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带你走进政治学,了解我们的世界
提到政治,人们往往将之划归为精英活动的范畴,是一个距离普通人很遥远的概念。但也有名言称,“人是政治的动物”,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6月30日晚,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院长燕继荣教授作为嘉宾做客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抖音、西瓜视频联合推出博雅讲坛第472期“你好!大学—北大名师聊专业”专题系列直播活动,主讲“走进政治学,了解我们的世界”,阐述政治学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
在北大四十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燕继荣教授亲眼见证了中国四十多年发展、变化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这次讲座,燕教授从政治学学科的角度,分享自己观察和体会。
01
政治学的学科定位
说到政治学,我们就先来回答政治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要说明这个问题,我想还是从它的学科定位开始,我们先来看政治学在整个人类学科知识里,到底处在怎样的位置?我们要理解政治学科,首先把它理解为社会学科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的划分是由来已久的,从古典时代,我们就划分出来大体的学科分类,我们区分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政治学显然属于社会学科。在社会学科里我们又会划分出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等,是研究社会的,我们称之为“社会学科”,研究自然的学科我们称为“自然学科”。
研究社会的学科当中,政治学是重要的一个部分。政治学作为社会学科的一个内容,它研究什么问题呢?我想说,它主要关注一个是政治组织,一个是政治决策,一个是政治的执行。在一个组织中,不同的人要组织在一起,需要有一个组织机制、组织制度,这是政治学关心的问题。我们形成了一个组织以后,要形成决策,因此,就会有决策的过程。这样的话,政策科学就是经常讨论的问题。我们形成决策以后,我们还要付诸实施,因此,形成了行政学科,公共管理学科,所以政治学和管理科学,有密切的关联。从最广泛的角度来理解,我们说管理学科也可以算是政治学科重要的分支,也可以理解为政治学就是从事国家管理的学科。
政治学研究什么问题?教科书会有不同的讲解,我认为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大类,政治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和冲突,把政治学理解为是研究如何在竞争当中克敌制胜。另外一类,政治学研究人与人之间如何产生信任,如何保持信任,并建立合作,所以就会关注合作机制。一个是如何竞争,一个是如何合作,一个是零和博弈,一个是共享利益,这两种不同的讲法,就构成了政治学两种不同的版本。
在具体解释当中,各位在阅读政治学相关入门教材时,它会有各种各样的表述。比如下面的表述,“政治学是研究集体生活如何组织,如何安排的学问”,还有人说“政治学是研究集体行动如何来达成”,还有可能表述为“政治学研究集体决策如何做出,如何实施”,这就涉及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问题。还有的表述认为“政治学就是研究人类组织制度的设计”,也就是说一种良政善治怎么达成。还有说“政治学研究国家如何治理”,有的国家兴盛,有的国家衰落,重要的原因在哪里呢?在于国家治理的问题,因此,政治学就是研究国家是如何治理的。当然还有其他的表述,比如“政治学研究如何使人类从野蛮暴力走向文明相处”,所以特别强调法治、文明,我所说的表述都是关于政治学不同的解释,不同的解读。
具体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怎么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政治学研究看起来非常专业,它似乎只是政治学家和政治家才关心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作为普通人,包括普通的政府公务人员,媒体的记者,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哪怕是基层社区里的普通百姓,都经常要处在政治生活当中,我们会广泛地融入于政治机构、政治组织以及政治关系当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各种政治角色。我们扮演了这个角色,最起码也有必要了解和研究政治,懂得一点政治学的知识。
我刚才讲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群体生活如何组织,如何安排的一种学问。这种群体生活包括小到几个人组成的工作、学习、生活、兴趣小组,中到几十人、几百人组成的团体、机构,大到以政府为核心的国家,以及地区合作的跨国组织,乃至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国际机构,比如联合国。所以从小到几个人的小团体,大到全世界,我们都会生活在不同的团体当中,这些不同的团体如何组织?就涉及到组织安排的问题。
我们知道古典思想家强调“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总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也坚持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都说明什么呢?人是要过社会生活的,也就是你总要和别人交往,要处在一个社会关系当中。所有这些观点都表明我们要过集体生活,所谓社会生活就是一个集体生活,用我们今天的通俗说法,人总是要抱团的。既然要抱团,那这些团都有哪些形式,分别有哪些功能,他们如何形成,如何组织,如何发展,这些团的组织机制怎么样,利益分配怎么样,权力结构怎么样,有怎样的激励效应,哪些东西要禁止,哪些要鼓励、激励,政治学科就是要研究这样的问题。这是抽象的描述。
02
