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年终盘点|我们一直在路上

2016-12-31 水晶 爱丁堡前沿剧展

她说:“‘小剧场’这件事,我已经听说了二十多年了,但今天我才第一次真正看到。”

那一刻,北京青年报的编辑于静坐在台上,我坐在台下,我们俩对了一下眼神,彼此都有点几乎要泪奔的意思。

此前为这个双年展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听到那句话的瞬间,达成了内心的平衡与满足。

我在心里跟自己说:值了!


2016年终盘点|我们一直在路上

水晶


一年将尽,萦绕于心最重要的事,居然是要写一篇总结。


从2014年开始,我们坚持在每年的最后一天,掰开揉碎地跟大家分享,这一年里我们又干了些什么。有哪些甜蜜与苦涩,有什么成功与挫折。这一期一会的隔空相诉,某种程度上,也是鼓励我们一直向前的某种动力。


1、

2016年,是爱丁堡前沿剧展取得巨大飞跃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彻底转型为一个艺术节策展机构,全部工作,都围绕着五个由我们策展的大型艺术节展开:2016首度举办的上海“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2016一束光江苏小剧场原创戏剧双年展、2016西溪国际艺术节、上海黄浦剧场开幕演出季、上海虹桥天地“光影剧场”展演。


2016年6月首度在上海新天地举办的“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17部戏,170场演出;2016年下半年,四个节展,25部戏,165场演出。全年40部戏(扣除了两部上半年和下半年重叠的演出剧目),一共335场演出,覆盖上海、杭州、南京、扬州、北京、昆明、成都等七个城市,观众人数超过10万人次。


如果说上半年的“表演艺术新天地”是一次为期两周的攻坚战,那下半年这个持续时长三个月的巡演,就如同一次漫长的负重行军。我们还是那个只有10个人的小小团队,像飞速旋转的陀螺一样,神奇地完成了这样一个近乎奇迹般的数字。


最高峰的时刻,是11月12日那天晚上,我们同时有英国消失点剧团的《明天》、香港话剧团《亲爱的,胡雪岩》、巴罗莱德舞团的《虎生》、英国巴特西艺术中心《纸电影奥德赛》、台湾《月亮妈妈》五个戏同时在北京、上海、杭州、扬州四个城市的五个剧场里演出,每一位同事都必须以独挡一面的姿态,撑起一个场子。而像香港话剧团《亲爱的,胡雪岩》这种大戏,全团95人,光装台就装了三天。除此之外,几乎每周,都是同时三到四个剧目,在不同城市之间巡演。

图1:2016上半年“表演艺术新天地”海报拼图

图2:2016下半年排期可视化表格,显示了25部戏、165场演出

这一年,真是当了两年用,下半年在巡演期间,谈及上半年“表演艺术新天地”项目时,我们几乎都会口误地说成“去年”。不是集体脑残,而是期间的工作量实在太大,时间的密度不自觉地转换成了长度,以至于相隔数月,却已有恍若隔年之感。


有非常多次,我在深夜,由某个城市,乘坐最后一班高铁,回到虹桥火车站。无数次出发,无数次归来,日子在一城又一城的奔波中过去,到2016的最后这两天,能量值已经消耗到了底部,每天怎么睡也不够,只能靠热饮和阅读来撑着。


回头想想,也不知道整个团队是怎么熬下来的,尤其是技术人员,在频繁的装台、拆台、转场之间切换,真的非常辛苦。有时候,我在不同城市之间辗转的路上接到他们的电话,诉说前方的困境,我其实帮不上任何忙,只能安慰和鼓励,心里的愧疚,一波一波地涌上来。


有时候放下电话,恨不能立刻换乘一辆火车,赶到他们的身边,什么也不干,就只是陪着他们就好。

图3:无数次,深夜的火车站台


2、

彻底转型为一个艺术节策展机构后,整个团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流层。


在这个赛道上,几乎没有他人的身影,你需要打败的,只有自己,自己的惰性,自己的不求精进。而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在策展的道路上,精益求精,做一切你想做的事。


这一局面,来之不易,我们之所以能够处身于这样一个位置,得益于三个核心竞争力:

