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寒假社会活动 ④ | 社会历史学院:从闽东到闽南,看城市记忆的“守”与“创”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为探寻城市记忆的守护与创新,1月中旬,社会历史学院创“忆”城市实践队前往宁德市、泉州市开展了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紧扣探寻城市记忆这一主线,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以实际行动推动城市记忆在全社会引起共同关注。



宁德是福建的畲族聚居区,泉州则是侨乡、非遗名城,两座城市的城市文化与城市记忆各有特色,所以实践队选取两地开展社会实践。



走进闽东记忆,体悟历史文脉


参观宁德市博物馆


在宁德,实践队成员先后前往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展示馆、档案馆等处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访谈和问卷发放等举措,了解到不同类型城市记忆的不同保存形式;在博物馆了解闽东历史,在城市规划展示馆体悟新城发展。


参观宁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


在宁德市艺术馆,实践队成员同黄鹤鸣副馆长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在过去与未来、在守护与创新以及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艺术馆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多形式呈现城市记忆等一系列问题。


参观宁德市艺术馆并开展访谈


在宁德市图书馆,实践队了解到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宁德市图书馆已建成闽东畲族文献资料中心,广泛征集有关畲族文献资料,留存民族记忆。


参观宁德市图书馆并访谈


从文化景观到历史古迹,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通过参观各大场馆中独具宁德地区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使实践队员对宁德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百年来宁德人民乘风破浪、勇攀高峰的奋斗史和发展史中,体味宁德地区独特的精神风貌,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参观宁德市档案馆



探寻鲤城记忆,感悟包容文明


参观泉州市博物馆


在泉州,实践队成员一行对泉州市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市图书馆、档案局、泉州侨批馆等场馆和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访谈,并深入泉州的大街小巷探寻隐藏在街头巷尾的泉州城市记忆。


泉州市侨批馆合照


谈及泉州是如何保护城市记忆的,泉州市图书馆王明雄副馆长从图书馆的角度介绍到,目前在馆内不光有面向全社会、全年龄层开放的各类书籍,更保存了大量丰富过刊资料以及珍贵的古籍文献。而针对不同偏好和行为习惯的读者朋友,更开设了数字阅读区、互联网阅读区、影音欣赏区等多种类型的阅读形式。并通过展览等多形式呈现城市记忆。


参观泉州市图书馆并访谈王明雄副馆长


此外,实践队成员还亲身参与到泉州城市记忆构建活动当中。在泉州侨批馆,由泉州市档案馆、泉州市文旅集团、泉州市实验小学主办,创“忆”城市实践队和社会历史学院侨批档案申遗研究课题小组协办发起了一场“笔寄侨缘”侨批主题书写活动。由实践队成员指导帮助参与活动的学生们用侨批时代的传统书信纸来向父母或朋友写下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让学生们在一笔一划中享受写作的乐趣,深入了解侨批背后的亲情、乡情、爱国情。





“笔寄侨缘”侨批主题书写活动 采访刘扬宇科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牢记初心使命,砥砺阔步前行


创“忆”城市实践队作为一支青年学生党员实践队,他们十分关注城市记忆的“守”与“创”,以兴趣为导向,以课题调研为动力,在观察国情民情中坚定理想信念。未来,该实践队将前往省内其他县市调研,以城市更新行动为背景,探究全面小康背景下,各地市在建构城市记忆上的创新举措。


参观泉州市闽台缘博物馆


参观泉州市情展


成员心得



章宇乐:


尽管在去年暑假就已参观了宁德的各类展馆,但再次走进这些场馆又有了新的体验与收获。在采访宁德市图书馆副馆长和地方文献部的林英老师时,林英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只有自己的东西才是最有特色的”。的确,在参观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城市在留存城市文化上都下了较大的功夫,利用各种声像新媒体技术,呈现城市特色文化记忆。作为档案学专业的学生,我特别关注了宁德与泉州两地的档案馆建设与发展。2021年10月宁德市档案馆搬迁至新馆,目前有两个展厅,运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分别展示闽东革命与三都澳发展历程;而泉州市档案馆则在中心城区建立侨批馆,分类介绍特色侨批档案记忆。“城市记忆工程”自2002年提出后,已有100多个大中小城市相继加入构建行列,但在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城市记忆的构建方式也遇到了新挑战、新发展。对于城市发展,我们应“留住乡愁”,打造城市名片,留住城市的“根”。


高婷婷:


结束了六天两地三区十二馆的参观,五次线上线下的访谈,始于宁德终于泉州的调研周,我感受到的是两城独特的魅力和走过漫长历史依旧富有生机的活力。


在宁德各大馆参观的过程,我发现每个展厅基本都会出现畲族元素,畲乡也是宁德的一张名片。不同以往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活动,在事先了解、现场访谈、结束总结的过程中,我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对宁德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对于泉州,这个文化气息厚重,具有鲜明特点,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城市,我印象最深的是“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描述,因为它真的很恰当。在泉州,我感受到闽南特有的文化氛围,虽然街边的道路不宽阔,但是一个个小小的店铺,带有闽南口音的司机,红砖红瓦的建筑让我觉得这座城市离我很近,离人民很近。


郑筱童:


在未曾到过宁德之前,宁德这座城市最初给我的关键词是“经济并不发达”,尽管同样地处东南沿海,但经济实力并没有厦漳泉雄厚。高中地理课老师评价过宁德三都澳——不冻不淤,风平浪静的深水良港。在城市规划展示馆聆听讲解时,我进一步了解到三都澳的重要价值。除了三都澳以为,宁德涌现出许多知名企业同样表现亮眼。“宁德时代”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企业乘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势,在行业内遥遥领先。宁德时代一次次地出现在新闻词条中,让中国人民知道宁德、了解宁德、记住宁德。


与宁德不同的是,泉州的大街小巷上,许多保存完好的红砖古厝经过现代化雕琢,重新成为有闽南特色的网红打卡点,人们可以从中探寻旧时光的回忆。行在泉州,报刊亭、公交站牌、社区宣传墙等处都张贴着泉州市委宣传部设计的惠安女形象的文旅IP和文明标语。有冲击力的色彩设计和憨态可掬的IP形象,展现了世遗城市的人文情怀。



一个城市的记忆可以收藏在博物馆、档案馆等专门场馆,也可以蕴藏在城市街区、大街小巷。相较于历史街巷、文物古迹,有着一方特色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同样也属于城市记忆的范畴。只有既留住城市记忆的“表”,又留住它的“里”,才能真正让城市记忆鲜活起来,得以流传。


从闽东到闽南,从祥瑞畲乡到世遗古城,城市记忆的保护必须坚持的主线就是“守”与“创”的统一。在守护的同时创新发展,能够被当代人了解、使用;同时在创新的同时依然铭记守护的本源。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延续好城市文脉,点亮城市记忆。






往期推荐




来源 | 社会历史学院 校团委实践部

编辑 | 校青年融媒体中心青通社 胡可欣 李婉婷

校审 | 黄佳淑 郭林屹

责编 | 朱洁瑜

“守”“创”结合,流传城市记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