政治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
各位看到今天世界上包括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各自占有一个特定的地域,包含一定数量固定的居住人口,形成各自独立的政府,而这些政府被不同党派所执掌,又推行不同的政策,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所以这些国家和地区表现的状态存在差别,也就是国家治理的差异性。国家治理的水平有高有低,有好有坏,治理得比较差的国家我们经常称之为失败国家。当然谁都希望国家被治好,所以我们就要研究怎么才能将国家这种大型组织治理得更好,这是我想说的政治学和现实世界的关联性。
在日常生活里,其实我们也经常需要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理念是不是恰当,要不要革新?我们的组织制度是不是合理,要不要改善?我们的政策是不是恰当,要不要变革?这些问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想到的,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政治思考的主要对象。我们反思公共理念,反思组织制度,反思公共政策,目的都是追求更好的治理效果。
政治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也可以说是三条大道:第一,针对公民,我们希望通过政治的教育和启蒙,来实现公民教育,目的在于塑造良好的公民。第二,针对社会,我们经常倡议“社会建设”,目的在于改造社会,实现社会的自治和更好的治理。第三,针对国家,我们也希望制度变革与完善,推动政府的改革,目的在于打造良政。简单来说,我们希望要有良民,要有良政,还要有和谐的社会,这是政治研究总的目的。
现实的政治生活里,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政治纷争。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思考政治问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意见,而这些意见的立场又大不相同。我们经常听到的有世界主义的立场,区域主义的立场,国家主义的立场,民族主义的立场,社会主义的立场,个人主义的立场。这些不同立场的观点所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世界主义追求世界大同,区域主义追求地区繁荣,国家主义追求国家强盛,民族主义可能强调民族的独立,社会主义可能追求社会自治,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至上,权利至上。
不同立场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追求不同的目标,不同立场下人们的观点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分歧,这也成了我们现实政治纷争的主要根源。所以各位在理解整个现实世界的时候,首先要看政治立场。你的站位在哪里,你是站在全球的角度还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是站在区域的角度还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或者站在个人的角度?站位不同,你看世界就会看得不同,也会看出不同立场的差异,并且形成自己的主张。
03
政治学理论的分野
政治学追求良政善治,主要研究一个国家怎么才能建立良好的政府,实现国家的善治。这样的思考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从古代到现在,我们大体上能够将这些流派划分为古典共和主义,现代制度主义,现代公共政策流派,现代公共选择流派。不同的流派又形成了不同的国家治理方案,比如古典共和主义主张建立一种混合主义的中道政治,强调公民美德对于良政善治的重要性;现代制度主义强调民主、法治、共和这些要素;现代公共政策这个学派又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看得非常重要;现代公共选择学派则强调个人理性和集体行动。总之,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思考怎么实现良政善治,产生了不同的观点。为了梳理这些不同的理论,政治学科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和方向。
政治学历史悠久,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我们能够看到,人类关于政治、政治组织、政治生活的思考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形成了古典理论,现代理论,当代理论。古典理论关注政治的组织形式,强调良政善治;现代理论关注政治的合法性,强调国家的建构;当代理论关注政治的有效性和公共生活的有效性,强调国家治理。
有人说政治学就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社会的学科,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合理的解释。目前我们政治学内容大概分为几大版块:比如政治思想主要研究不同时代的人们的政治主张,政治制度主要研究政权运行的方式与方法,政治行为主要研究不同主体的政治活动。从学科划分来看,政治学科又被分为政治理论、国家政治、比较政治、国际政治、外交政策等不同的领域。所以大学分科也十分细致,在国家教育部目录里政治学是一级学科,但它下面包括很多不同的二级学科,细分成不同的专业,如果有同学关心自己未来大学的专业选择,就要了解学科的划分,了解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最后具体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政治学的研究中,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不同学派关注的重点不同,比如有人强调公共生活中的政策很重要,有些人则认为实现良政善治最重要的是制度供给。为什么有些人会强调制度很重要呢?他们认为,从有人类以来我们要过组织生活,必须要有秩序,不能陷入混乱的状态,所以制度就是规范人们行为、防止出现混乱秩序的一种规则。无政府主义通常是行不通的,无组织、无纪律肯定不是我们社会生活所追求的。有一个法国学者写过一本书《乌合之众》,乌合之众就是大家无秩序地凑在一起的,这样凑在一起的社会和有组织的社会相比,显然差别就很大。