一是选戏的能力:从2012年发展至今,我们团队每年看200部戏的国际视野、实际引进剧目及储备剧目超过100多部的剧目库基数、严格的选戏标准,形成了“爱丁堡前沿剧展”独特的剧目资源优势。我们避开了国内戏剧“熟人市场”以价格为主要手段的竞争,而是依靠形式新颖、内容独特、品质优良、价格平易的国际剧目作为主要产品库。


像今年下半年16部纳入“爱丁堡前沿剧展”品牌之下的戏,既有北京人艺《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亲爱的,胡雪岩》这种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也有《光》《明天》这种极度沉暗、非常后现代的作品,同时还包容了《小企鹅找妈妈》这种适合半岁到三岁的低幼儿童音乐剧,《虎生》《纸电影奥德赛》《反转地心引力》《保罗·杜拜克的亲子魔术秀》《数字乌托邦》的“合家欢”类型剧目,《我,马瓦利奥》《萨琳娜——最后的脊梁》《超越语言》这种剑走偏锋的形态......16部作品,“一戏一格”的超宽光谱,强烈的多样性和广阔的人群覆盖面,在内容的供给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图4:“爱丁堡前沿剧展”2016年下半年16部剧目海报拼图

二是“度身定做”的策展能力:从2015年下半年的“西溪国际艺术节”和“虹桥天地演艺中心开幕演出季”始,我们以策展机构的身份,根据合作方的场地特性、时间段、运营目标、预算等多种诉求,搭配不同主题和内容,打造出适合目标客户的节展剧目包,并在宣传和营销上予以深度配合和支持。


这一能力发展到2016年,在“表演艺术新天地”和“一束光江苏原创小剧场双年展”的策展过程中,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表演艺术新天地”是在一个完全没有正常剧场的城市核心商业形态中,大量借用和改造现有商业空间,将其变身为表演艺术空间,巧妙地将前沿、实验性的剧目与空间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节质感。其诞生伊始,就成为众多一线城市商业地产试图模仿和学习的典型案例。


而“一束光”双年展,则是在极短的策展时间内,针对扬州这样一个戏剧市场基础几乎为零的城市,设计了一个“一周一会”的展演模式,在每个周末以两到三个戏和众多活动聚集人气,在九周的时间里逐周叠加推动,最终形成了一个三线城市的戏剧复兴。这种创造性的场景设计与空间想像能力,和具体的剧目结合起来,表里合一,互动互助,形成了每一个艺术节展品牌的独特气质。

图5:一束光江苏小剧场原创戏剧双年展海报拼图

图6:双年展现场,一个原本空置的空间,被我们团队临时改造为“老树剧场”(供图:七色菩提泪)

三是现场执行的能力:在所有的策展方案提交之后,我们团队需要完成与之相关的平面设计、舞台搭建、外团邀请、演出报批、技术准备、现场执行等一切相关行政、技术工作,这一系列工作所需要的经验和专业能力,是一般单纯靠“策划”为生的团队和公关公司所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各种复杂的非剧场演出形态和演出前中后的突发状况应对、艺术家沟通协调、演出调整,对于搭建、声场和技术实现方面的专业经验要求,是非常高的。


我们在这个重要环节,实现了“一站式”交付,即:方案设计和实际生产,均由一个团队来完成。这大大减少了合作方之间的磨合和沟通成本。事实上,一个大型艺术节展,从纸本上的方案,到最终的成形,是否能达到预期的设定,“现场执行”是成功的关键。我很高兴,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团队,表现得非常专业。


这三种能力的叠加,暂时令我们置身于一个无人赶超的安全地带。


但我们亦深刻地知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每一次高点的创造,只能是下一次的起点,必须不断挑战与突破自我,才能保有前行的动力。


3、

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我学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合作。


在策展以及节展品牌的孵化过程中,需要我们的团队不断地退到幕后,让合作方居于台前和聚光灯下,以便于新孵化的节展品牌闪亮登场。


很多时候,我们大量的团队工作,只能以展板或是海报上一个小小的logo露出来代表。但我们知道,愿意甘居幕后,恰恰是一种专业属性的表现。而只有成功地孵化出更多下游的节展品牌,并令其持之以恒地运行下去,我们的策展能力,才有机会一年又一年地被运用和提升。


