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策展手记丨向外寻找动力是没用的,要向内

水晶 爱丁堡前沿剧展 2023-06-04
刚过去不久的10月10日那天,是爱丁堡前沿剧展的“八周年”纪念日
我们什么活动和仪式也没弄,当天《也许,也许,也许》如常在演出,我在后台跟同事弄微信,演出进行到一半时跑去剧场的走道上站着,看看那天的新郎是什么情况……
那天微信发的是钱世锦老师的《口述历史|破冰之旅——音乐剧在中国》,有1984个阅读,排在最前面的一条留言是“flying:看得热泪盈眶……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我一直不太喜欢仪式和纪念日这种东西,总觉得像是做戏,假假的,有点尬。
我喜欢特悄咪咪地躲在人群里,看一切自在地发生,自在地结束,没有领导讲话,没有嘉宾红毯,没有明星剪彩,把最重要的舞台让给艺术家,我们躲在后面,不抢镜,不出风头,做好自己的事。
但当八周年这个时点,我还是免不了在脑海里“回头看”一下。

2017年,爱丁堡前沿剧展五周年剧目合集
都说“七年之痒”,尤其是新创的品牌或事业,或是一段感情,走到一定的时点,难免会遇到瓶颈,难免新鲜劲儿散去后只剩下疲劳和厌倦,难免有点未来何去何从的迷茫感。
这样一想,我还真是要感谢去年我和整个团队受的种种苦、经历的众多挫折。人家是“七年之痒”,我们去年经的可是“七年之痛”——由于合作方的巨额违约,公司经历了巨大的财务危机,团队也因此而出现了一些不稳定。我自己个人则经历了生命中的刀山火海,炼狱一样的低谷与伤痛。

2018年曾给团队很多慰藉和感动的《我心深处》

想想还是工作救了我,从“表演艺术新天地”到下半年的“上海国际默剧展”,那些戏,一点一点地治愈我,鼓励我,慢慢地爬起来,振作起来,重新积极起来。
再到今年,之前的问题一点点被解决:官司打赢了、款收回来了,团队补充了很多新鲜血液、活力十足,到目前为止每一个项目都运转得不错。我也比从前更有信心,相信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可以打倒我,因为那么困难的坎,我们都爬过来了。
没事儿,痛是好事,痛过才知道什么最珍贵。

已经十三度中国巡演的《安德鲁与多莉尼》
在低谷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要做戏剧,为什么要选这些戏。
我也一直在“检讨”自己选戏的风格,为什么我总要挑全新的戏?为什么总要找一些不那么商业、不那么容易卖票的戏?这八年里,我们做了快100部戏,那么多元、风格完全不同的剧目当中,共性是什么?
2019年爱丁堡前沿剧展策展团队的足迹
然后,我慢慢地自己总结出一些规律。我选的戏,相当一部分,是比较温暖、触动人心的。嗯,这是我,我喜欢温暖、触动人心的东西。我不喜欢那些冷冰冰的、故做高深的东西,尤其不喜欢国际市场上那些佶屈聱牙、生冷怪诞的作品。
我希望我带给观众的东西,是能够跟他们的生活、情感、审美有联结点的。比如《安德鲁与多莉尼》,比如《也许,也许,也许》,比如《羽》。
我喜欢那种特别新,但是又不是为了新而新、纯粹是玩形式主义、里外两层皮的戏,而是既有形式又有内涵而且玩得特别高级的戏。比如《反转地心引力》、《纸电影奥德赛》、《牧神午后》和《为了忘却的记忆》。
2014年爱丁堡前沿剧展剧目
我也喜欢实验,但不是自嗨型那种实验,是真的在探索、扎到很深很深的水面之下、探到了宝藏、又带着宝藏浮出水面、捧到你面前那种,像《等到深夜又如何》,像《看着我倒下》,像《一桌N椅》。
我还喜欢现实主义,《喀布尔安魂曲》带我们看远在阿富汗塔利班统治之下的家庭悲剧,《最后晚餐》讲香港灯红酒绿背后的故事,《安提戈涅》演绎这个时代的抗争者,《和鸡一起活》是远在天边的大妈讲述与我们日常生活并无二致的家长里短,却意外地弹拨到所有天下母亲的内心琴音。
《最后晚餐》剧照
我更喜欢那些无人出其右的技术手段,《外套》和《迷失》中英国壁虎剧团的形体,《炫彩魔音》里的音画转换,《小淘气》中特里戈维·维肯肖的神级表演,《空气动力秀》中永远会令人Wow地一声惊叹的空气动力画面……
好吧,我更喜欢那些让人笑了又哭、哭了又笑的戏,无论是《安德鲁与多莉尼》和《我心深处》的静默无声,还是像《孤寂棉田》和《大艺术家》那样有着惊人舞台表演的作品。那些稀缺的、最珍贵的能力,附着在活体的身上,让你看了情不自禁的又赞又叹,然后在观众席上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把它带回中国。

《孤寂棉田》让你见识到什么叫做“飙戏”

在本质上,艺术节策展是一项极其考验策展人判断力和“续航能力”的工作,尤其是当这项工作做到第七、第八年。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国际表演艺术市场上,你每年被请去各大艺术节看200场戏,五花八门、各具神通,无数的艺术家、剧团甚至国家的艺术委员会来营销他们的作品,你要很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大部分时候你都在说No,而有些时候又会两頰泛红、泪眼汪汪、像坠入情网一样扑上去找到某个戏的制作人或艺术家,告诉他们你爱它、你要带它回家。