在政治学特别是政治思想历史上有些重要的人物,比如我们经常会提到英国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他写过一本书叫《利维坦》,就是强调国家权威、国家制度对于政治秩序、社会秩序如何重要。如果没有国家这个“利维坦”存在的话,我们就会活在动物世界,动物世界遵循的是丛林法则,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它和人类世界不同。我们当然要过人类世界,我们想过人类世界,所以我们追求的是文明秩序,不是野蛮秩序。
另外一个英国的重要人物洛克,他是英国光荣革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写过《政府论》,专门讨论政府为什么要存在,它从哪里来。
这些早期的思想家论述都是强调政府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论述都是在强调制度、权威的存在对于我们人类生活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人要过组织生活,那么组织机制就很重要,而政治学就是研究组织机制的学问。你要当领导,你要做管理,你就要了解组织,你就要知道组织机制,你就要明白制度规则的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我们经常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面的“规矩”实际上讲的就是规则,就是制度。通常说“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讲制度的重要。
04
“和尚吃水”的政治学解释
实际上,公共事务治理的一般道理是我们希望有规则,规则变成制度,这种制度如果能够有效实施,就会变成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如果能够自发发挥作用,就会变成我们的文化,最终变成我们行为的自我约束。很多人说,人是政治的动物,人类本性上就是要过社会集体生活。既然我要过集体生活,那么组织安排、组织机制就非常重要。有了组织机制,就要实行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实际上就是制定一个有效的规则,并且把这种规则转化为一种自行运转的机制,再把这种机制上升为我们个人行为的习惯。当一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就变成了我们个人的文化和素质。我们明白这些道理,就会知道不同的制度安排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制度供给不同,它的制度绩效也会不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和尚吃水,我们都听过这个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什么一个挺好,两个也不错,三个麻烦就来了?为什么三个和尚反而会没水吃?我们日常的理解说人多力量大,照理说人越多,水的供应应该更好才对,怎么会三个反而没水吃了,有了危机了?这就是制度的供给不同导致不同的结果。
我们知道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三个和尚吃水的问题。经济学里强调成本效益分析,认为投资和产出的关系会影响投资行为,什么意思呢?如果投资和产出是均衡的,它会刺激人们的投资,人们投资越多,得到的就会越多,这样反过来刺激人们有更大的投资,这是一个道理。经济学还强调理性经济人,每个以最小付出获得最大利益的理性人在做公共选择的时候,通常会导致公共利益的最大受损。每个人都从自己理性的角度出发做选择,反而导致了公共的悲剧。经济学里经常讲公共资源的悲剧,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问题。他们就要解决和尚吃水,提出了“产权理论”,假设谁挑水谁就享有水的产权,这样解决了吃水的问题。还有交易理论,企业管理的理论,总之他们都是想要解决物质资源的生产、供应和分配这样的问题。
我们了解了经济学的解释,那政治学会怎么解释呢?三个和尚没水吃,我们政治学会解释为他缺乏有效制度安排,没有调动和尚挑水的积极性,这是一个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没有有效的制度供给来刺激和尚挑水,所以大家都等着,大和尚不去,二和尚也不去,三和尚说我有耐心,看你们谁耗不住了下去挑水,挑回来以后我顺便喝一口,这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搭便车”心理。三个和尚没水吃实际上还不只是三个和尚的问题,这个例子的典型意义在哪里呢——它典型地反映了我们人类行为的困境。破解这个困境,就是我们政治学要解答的问题。
存在“搭便车”的地方就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只要有“搭便车”的机会存在,就会陷入危机。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走出这个困境,解决和尚吃水这样的困境呢?我们给出的结论是要有制度规则,要有足够的激励制度,因此我们想了几招:
第一,抓阄。谁抓到谁下山,假设制度安排里三个和尚可以定期抓阄,吃水问题是不是解决了?第二,轮流。今天大和尚下山挑水,明天二和尚,后天小和尚。第三,分工。大和尚力气大,那就下山挑水,二和尚厨艺好,可以在家做饭,最后小和尚做些杂活,打扫寺庙,因此分工也能解决这个问题。第四,交换。谁也不想下山挑水,我们用寺庙里种植的蔬菜、瓜果和别人交换,可不可以?第五,集资购买。每人出一份资金,买矿泉水或者购买快递服务,让水能被送上山来,这也是一种办法。
但是,每一种制度做了安排以后,它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麻烦。比如说抓阄,谁来监督?谁来实施抓阄呢?怎么防止抓阄作弊呢?可以专门找另外一个人监督抓阄,这样就产生了新的制度。比如你说轮流也是个办法,可是轮到下山挑水的人生病了怎么办?类似这样的问题一大堆,当我们想到了第一步制度安排的时候,后续就会催生新的一系列制度,因此,你就会看到制度不断地叠加、完善,以至于层层加码,制度过剩。
