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石湾杯《手艺-生活》第04期——黄春茂谈“中国式的仪式”
黄春茂是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继2014年完成了APEC水立方国宴瓷的设计方案之后,又先后设计了多个重大国事活动的国宴餐具系列。除了设计师身份之外,黄春茂还是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教师。
2020年石湾杯选取“生活之美”为主题,从全国各地,征集该主题的器物作品。
所以,在《手艺-生活》的访谈栏目中,我们也有幸请到了黄春茂老师,来谈一谈他对器物的理解。
(以下是访谈全文)
石湾杯:
本届“石湾杯”的主题是“生活之美”,您如何理解器物的“生活之美”?
黄春茂:
我想所谓的生活之美,无外乎是对生活中的人们,更多心灵深处的关照。今天谈论瓷的“生活之美”,它体现的是一种更高品质生活的可能性。现在大家对瓷有更多的需求。在人的需求层级里面,首先大家都需要吃饱,然后就是着装,穿着体面的衣服,而不是破衣服,出门的时候会有的一种基本的尊严,住得好,家的概念就成立了。而今天我们对美器的追求体现我们对生活更高需求的体现。
石湾杯:
您觉得一套好的陶瓷日用器,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黄春茂:
怎么来评价一套好日用器,什么是一个好的设计?在我看来,有人文关怀的,有对人的关照的设计,是很重要的标准,而不是方法论,手段和风格是凌驾于人之上。
中国的设计教育这几十年来都在向西看,我们的精英阶层的价值观,都在追“工业审美”,整个教育也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我认为这导致了今天中国培养的设计师有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精英教育传达得更多的是一种等级意识。很多中国设计师把西方现代设计的样式作为至高点,作为标准,会经常习惯性的说中国老百姓审美品位很低。很少去平视大众,去尊重那些不在西方现代设计教育样式背景之下的大众他们本身的审美和需求。从出发点上我认为是有问题的。这种出发点忽略了没有受“精英审美教育”的大众群体,忽略了他们对陶瓷审美和陶瓷生活的需求。之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学院里设计的陶瓷不被大众和老百姓接受,这是一个很大原因;
第二,整个工业化的时代都是对于工具的崇拜,在我们这也体现出来我们对于设计方法和工业审美单一的崇拜,而陶瓷这种媒介有着很强的历史文脉延续性,单一的工业审美,没有办法完整的,全面的解释陶瓷。没有办法完整的解读中国人丰富的历史渊源和对陶瓷文化的感受,观念。
石湾杯:
您在设计国宴瓷时所强调的仪式感,在日用器物上是否适用呢,您怎样理解中国式仪式感?
黄春茂:
关于我设计的国宴瓷,我曾经写了一段产品介绍:《久违了中国式的仪式》。其实里面有很多误会,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国宴瓷”只是一个政府或国家层面的一种仪式,但之所以这套产品会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恰恰是触及到了整个的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的内心。
在今天的中国,从精英阶层到大学教授到政府官员,都经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颠覆,我们原来很多信念,理想,包括我们的传统的礼仪被重新定义。另一方面,我们从小又接受了“我们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这样一个概念,那么今天中国人的文化中就缺乏了一种自信。
我们中国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高贵?我们的文化里面什么是高级的?在现代社会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文明?我们怎么去表达我们的一种文明?我们人和人之间是怎样打交道的?我们怎么去尊重我们的父母?小到和父母之间表示尊重,大到国家的层面的礼仪,我们的概念都是模糊的。
“久违了中国式的仪式”,它并不代表中国的仪式或者国家仪式应该是这样的,而是说中国人都在期待,我们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我们的仪式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突然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突然在文化上迷失了,没有方向感,这是一个民族的痛点。 我的“国宴瓷”只是别人把它叫做“国宴瓷”,但是我们的日用瓷这些年在市场上做的量也非常大,它不是简单两极化的把人分成领导人和群众。
如果你这样错误的理解,那又怎么去解读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有非常巨大的流通呢?其实领导人和普通大众在时代感上很多方面是一样的,他更多关照的是这个时代整体的一种人文状态和人文态度,并不只是精英阶层或是上层的审美。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问题,用一种非常粗陋和简单的方式,用领导人和百姓来介入这套产品,这是非常的片面的。
回到你的最初的问题,什么是“中国式的仪式”?它应该是一种更包容的,能够让他人感受到的一种美的存在。中国的仪式在不同的场合的确会有不同的状态。但我的“中国式的仪式”是在一个全球语境的背景下,扑面而来的一种很地道的中国气息,带有一点现代的在场感。它既是中国的,又是这个时代的。
石湾杯:
您设计的国宴系列作品中,因为其应用的目的性十分明确,所以运用了大量的传统元素。那么在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之间,您是如何协调的?
