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促进消费,政府再次操碎了心...

赢商网 赢商网 2023-04-11


来源 | 赢商网(ID:winshang)

作者 | 苏珊、胡雨晴、何丽思、吴婷婷

封面&头图来源 | 摄图网



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3开年以来,国内消费复苏脚步加快,餐饮、旅游、电影市场人气旺盛,线下购物中心客流反弹明显,久违的热闹回来了。

但经历三年疫情,市场情绪波动较大,长期信心的恢复还需时日,在消费需求、供给两侧的修复仍需更多的时间。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随之不断升级,将引领新一轮消费和经济发展。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无疑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正因如此,2023年开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商务部将今年确立为“2023消费提振年”;再到各地各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的政策举措。这些政策“组合拳”,从短期、中长期促进消费的恢复和创新消费场景。



消费市场复苏的风向标:

2023年1月客流大幅反弹


进入2023年开始,春节期间相关消费体现出了明显的修复特征,与 2019年相比,消费缺口开始明显回补。2023 年春节假日期间,部分服务消费呈现出明显跳升的迹象。典型代表如电影票房收入,尽管大年初一(1月22 日)的表现较 2019 年略低,但随后 6 天都呈现出了明显高增的迹象;从年初四开始,基本接近2021年同期水平。

线下消费最为敏感的指标,购物中心客流曲线,亦大幅度反弹。纵观疫后客流曲线,继2020年开局经历剧烈调整,2020年9月起转入长达一年半的波动中下降,直至去年3月以来,客流处在震荡修复阶段。

单看2023年1月,场日均客流1.6万,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3.6%。随着2022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场景限制解除,线下消费市场迎来曙光:客流复苏信号强烈,1月有望成为破局转折点。

注:本文涉及客流数据仅为客流指数,不代表绝对值。



2023年1月的客流恢复主要来自工作日客流的带动。若对比往年春节当月的工作日与节假日客流水平,今年1月节假日客流水平仍然高于工作日客流,分别为1.61万与1.59万,但工作日客流显示出更强的客流弹性,同比涨幅高达20.7%,远高于节假日客流的8%。


这一差异主要受2023年春节期间的客流表现影响:2023年1月的节假日活跃度(节假日/工作日客流)仅1.02,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往年春节当月的节假日活跃度均在1.1以上。这主要由于,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解除了人们的出行限制,大批群众从工作地所在的高线级城市返乡,导致春节期间消费下沉,商业四五线城市的客流复苏情况明显好于高线级城市。

然而下沉市场的商业容量十分有限,这也限制了春节期间节假日客流的总体增长。因此,若剔除春节这项季节性因素,工作日客流的波动更能体现出1月线下消费市场实际的复苏情况。



商务部、各地政府“集体”出台政策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首位


为有效刺激消费回升,通过消费回稳达到总需求扩张的政策意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商务部:把2023定为“消费提振年”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持续提升传统消费

  • 提高吃穿等基本消费品质;

  • 释放出行消费潜力;

  • 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

  • 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促进免税业健康有序发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 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

  • 促进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

  • 发展新个体经济。


2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表示,将今年确立为“2023消费提振年”,并将以此为主线,统筹开展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激发市场活力。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提振消费相关政策



▶ 北京:着力扩大内需,培育数字、文化、绿色、冰雪消费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要着力扩大内需,积极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
  • 加紧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化商圈改造提升行动,统筹推进物流基地规划建设,强化新消费地标载体建设,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 积极培育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冰雪消费,加强商旅文体等消费跨界融合,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 上海:加快打造一批特色商业地标,全面激活文旅市场

1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


要实行恢复和提振消费行动
  •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办好第四届“五五购物节”;

  • 对具有市场引领性的创新业态、模式及创意活动和对消费市场增长有突出贡献的企业适当予以支持,每年奖励上限为零售企业100万元/家、餐饮企业50万元/家;

  • 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建设一批高品质商业综合体和数字商圈商街,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加快打造一批特色商业地标;

  • 鼓励国有企业所属的商业设施和自有品牌带头开展让利促销活动,发挥引流导入作用。

▶▶ 广州:建设世界级商圈,培育三大特色消费体系
广州将规划建设消费载体,把世界级商圈开工建设传统历史商圈提质作为工作重点,具体包括:
  • 推进太古、万象城、SKP等商业地标加快建设,打造“核心承载区-国际商圈-城市商业中心-社区商业节点”4个维度的消费规划布局;

  • 优化提升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一级农批市场选址建设;

  • 出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方案。

其中,荔湾区在商贸服务业方面重点提到:以太古里、万象城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白鹅潭世界级商圈。

同时,广州将赋能运用消费场景,推动新型消费,发展绿色消费,引流全球消费,继续办好国际购物节、国际美食节、直播电商节、羊城夜市等消费品牌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上半年,组织举办联合国采购商大会、全球消费者大会,进一步扩大广州消费的全球影响力。同时,加大力度引进首店、旗舰店,持续提质升级消费供给。