在合作过程中,许多新的合作伙伴,有不同的工作风格、职业背景和目标诉求,需要双方不断地沟通和妥协来达成共识。在前进的过程中,也有非常非常多的困难,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去面对和克服。这些,对于一个特立独行的水瓶座而言,对于一个完全是为了兴趣和爱好而出发的自由风格团队而言,是一个艰难的学习过程。


我也非常非常感恩能够有中国新天地、西溪天堂艺术中心、黄浦剧场、江苏扬州青麦坊这样的合作伙伴,因为他们的存在与对我们的信任,才使得我们可以专注于自己的长项:选戏、策展、执行,他们用各自在地的宣传和营销优势,与我们的独特内容结合在一起,共同拓展了新的戏剧观众,同时也将戏剧的边界和可能性,在原有的传统剧场框架之下又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他们的努力,正如同喻荣军所形容的那样,是将干柴聚在一起的人,当好戏的火苗一旦擦着,熊熊的火焰便燃烧起来。


有时候,一些观众会在爱丁堡前沿剧展的微博和公众微信下面留言,问这部剧为什么不来深圳啊?为什么不来苏州啊?为什么不来武汉啊?……


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城市,缺少一个像南京大学的吕效平老师、杭州西溪天堂艺术中心的董怡林、扬州青麦坊的焦桐这样的人,如果有他们,必须有他们,这个城市的观众,才会有机会可以持续地看到新戏、好戏。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还没有这样一个人,那或许你可以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图7:12月24日晚,西溪国际艺术节《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演出结束后,观众和主创人员合影;

图8:圣诞夜,西溪国际艺术节制作人董怡林和爱女在剧场外合影,剧场,现在是她的家;

在对中国戏剧市场转型的观察与思考当中,我也看到一个正在逐渐形成的趋势:在原有的戏剧生产者和传播者之外,会有越来越多的“跨界者”和新型的合作者进入这个领域,这种新生力量的加入,既会在创作层面打破原有的“念台词、讲故事”的戏剧僵化面貌,也会在戏剧的营销和剧场运营层面出现全新的模式,更多元化的表演艺术作品、更多样性的观众、更细分的市场,是未来的趋势。


北京、上海之外,二线及三线城市的常态性戏剧演出,会成为中国戏剧和表演艺术最大的增长点。这一增长,将通过内容的增长来实现,而不是单纯的资本涌入。


傍大牌的时代,即将结束。


拼内容和打持久战的时代,即将到来。


优质剧目,长周期剧目,将成为最重要的内容资产。


中小型剧场,会比大型豪华剧场更有生命力,更活跃,并成为城市文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艺术节策展机构,一个致力于帮助中小型剧场和复合空间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节展品牌的专业机构,我们愿意随时待命,和当地的有心人一起,更坚定地深耕市场、开拓未知之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

用时下热门的概念来形容,我们算是在创业。


2001年,我作为一个戏剧的门外汉,跟随袁鸿一起,开始尝试运营剧场(北兵马司剧场)、创建艺术节展(大学生戏剧节);


2006年,我更专职地进入这个领域,以大制作巡演(《暗恋桃花源》等)为主要产品;


2012年,我们创建“爱丁堡前沿剧展”这个品牌,以精选剧目巡演的方式,向中国观众介绍与世界同步的好戏。


发展到2016年,我们已经可以把今年7月、8月在法国阿维尼翁和英国爱丁堡看到的好戏,在同年11、12月就带到中国,这个速度,只比在天猫上“海淘”一台德国空气净化器的到货速度慢2个月而已。

图9:2016年7月,我们在法国阿维尼翁看到《小企鹅找妈妈》,同年12月,把该剧带到虹桥天地光影剧场(左一为制作人袁鸿,中为《小企鹅找妈妈》导演丹妮拉,右为留法学生张欣)

图10:2016年8月,我们在爱丁堡和伦敦的观剧票根,其中《和平,战争》《我是某某某》两部剧已经在今年12月就被引进到中国;