黄春茂:
说到传统和现代的协调方面,其实说心里话,我现在不怎么在陶艺界,我也不在设计界,我也不在当代艺术界。我只是有一点点东西在老百姓的生活里面,为什么会从这儿开始说呢?因为我个人认为我们的精英教育对传统元素的解读有一种很强的阶级意识,或是说一种偏见,喜欢站在西方现代设计的方法论角度,在技巧和视角上来看,来使用,利用中国的传统元素。
但我们很少有人真正的去平视传统,走进传统。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我们需要一种对传统形式的进入,需要平常心去对待现代,当代,西方,中国传统。用这样的心态,去解构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才有可能把传统图案比较自然的带到大家的生活中。
而不是说强调所谓的设计感,看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特定的历史气息。我们也不是在使用传统,我们只是把我们的视角,我们的关注,放在我们的消费者上。我们要关照我们的使用者和传统图案之间的体验方式,而不是说去使用一个传统图案。
石湾杯:
刚才您提到一个关于“身份”的问题,其实所谓的国宴瓷,只是出现在了那个场合而已,每一个人都拥有使用器物,享受生活之美的权利。这个是不是和您一开始对生活之美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
黄春茂:
我个人认为我更像一个艺术家,我没有怎么去想设计的问题,我作品里的那种绚丽感,很多人理解为一种豪华感,这可能也是一种巧合吧。如果你关注到我的艺术观和学术上的人文关注点,你会发现我一直在追问中国人一个终极问题,我们是谁?我们的仪式感是什么?
我的整个腔调和关注点,触及到的是这个时代中国人的一个整体的国民心态。因为你在关注这种终极问题,你在关注这个群体,所以你的产品当然是可以被整体的普通的大众所接受。如果大家对我的设计稍微有点喜欢的话,可能与我自己对大众群体的一种关照,一种好奇心有很大关系。
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不太接受那种带有等级意识,强调对消费者的教化功能的设计。我更多的强调对于消费者和大众的内心的平视与关照。我倒没有从社会学的角度过多考虑这个问题。
我的作品里更多体现了一种后现代,后工业文明的心态,希望平视大众文化,而不是以精英的角度去看待,这跟我的学术观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可能也受民主意识的影响。对于市民阶层和底层人民有一种关照。所谓的对底层的一种关照,就像是不同的阶层,比如我们上了美院,但我们的父母没有接受西方现代设计教育,他们对传统图案,对传统家具,还是有一种很强的审美,还沉浸在那种交流里面,他们的那种感受还是在那里,他们是用那种方式在感受美。
那么从我的角度,我就带着一种好奇心,一种爱心,去关照他们,去注意他们怎么感受这种美,怎么去享受这种东西,然后在我的设计里面,对于他们带有的特定的在场感,现代感的需求,去考虑怎么融合在一起。整个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灵交流的过程。所以我的设计理念始终在强调一种对人的尊重,一种对大众的关爱,关照。
简单地说,我认为与我的民主意识是有一定关系的。
石湾杯:
最后想请您对“石湾杯”和年轻的创作者们说两句寄语。
黄春茂:
我发现整个中国的设计界有一个特点,就是经常把高级的设计跟时尚联系在一起,跟年轻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很多不年轻的人。这些不年轻的人也在活着,他们也很需要一种在时代里面有创新的东西,而且他们很多的时候在生活上面,更有这种需求。
对于这次展览,我想对年轻人说,现在我们赶上的一个很好时代,整个中国的社会在快速的变化,生活观念在发生改变,它需要不断的创新,需要有新的生活方式。在美国,现在很多建筑师没事儿干了,因为他们不再造建筑了,几十年以来他们很多的东西,比如喝咖啡的方式已经固定了,他们创造的空间可能很少,而中国喝茶的方式和家庭聚会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有非常多的机会。
做设计,做艺术,特别怕有一个固定的方法,那样注定了你很难突破。你应该去关爱你周围的生活,然后自己热爱生活,自己去体验,我认为这样就不至于让东西做得过于的概念化和简单化,并且能使它融入生活。
(完)
采访|方枫矩
文本编辑|吴辰博、方枫矩
排版|吴辰博
审核|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
校对|石湾杯大赛组委会
图片来源|网络
2020年
END
石湾杯
微信号:swtcbwg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点击图片,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