▶▶ 深圳:新开商业项目最高可获100万元补贴,发放1亿元餐饮消费券

1月,为平稳有序度过疫情防控转段期,深圳市商务局发布《阶段性支持商贸经济运行若干措施》(有效期至2023年6月30日),其中指出:
  • 支持重大商业项目开业,对在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1日期间开业的重大商业项目,积极举办节庆促销活动的,按照企业发放消费券总额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

  • 市区联动开展“新春欢乐购”等系列活动,市财政安排1亿元资金发放元宵团圆饭等餐饮消费券,各区结合实际推出各项消费券促销活动。

2月,深圳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纾困和高质量发展角度,在有效扩大市场需求等4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举措,其中包括:
  • 扩大消费刺激中小微企业市场需求,鼓励各区发放多种形式消费补贴及组织各类消费活动,持续推动消费复苏;
  • 支持文旅体行业发展,加大对演出场所、电影院、实体书店等的扶持力度,2月份开始全面恢复线下体育赛事并积极提振体育消费。


▶▶ 四川: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1月,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印发的《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实施方案》指出以推动重庆、成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重点,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 打造国际消费核心承载地,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 打造世界知名商圈、夜间消费集聚区、特色消费集聚区;

  • 发展国际消费、精品零售,与特色小店;

  • 做强巴蜀消费特色品牌,包括打造国际美食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时尚中心;

  • 推进巴蜀消费创新升级,包括发展数字信息消费,加快零售转型发展,创新新型消费平台。


▶▶ 江苏: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文旅行业恢复发展
1月,江苏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要着力恢复和提振消费。
  • 坚持“四个联动”,办好“苏新消费”四季主题购物节活动,持续打造“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全年可持续”的促消费模式;

  • 评选全省“销售竞赛季”活动百家优胜商贸流通企业,并予以鼓励激励;

  • 开展第三届“江苏味道”餐饮促消费活动,推选一批特色餐饮名街、名企、名厨、名牌,促进餐饮消费复苏;

  • 继续完善流通载体、渠道、主体等供给,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步行街改造提升等工作,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试点。


▶▶ 汉:举办首发首秀活动的知名品牌、首店品牌分别最高可获200万元、150万元补贴
2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加快扩大有效需求等4个方面着手制定16条政策措施,其中包括:
  • 对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汉举办首发首秀活动的,每家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贴;

  • 对在本市新开设、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首店,按照不同级别给予一次性奖励,每家最高不超过150万元;

  • 鼓励企业、(商)协会开展“乐购武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按照活动实际投入金额的30%给予补贴,每家最高不超过25万元;

  • 支持旅游、体育业引客入汉,面向市内外游客免费发放100万张以上旅游惠民券,发放1000万元体育消费券。

总体而言,消费政策主要分为短期支持和中长期促进。

短期支持以政策性补贴为主,目的是促进消费的脉冲式恢复。如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等个人消费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及不同主题的购物节活动等。

中长期促进则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 核心城市抓紧建设消费中心城市;
  • 建设特色商圈、培育特色消费体系;
  • 培育新型消费,如文化消费、绿色消费、冰雪消费。

中长期政策与商业地产息息相关,更是不同地区抓住差异化差异展开竞争的重点工作,政策动向值得业界高度关注。


需求、供给两侧的修复

仍需更多时间


消费政策支持是消费的外生性因素,而内生增长,要回归到消费领域里的“人、货、场”三要素理论——

  • 人:有效的需求单位(购买力、消费力);
  • 货:优质平价的供给单元(企业投资信心、投资效率);
  • 场:提供交易双方便捷的线上线下场景。

目前防控政策恢复了消费场景,但需求、供给两侧的修复需要更多的时间。

一是看服务消费、实物消费的线索。线下客流、票房收入、旅游收入等刻画了服务消费的表现,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刻画的是实物消费。服务消费和实物消费是否提升,对2023年的商业地产的信心、投资至关重要。

二是消费意愿线索,看消费意愿如何增强。在增强消费能力之后,还需要增强主观消费意愿,才能推动消费能力与消费条件相结合,实现消费能力转化为消费结果。其中观察的重点指标也比较清晰,在12月金融数据中,居民存款增加28903亿元,同比多增10011亿元,这表明居民消费能力具有一定的基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改善了消费条件。后续观察重点,或转变为消费的主观意愿,能否得到改善。

对商业地产而言,当下需要谨慎亦要保持乐观,购物中心的投资、运营招商的跟进,品牌商的开店、运营,都与消费大环境密切相关,但更在每一分一毫时刻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日常细节里。

在特殊时期下,这10个爆款级商场逆势发力,它们或联动品牌,或借助线上,或改造自身标志性打卡点,为人们带来了记忆深刻的创意活动,一起来看看吧!

/



Hot articles

热文推荐

星巴克、瑞幸、幸运咖、Manner...13家咖啡品牌继续“狂飙”开店!

现在国外的新商场,已经变成这样了?!

继TOD后,又一商业模式要“崛起”!


Contact us

商务合作

转载|投稿|爆料|洽谈合作欢迎勾搭小编:winshangxb

winshang family

赢商自媒体矩阵


时间地点:2023年5月  广州 
 商务洽谈/媒体合作/咨询热线:020-37128283

戳 阅读原文,立刻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