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对于过年,年轻人的仪式感究竟有多强?”
仪式是什么?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00后的过年仪式感有多强,看看这些你就知道——
刷刷某音、某书,层出不穷的虎年新衣、美甲大赏令人眼花缭乱;
打开微信,满屏尽是2022限定金钱豹头像,和带有虎年元素封面的线上红包;
虎头虎脑、虎虎生威、还有福建特产的“虎”(福)气满满,这溢出屏幕的虎年味让人感叹满满仪式感。
01过年,中国人的浪漫
年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商朝。
在商朝甲骨文中,“年”字就像一个背着“禾”的人,含义为“收成”。中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说文解字》里面说:“年,谷熟也”。
中国人从夏朝就已经开始庆祝过年了。诗经《豳风·七月》里提到:“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思是,大家准备好美酒和羔羊,一起去庙堂上举杯欢庆,祝主人万寿无疆。
现代人的春节,正是由此演变而来。
02团圆
今年春节,你回家过年了吗?
自古以来的“中和之美”观念,奠定了“大团圆”的理想世界。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便贯穿了合家团圆的思想和情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东方浪漫。
家,意味着爱和归属。对于在外读书的我们来说,山高路遥,抵不过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期待。过年的时候,我们一起贴春联、换新“福”、包饺子,每个人都穿得红通通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新的一年就开始了。过年,回到那个我们血液开始流淌、脉搏开始跳动的地方,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传统。
或许也有同学因为考研、实习、比赛留校,为了自己的目标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在视频里看着妈妈做了一大桌的菜,家里的饭菜看起来格外香甜,即使没有在家也会收到家人的新年祝福。在宿舍门口望着天上的焰火,在新的一年许下心愿——我们一定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即使身在他乡,在看到妈妈的那一刻,年味就到了。
03年夜饭
守岁、贴春联、办年货、发红包....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春节习俗。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新年的仪式感来自于满满一桌的家乡饭。
广东的盆菜、山西的花馍、四川的腊味、湖北的鱼糕……借着这顿年夜饭,我们可以和父母扯扯家常,聊聊生活。平日里含蓄的我们,可以借着飘扬的菜香,大方地表达情感,说出对家人的关心和祝福。虽然有时烦恼于七大姑八大姨的唠叨,长大了以后才发现,他们也只是一群笨拙的中年人吧。
小时候,吃完年夜饭,我们就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们放焰火,把鞭炮拆成一个一个,用香点燃,那个时候我们眼里,都是最纯粹的快乐。长大后,我们就和家人一起搓麻将、看春晚,山河无恙,岁月静好,我们眼底含笑,心怀期待。
吃年夜饭,不只是为了美食,更为了家人在一起的感觉。
04压岁钱
今年新春,某音压岁钱抢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满屏的助力请求、争分夺秒的集卡行动,倒是为这个年增添了几分不同的欢乐。
小的时候,过年每次出门走亲戚,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
“阿姨,使不得。”
“给你你就拿着。”
每年阿姨都会和我们进行一些压岁钱的拉扯,虽然心里乐得开花,表面还是要故作潇洒,虽然最后都逃不了上交老妈。
时光流转到现代,手机转账倒也成了发压岁钱的方式。发个微信红包固然方便,但亲手接过装着现金的红包,手中才更有沉甸甸的感觉。
052022,我们的新年期待
期待,是春天故事的前言。
关于2022,听听师大er们怎么说——
@丁企鹅:
第一,爱小鸟;
第二,不要秃头;
第三,努力学习好好生活;
第四,当愿望是许给别人的时候,那个人就收获了爱。所以我的最后一个愿望是:祝我爱的人新年都能天天开心!
@新的一年该读书了:
不管过去一年怎样,新的一年,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美好:朝晨簇新的阳光,冬天温暖的被窝,庭前如盖枇杷,蓄着故事的篝火,写满月亮的诗歌……何其有幸,年岁并进,2022,我来啦!
@ ∅:
尽管未能实现梦想的大部分,但过往的念念不忘在这个盛夏开出了锦带花,在未来也必将化为鸿鹄展翅高飞,追寻回响。“明年有明年的雾色,有明年永无休止的阳光,也有明年数不尽的生机。”新的一年,希望你继续追寻光,追寻自己,一起向未来。
@夏风风:
今年欢笑复明年,新年一定胜旧年。穿新衣戴新帽,摸摸大头不用愁。吃得好睡得香,努力学习科科牛,年复一年更漂亮。前方荣光万丈,身后温暖一方。年岁并进,2022我来咯~
@孤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历尽2021的酸甜苦辣,将2022的好运拥入怀。愿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可以在新的一年平安顺遂,万事胜意。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愿诸位在2022不问出处,不惧归途,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过年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是被“刻进DNA里”的华夏情结,它流淌在一代代人的血脉里。
因为疫情,许多人只能“就地过年”。身在异乡的你,也别忘了给自己过个仪式感十足的新年。
往期推荐
文案 | 校青年融媒体中心青通社新闻采编部 洪文希 谢佳佳
图片 | 校青年融媒体中心青通社影像部 洪俊毅 杨丽娟 林铮 冼琦奇 范可莹 黄丹链
编辑 | 校青年融媒体中心青通社 陈斯 邱吉松
校审 | 校青年融媒体中心青通社 郭林屹
责编 | 黄佳淑
一起来感受这份仪式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