技术和经验上的进步,或是品牌知名度的累积,抑或是整体业绩的成长(2016年公司全年总销售收入突破一千万元,利润同比也稳定增长),似乎都不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每一次,给我们最大动能的,是观众。


这些年来,有很多我们并不认识的观众,一直在陪着我们,有时候我会在演出现场,看到他们的身影,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他们也并不见得认识我,但我知道,他或她,一直在。


还有些时候,我会在网上看到他们晒出的图片和写下的文字,那些滚烫的文字,总是远远胜过一切有形的回报,让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图11:黄浦剧场开幕演出季期间,一位观众带着2014年爱丁堡前沿剧展的节目册,在演出大厅拍照留念;

图12:表演艺术新天地期间,忠实观众追剧时后在微博上展示的各剧徽章和票根;

“一束光·江苏小剧场原创戏剧双年展”快结束时,青麦坊的焦总跟我聊天,他问我:“你的成就感来源于哪里?”


我说:我觉得我最大的价值,就是被好的艺术作品点燃,然后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把这部戏带到中国,让其他的观众一起分享了这部作品。


同样是在扬州,在一次关于当代戏剧与戏曲的座谈会上,一位扬州大学的老师,讲述她如何想尽办法吸引学生赏析戏曲和戏剧作品,并慨叹最大的困难是很难看到真正的演出。她说:“‘小剧场’这件事,我已经听说了二十多年了,但今天我才第一次真正看到。”


那一刻,北京青年报的编辑于静坐在台上,我坐在台下,我们俩对了一下眼神,彼此都有点几乎要泪奔的意思。


此前为这个双年展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听到那句话的瞬间,达成了内心的平衡与满足。


我在心里跟自己说:值了!

图13:“一束光江苏小剧场原创戏剧双年展”扬州论坛现场观众,图中第二排举相机者边上那位头发花白、蓝色衣领的中年女士,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位老师;

所以,当我,当你,无数次在四下茫茫的路上独自前行,怀揣着工作任务,或是某种使命,脚步疲惫,却并不感到孤独。


因为你知道,往前走,有人,在等着你的到来。

(2016年12月31日 于上海)

作者:水晶  艺术节策展人 金融学博士 社会学博士后

艺术节策展品牌包括:

爱丁堡前沿剧展(自2012年始)

2015、2016 杭州西溪国际艺术节

2015 上海虹桥天地演艺术中心开幕演出季

2016 上海“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

2016 一束光·江苏小剧场原创戏剧双年展

2016 上海黄浦剧场开幕演出季

2016 上海虹桥天地“光影剧场”展演

了解我们走过的路--延伸阅读:

2014年终盘点|穷,是我们的优势

2015年终盘点|别忘了为何出发

迎新推荐:《萨琳娜-最后的脊梁》

演出信息

Salina(The Last Vertebra)

《萨琳娜-最后的脊梁》

剧团:Amok Teatro 巴西阿默克剧团

语言:Yoruba, Portuguese & with English, 

Chinese surtitle  

   (约鲁巴语,葡萄牙语,中英文字幕)

时长:3h 20 mins (20 minutes of intermission)  

3小时20分钟(20分钟中场休息)

Aged 12+,适宜12周岁以上人群观看 

一束光·2016中国江苏原创小剧场戏剧双年展

国际单元剧目演出

2016年12月23-25日|扬州·青麦剧场

2016年12月27-28日|南京·江南剧场

西溪国际艺术节

2017年1月2-3日|杭州·西溪天堂艺术中心

杭州演出扫码购票:

上海黄浦剧场开幕演出季

2017年1月5-8日|上海·黄浦剧场

2017年1月11日|北京 人民大学

“优秀戏剧进人大”系列演出之 《萨琳娜—最后的脊梁》

演出时间:2017年1月11日 19:30

演出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

票价:50、80、120、180元

线上购票方式:淘宝店搜索“剧萌文化”

线下购票方式:人大如论讲堂前台 人大世纪馆南大厅前台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文化大厦1207F剧萌文化办公室

订票电话:010-82194787、62510231、62515918

爱丁堡前沿剧展

与世界同步丨In Pace with the World

扫码关注,精彩不断

我们是·文艺连萌·成员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阅读原文 | 进入《萨琳娜》北京演出票务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