水晶老师在分享活动现场
那个最初的动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我被征服了。
只有当你在内心深处真正被征服、被打动时,你才会有动力想要站起来,飞起来。
其他的原因都不行,不管这个戏多有名、有多大腕儿、有多容易卖票,只要它不能征服我,它就不是我的菜。
所以当一个人为了做某件事而去做某件事时,或是一个节展为了办下去而办下去时,是很危险的。它和爱一样,没有了爱的婚姻和伴侣关系,会开始陷入麻木与冷漠,甚至脆断。
舞剧《踢踏先锋
在经历了去年的痛之后,我开始极其清晰地看到当下与未来的画面——在日渐增长的演艺市场和艺术节展领域,会有很多机会和诱惑,从生意的角度而言,这是件好事情;但从策展的角度而言,这是件“坏事情”。一件事越是成为生意或业务,就越容易消耗情感和热情,直到它变得纯粹只和名利相关。
我当然知道我们必须养活公司、维持团队的正常运行,但更重要的是,我和整个团队必须是永远怀着爱与热情在做这件事,它才能保有品质,保有我们的戏和观众之间的情感联接。
把那些有价值的作品带给观众,为观众创造有价值的体验,是“爱丁堡前沿剧展”选戏和运营的基础,也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2019年上海大剧院·小剧场国际戏剧演出季

摄影:江一宁/上海大剧院

而且,当这个平台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之后,它会为更多有价值的人与事服务,不一定是我们自己运营的产品,比如我们在10月10日“八周年”纪念那天,发的和我们自身业务完全不相干的那篇微信《口述历史|破冰之旅——音乐剧在中国》,是因为钱世锦老师的口述有阅读价值,因为他的回忆和相关著作能够为读者创作价值,所以我们做了。
前段时间,我们找了几个朋友一起聊,讨论到这个12月底演出季的密集演出结束后,整个公众微信号的内容应该如何调整。

目前爱丁堡前沿剧展的公众微信号单篇阅读率在1000-2000之间,而且是在连续两个月每天持续更新的情况下,等12月演出季结束之后,我们不再需要为自己的销售天天更新,但或许我们可以用这个平台为观众和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阅读。这,也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一种方式。
我们想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叫“外百脑汇写作小组”,我们想邀请更多的作者和爱好者们加入,在这个平台上跟大家一起分享有价值的内容。可以和“爱丁堡前沿剧展”的剧目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但只要关注的对像或是文章内容是有价值的、并且是与戏剧和表演艺术相关的,都可以投稿和加入讨论。
未来,我们也会在演出期间和没有演出的期间,多做一些线下活动,或有主题,或是10人以下的纯聊茶叙,不为什么,只是因为这个过程会很开心。

93岁高龄的卢燕在《德林与慈禧》中饰慈禧

摄影:王可达
我不再追求某个时间达到人生的高峰或事业的高峰,而是想把这个过程尽可能地延长,一直开开心心地做下去,在剧场工作到80岁,甚至90岁(在受了卢燕阿姨的鼓励之后)。
当我们对未来迷茫或是对当下无措时,向外寻找动能是没用的。要向内,向内,再向内,深深地问自己:你想要什么?你爱的是什么?
然后,站起来,飞起来,行动起来。

策展人水晶

2019年11月2日,于上海


  欢迎加入我们的“外百脑汇写作小组”!


在爱丁堡前沿剧展这个平台上跟大家一起分享有价值的内容。可以和“爱丁堡前沿剧展”的剧目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但只要关注的对象或是文章内容是有价值的、并且是与戏剧和表演艺术相关的,都可以投稿和加入讨论。


报名方式将简短的自我介绍、你的兴趣爱好点和部分能展示你是什么样的人的作品(可以是文章、播客、作品集,也可以是微博、公众号和豆瓣等等)发送到邮箱efshowcase@163.com。我们会尽快回复。


你可能还想看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爱丁堡前沿剧展丨2019国际戏剧演出季

*所有剧目现已开票*

默剧丨安德鲁与多莉尼

哭掉隐形眼镜

9/4-9/15

上海 贵阳

形体剧丨反转地心引力

世界巡演已966场

9/12-10/2

上海

默剧丨也许, 也许, 也许

一颗孤单的钻石

10/5-10/24

上海 南京 杭州 北京

声音剧场丨一桌N椅

近景魔术般的音乐会

10/24-10/27

上海

经典戏剧丨安提戈涅

说“不”的女人

10/30-11/6

上海 北京

舞蹈丨踢踏先锋

地板在燃烧!

11/1-11/10

西安 上海

舞蹈丨虎生/虎生·童话

让“身心灵”一起飞扬

11/20-12/5

上海 广州 北京

戏剧丨我心深处

一“窗”内外悲喜人生

11/22-12/1

北京 上海

形体剧丨空气动力秀

“空气雕刻”的魔法奇观

12/17-12/18

昆明

形体剧丨小淘气

演给最聪明的观众看

12/4-12/8

上海

戏剧丨孤寂棉田

欲望、冲突与对抗

12/6-12/22

南京 武汉 杭州 

上海 北京

戏剧丨和鸡一起活

年度最可爱大妈

12/18-12/22

上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