和尚吃水是一个问题,其实和水有关系的人类公共生活里的危机,还包括“九龙治水”——一件事因为多头管理而得不到好的效果。公共生活、公共事务里主要包括两类事情:一类是所有人都想要的事情,没有良好的制度供给,最后大家会出现哄抢;另外一类是所有人都不想要的东西,比如垃圾、污染物、病毒等,人们都不想要,最好别人来管,自己不用管,所以大家纷纷逃避责任。这两类都是公共生活当中的危机,我们用一个词可以概括,一类是公益事业,一类是公害事务。如何促进公益事业?如何防范和治理公害事务?是我们公共事务最根本的问题。政治学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通过一种激励性的、或者抑制性的制度安 排,来解决这两类问题。也就是说,政治学根本上就是通过制度供给来解决公共危机。
05
政治学的核心问题
明白了以上道理,我们可以了解政治学的核心问题。它表现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理论研究,即怎样的组织安排才是正义的、公平的、合理的,也就是大家都满意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理论上就会研究自由、平等、民主、效率、权威,并且研究如何均衡、协调这些要素。第二个层面研究是实践研究,即怎么处理个人、社会、国家这三者的关系。在个人生活领域,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少受干预,保持自由;在社会生活领域,人们都希望更多的自治、自我管理,在国家生活领域,人们则希望公平、正义、合理,既要让每个人过得幸福,还要让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能够和谐,也要让国家在国际的体系当中有竞争力。这就是政治学最核心的问题。
核心问题又能够进一步简化成怎么平衡权利和权力的关系、政府和公民的关系、自由和秩序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民主与科学的关系、精英和大众的关系等。我们经常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在政治学研究里希望兼得所有东西,取得均衡发展。
在权利和权力、自由和秩序的问题上,我们会看到不同的表现。政治学研究往往就是在遵循规则和追求自由之间平衡。一种是多加规范,一种是不作约束,这两种需求之间的平衡心理反映在政治学科研究里,就是讨论秩序和自由的关系——自由转化成公民权利,秩序转化成国家权力。当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偏向,一般来说,国家发生战乱以后,政治理论往往会倾向于秩序;制度管控过严的时候,人们又希望多元,希望自由。
回到核心问题上,我们再看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的关系。学政治学的人经常引述孙中山的一个定义,“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所以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政治就是管理公共事务,那就是我们大家的事情。个人如果出了家门走向社会,就进入公共领域了,就要遵循公共的规则。公共的规则怎么定才是合理的?这就是政治学要研究的问题。
我刚才讲公共管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人负责,这会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状态;一个是多头负责,这会导致九龙治水的状态。不管哪种状态,都是一种公共危机,怎么克服这两种困境是政治学的问题意识。换一个说法,实际上我们把刚才所讲的原理,最后转化成了具体的研究方向,我们可能关心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政府?二是如何建设良好的社会?三是如何保障公民权利?怎么塑造一个良好的公民?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公民互动的机制,实现公民协同合作的理想状态。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政治学又会研究哪些国家是世界的主导国家,哪些国家是成功的国家,哪些国家是失败的国家,这样的研究更倾向于经验研究。我们刚才讲的是理论范式,现在有经验范式。放眼全球,我们可比较哪些国家呢?什么样的国家成为领导型的国家?什么样的国家成为治理有方、成功的国家?什么样的国家又是失败的国家?当然我前面说了任何国家都希望往上走,力争上游,避免失败。但谁都希望力争上游,可是现实当中总有不成功的,总有治理失败的,所以很多学者就会研究为什么这些国家会失败,也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当然还会有人说为什么有的国家会起起落落,这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06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概况
以上内容是我对政治学所做的学理上的梳理和解释,接下来我要结合政治学学科、结合我们学院的情况,重点向各位介绍我们政治学的内容。
我向大家介绍过,我来自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这个学院是2001年成立的,叫做政府管理学院。很多大学叫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的范畴更大,而“政府”是公共里的重要角色,所以我们更加聚焦政府管理。我们的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研究一个政府怎么管理自己,怎么管理社会,怎么管理公共事务,特别是在中国,政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要有专门的学术人员去研究政府如何管理好自己。第二,研究政府如何管理好社会。
