邦人。在当时的布道团队里,队长巴拿巴已逐渐退居“二线”,而将保罗推出来,让他有更多服侍的机会。可能也正为此,称为马可的约翰不甘心自己的亲戚落后于保罗,才会在别加离开(当然,这仅仅为猜测),回到耶路撒冷去。保罗在路司得的人们将他们贡奉为神祗时,他说:“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
思想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白彼得与保罗、巴拿巴向众人展示的、所澄清的,就是不要看人过于所当看的。他们所针对的就是当时的听众中,有人因为他们所行的神迹奇事,而将他们神圣化,将他们当作神来拜。彼得宣告说:“我也是人”,意思是“我仅仅是个人”(I’m only a man)。这里的“仅仅”(only),就已经提醒哥尼流,尽管彼得是主耶稣差来的,行过许多的神迹,但他的本质还是人,不能因为他的威望与他的功绩而忘记“也是人”的本质。保罗和巴拿巴提醒说:“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在此,保罗和巴拿巴则是提醒路司得人:他们传统所信仰的多神崇拜是错误的。他们继续说:“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14:15)
古今中外,实在出现过许多将伟大人物当作神来崇拜的。远以希腊罗马神话为典范,近则以“红歌”所歌颂的“伟大领袖”为代表。想想我们所处的环境,民间所信奉的诸多神明,诸如:孔夫子、天后娘娘、关公之类的,就不计其数了。再进一步,教会历史上那些无数的圣像崇拜、圣母及圣徒的崇拜等等,都在告诉我们,人是很容易将人神格化,以人为膜拜的对象的。我们不能不说,这种错误的膜拜,本身是出于无知,也是我们今日基督徒所唾弃的。
我们可能会对这些很明显的膜拜嗤之以鼻,也可能很清楚地宣告说:“我肯定不会这样的,我也不允许我的弟兄姊妹这样。”或者会说:“今日教会的基督徒应该不会这样吧?”但目前教会中高抬个人,甚至趋向于变成偶像的事例,却不在少数。远如大布道家“唐牧师”,曾在大陆教会兴起无数“唐迷”、“唐二”、“唐三”及至“唐N”。近则在各地出现许多类似的风气,都是值得我们省思的。
写到这里,我想到香港基督教协进会蒲锦昌牧师曾出版过一本著作,书名为《我是牧人,不是超人》。另外,在网络上搜索“牧师也是人”,意外地看到分别来自大陆的单渭祥牧师与香港的苏颖睿牧师不约而同地写了同一主题的文章。两篇文章同样给予牧师的角色作了很好的反省。苏颖睿牧师分享个人的软弱,提出反思说:“难道因为我是牧师,我就要压抑和否定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去扮演这个‘牧师’的角色?究竟我要做个有血、有肉、有软弱、有七情六欲的苏颖睿呢?抑或做个没有软弱、没有性情,赛球时被枉罚也会笑容满面的苏牧师呢?我心中为此事困扰了多日,最后忍不住在同工会中分享。感谢神,给我一群了解人性的同工,他们异口同声支持我做‘苏颖睿’,而不是失了自我的‘苏牧师’。”(《基督教周报》,第1926期,2001年7月22日。)
保罗在《罗马书》后半部分在提出奉献归主为“活祭”的劝勉之后,劝勉说:“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 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12:3)接着,保罗又指出基督徒都是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的。(12:5)
保罗的教导使我们从两方面来看牧者。首先,牧者需要“合乎中道”的自我定位。“我也是人”,提醒牧者“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从牧者自身的身份来说,牧者同样是“天父的孩子”,同样是“主的羊”,同样是“基督门徒”,更与弟兄姊妹一样是“蒙恩的罪人”。牧者之所以成为牧者,是因为神的恩典,并不是个人的能力。牧者不能因为恩赐而得意忘形,也不要因此而气馁。千万留意,牧者不要“不把自己当人看”。经常听说一些牧者将服侍的工场当作自己的小王国,把服侍的工场变成“家族企业”、“夫妻店”。建立自己的天地,建立自己的王国。唯我独尊,号令天下。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忘记了自己是蒙恩的罪人,忘记了“我也是人”。牧者需要自我反省,让肢体得到真正的联络,使教会成为接纳不同意见,肢体相爱的大家庭。
其次,弟兄姊妹需要给予牧者正确的定位。“我们也是人”,提醒基督徒,牧者也拥有相同的“性情”,同样会有软弱。牧者,与其他弟兄姊妹一样肢体联络,共同连于基督。在教会中,牧者会比较长进,带领弟兄姊妹一同成长,但牧者本身也是“主的羊”。
“合乎中道”的自我认知与“合乎中道”的看待牧者,在牧者有软弱的时候,不会过分地失望。正如苏颖睿牧师所反省的:“假若他日发觉这个牧师只不过是纸老虎,岂不是令他感到大失所望。”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那些曾想尊奉保罗为希耳米的路司得人,在不久之后,因犹太人的挑唆而将保罗打个半死,拖出城外(徒14:19)。
最后,我想以香港北角宣道会主任牧师萧寿华博士的经历作结。萧牧师在〈在爱与接纳中握手〉一文中讲述了他个人的经历。他的双手,因体质原因,在寒冷的天气时总是冰冷的。一年冬天,在一次崇拜结束后,他感觉自己的双手冰冷,心里犹豫是否伸手与弟兄姊妹握手。他一方面不能接纳自己的“软弱”,也不愿意他人知道自己的体质太弱,并为自己不能以温暖的手与弟兄姊妹问安而感到羞惭。但他觉得不能因此而不向弟兄姊妹问安,就“忘记自己”、“敞开自己的软弱”,伸手与弟兄姊妹握手。他说:“奇怪的是,部分弟兄姊妹感受到我手的冰冷,便握久一点,好像是要‘传递’一点温暖给我;慢慢地,很多双暖和的手把我双手温暖起来,那时,我的心也因为感到弟兄姊妹的接纳与爱护而温暖起来。当我的双手开始暖和后,我也接触到一些冰冷的手;我清楚记得,其中一位告诉我:‘萧牧师,你的手很温暖!’他的说话叫我惊讶,但我自己知道,我给他的温暖不是我的,是弟兄姊妹给我的。”
完稿于2012年9月26日星期三
修改于2016年7月29日星期五
萧寿华著,《在爱与接纳中握手》,香港:宣道出版社,2000年,第12-13页。
更多文章:
欢迎关注:丰盛“书”房,为个人原创作品平台,您可以阅读到感兴趣的文章,包括讲章、灵修默想、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教会历史、口述史采访、基督教教育、信仰随笔等。可以直接点击下图,识别二维码。
elishachen2013
丰盛“书”房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若喜欢本平台的文章,请不要吝啬您的手指,欢迎“指指点点”,将平台推荐给您所爱的人,与他分享益处、共享恩典!愿主赐福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