我们学院的院训是“天下为公,报国为怀”,我们学院的基本理念是“引领学术思想,培育卓越的人才,服务国家与社会,促进世界文明”,这表明我们学院是研究公共事务并为公共事业服务的,同时又是研究国家并致力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我们学院虽然是2001年成立,但是政治学学科在北大历史久远,差不多和北大历史一样长。1898年,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的时候,就开设仕学馆,后来又招政法科政治学门的本科生,设了政治学的专业。到1919年,北京大学把政治门改为政治系,叫做北京大学政治学系,现代大学的基本学科建制就形成了。经过后面的发展,我们一直延续下来,所以我们也做过政治学学科纪念。北大120多年,我们的学科存在也是和北大历史一样长,从1898年以来到现在,政治学薪火相传,这是我们的基本情况。我们对历任的系主任、院长做了梳理,看得出来,晚清的时候还是戴着晚清的官帽、梳辫子,到民国,再到新中国,再到今天改革开放,北大的政治学科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发展,所以它是伴随着国家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地转变它的研究方向。然而不论研究方向怎样改变,如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良政善治是我们永远不变的主题。
我们学院创院的元老大家也可以在网上查一下,一位是赵宝煦先生,政治学的老先生,一位是法学的罗豪才先生,这是在我们2001年建院的时候,创院的元老。当然我们也有重要的大师级的老师:我们有李景鹏先生,九十岁,我们刚刚为他做过九十岁祝寿。大家可以看到,北大政治学的历史和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是相伴随的,而北大政治学也差不多是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源地。
我们拥有很多杰出院友,现在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政府机关和重要部门的领导,从事企业经营的商界人才,具有教职的大学教授,甚至很多体育健将等,都是我们这个学院的学生。
总之,我们学院包括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从目前的学科建设来看,政治学、公共管理这两个学科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政治学与行政学的经典关系,政治是决策、判断,行政则更多体现了执行力。不管叫“政府管理学院”,还是叫“公共管理学院”,我们都包含了政治与行政两个最核心的要素。所以政治学科下设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国家安全战略与管理,公共管理有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应急管理、城市管理这些不同的学科,这两个学科互为交叉、相互包容,支撑起整个学院的学科体系。
我们学院的教师人数有50位,人才结构上比较合理。教师队伍中有诸多重量级的、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学院除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还设有MPA、IMPA、MPP等教育项目。我们也有国外的留学生,每年会有40个左右的留学生。目前我们的在校学生大概有1000多人,每年会有将近400位毕业生走上工作的岗位或者继续深造。我们也有独立的教学环境,独立的办公大楼和教学大楼,楼里有专门的学术报告厅、师生研讨室和学生自习区,大楼里还有咖啡厅和阅览室,为师生打造干净、舒适、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在国内教育部大学学科评估中,北大政治学科一直是处在全国前列的,公共管理学科也名列前茅。这是我们学院的情况,十分欢迎对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有兴趣的同学能够加入到我们学院。
北大政治学,特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我们今天新时代,对国家、对学术都有重要的贡献。其中,学术贡献包括:
第一,创新政治经济理论。这种政治经济理论不同于以往的自由市场的理论,也不同于计划经济的理论。
第二,发展政府理论。将计划型政府和发展型政府这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形成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转型政治发展理论。它是以国家历史和国情为基础,以解决国家发展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为导向,形成的关于新的发展理论。
总之,通过我向各位的报告,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政治学这个学科,通过我们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希望大家能够走进政治学、了解我们现实世界。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欢迎你,不管你是做学生,还是做学者,或者是做普通的兴趣爱好者,我们都欢迎你。我们将始终坚持“天下为公,报国为怀”, 探索新时代的良政善治之道,以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作出贡献。
07
提问环节
Q:很多读者希望老师推荐一些政治学入门和阅读的书籍。
燕继荣:政治学书籍很多的,我们学院为博士生列有专门的读书单。但读书单可能太专业了,对于很多入门级的同学或者普通大众来说,想了解现实生活,关注身边的生活,希望有政治分析的头脑,希望有政治分析的眼光,培养自己的政治思维,一些入门级的读物还是不错的。我过去写过《政治学十五讲》,其实就是通识性的教材,那是我们北大专门设计的通识课程的一系列教材,把每个学科最精华的部分,浓缩成了十五次课,所以叫做“十五讲”,这是一本通俗的入门级教材。
其它书我也推荐给大家,一本叫《政治为什么重要》,这是一本外国人写的书。他讲政治为什么重要,讲政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当然它是西方人的教科书,可能更有助于了解我们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国家的政治,有助于我们解析国外的政治。还有一本书是《论现代国家》,讲的是今天现代国家的含义,文字容量不大,表述也都不复杂,我觉得非常适合普通大众来学习。
Q:有一些读者很关心政治学未来的就业方向,是不是毕业之后要去考公务员?政治学专业它的发展路径如何?
燕继荣:即使学习了政治学,或者学了其他任何专业,只要你进政府,在我们国家那都要考公务员,这是一样的,就和你进大学必须要经过高考一样。当然我们政治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学生,可能有不少人进了政府,因为我们这个学科本身就是要从事政府的管理,还有人慢慢被培养成了领导级的人物,这是我们专业的学科性质所确定的。但是这个学科也不只是进政府,我刚才讲了,我们这个学科是多元化的,还有大部分人可能进入研究机构,决策机构,咨询机构,这是一类。还有人进入新闻媒体,做媒介工作。还有一些人做大学的学者。当然我们还有人去做企业,他们做企业也做得很成功。总之,就业方向是多元化的。我们这个学科因为研究的是组织机制的问题,公共管理的问题,而这些组织机制和公共管理可以应用在所有我们人所组成的各种类型的组织当中。
Q:最后想请老师提一些给大学准新生的建议,您认为在读大学阶段有没有一定要做的三件事情?
燕继荣:我理解的大学生活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个时候确实是你真正根据一个方向自觉规划、自我实现的重要开始。进入什么样的大学,读什么样的专业,是非常关键的。而把这几年大学生活安排好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我从事政治学的研究,我觉得有几点很重要:
第一,要读经典。虽然在我们今天看来,很多经典著作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但是我想说人类的思想主题是永恒的,是不变的。而我们读经典就是知道古人是怎么想的。而且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是在普遍的学术意义上、思想意义上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要通过读经典形成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你说我读了四年,我就是除了看教科书,听老师们上课,做几个pre就完事了,那你形不成自己的思想,走不远,你要走得更远,就要读更多的经典。
第二,要听讲座。我们知道大学的安排特别是好的大学会安排不同的学术讲座,一个学术讲座可能给你讲两个小时,那两个小时的时间是那个人毕生研究的积累,你用两个小时就听到了一个人毕生研究的经历和过程,以及产出的结果,那你就真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们也有很多大学的同学,游走于各个学术讲座讲堂里面,他会收获很大,进步会很快。
第三,要入社团。大学的生活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前奏,所以你要加入一些学生的社团,加入社团重要的目的是学会跟人际交往,我们不提倡宅男宅女式的个人行动,我们更希望你是一个社会的人,社会的人就要和别人交往,而加入一个社团是社会交往最好的一种途径。而且加入社团我们可以交朋友,这些社团的团员可能会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政治学里我们讲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就是讲你的人际交往半径有多大,你的交往半径有多大也就意味着你的信任半径有多大。我们从小到大,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组织的活动,都会让你交到很多的朋友,你的朋友圈越大越多,说明你的资源越丰富,所以读大学能够交到一辈子的朋友。很多同学同窗都是一生的帮手,就是这个道理。
我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读经典、听讲座、入社团非常重要。
谢谢各位,非常感谢,我们在北大等着你!
你对政治学有哪些理解和关注?
看完燕老师的讲述有什么新的启发?
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
2位幸运读者将获赠主题新书
理解政治学的一把钥匙,政治学理论入门书
政治学十五讲
作者:燕继荣
“北京大学优秀教材”,为读者认识政治学打下坚实基础。
点击图片可直接购书
-End-
编辑:蕴霏、黄泓
观点资料来源:北大博雅讲坛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
scb01@pup.cn
# 往 期 精 彩 回 顾 #
往期推荐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点赞、收藏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