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京华往事,这条交通要道居然如此重要
近十年来,讲明朝、清朝的电视剧、小说井喷式涌现,明清之交的这段历史尤其引人注目。
明中后期以来统治者昏庸无能、偏信宦官,使得明王朝的国运日薄西山,而另一面,努尔哈赤所率领的女真部落几乎奇迹的发家史,使得这一支关外的少数民族部落逐渐登上历史的主舞台。
多尔衮和皇太极,图片来自电视剧《孝庄秘史》。
二者之间的博弈与厮杀,有太多的历史故事流传至今。如崇祯皇帝朱由检,作为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是如何的刚愎自用、生性多疑,听信谗言误杀大将袁崇焕,最后朝中人人自危,上下离心。又如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是如何吞并女真各部,联合蒙古人,逐渐成为一支关外悍旅。当然,还有大家熟悉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将山海关拱手让给清军的故事。
不少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传说,或者人云亦云毫无根据,或者在流传中逐渐走样失实。其实比起奇闻逸事,还有更多角度可以回顾往昔,感受那些大起大落的历史风云。
其中之一就是历史地理的方法和视角:你可知华北通向东北地区有一条傍海道?正是这条傍海道见证了明亡清兴的历史。
明清之际主要战事,包括抚顺之战、萨尔浒之战、辽沈之战、广宁之战、宁远之战、入口之战、松山之战、山海关之战在内,均发生在这一道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实现对傍海道的控制,正是明王朝和满洲人的最终目的。
一条道路竟能如此重要?其实,早在中华文明发端之时,就极为重视道路的重要性。就黄河中下游地区而言,夏商周三代即围绕黄河东行道路从事早期的经济开发,且将政治中心设置在道路沿线。道路的形成不仅取决于自然条件,且与政治、军事相关;道路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政治。
而大家熟悉的明前期“土木堡事变”,则是一个事关居庸关通向内蒙古道路且涉及其他太行关隘的重大历史事件,明英宗战时不察,竟被瓦剌所俘。可见道路在军事地理中发挥的重要性。
那么,满洲人究竟是如何借助一条傍海道精密规划,一步步蚕食明王朝的北部疆土,终至击溃明军、入主中原的呢?
今天,借着新书《京华往事(二)》出版之际,小北就带领大家先睹为快,拨开历史的云雾走进四百多年前明清之战的“战事实况”,一窥其成败之关键。
01
从山海关说起
地理位置关键的辽西走廊
从北京前往东北有三条交通要道,而这些道路都与明长城的三个重要关口有关。
我们先说说这明长城——明长城修建于永乐时期,也就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在位的时候。东起鸭绿江口,经过山海关,一路向西,最后抵达嘉峪关,也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万里长城。
而明长城进入东北地区的三个关口,分别是古北口、喜峰口、山海关。古北口在今天北京的密云区,喜峰口在河北省迁西县,而山海关则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我们对最后一个山海关尤为熟悉。这三个关口既是明长城上的三个关口,又控制着从华北通向北京地区的三条道路。
图中的“天下第一关”为山海关
很多朋友就会想,为什么会在长城上有这三个关口?其实这三个关口的出现与北京正北方的一条山脉-燕山山脉是有关的。
燕山山脉有一些山间谷地,在此基础上形成穿越山脉的道路,于是长城就配合这种地形设置了三个关口来控制这些交通要道。这三个关口中,古北口、喜峰口作为道路的历史是比较久的,到今天至少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而山海关这条道路只有一千多年。那么这是由什么样的地理形势所决定的呢?
古北口作为当年长城上的一个关口,如今还留下了许多的遗迹,我们今天到北京附近旅游可能会见到。这座关口坐落在燕山山脉的山谷之中,从密云出发,顺着这条山谷一路向北走,就会进入承德一带,然后从平泉市一带就拐入河北北部以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于是就构成了一条从华北进入东北地区的交通道路。这条道路到今天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喜峰口也是明长城上的关口,古人在这里设置一个关,仍然是与燕山山脉的山间道路是有关的。沿着喜峰口所控制的山间道路一路向北走,越过燕山,也到了今天的内蒙古境内的赤峰市大宁县一带。人们把这条由喜峰口所控制的道路称为卢龙道。
喜峰口长城景色(图片来自新华社)
在由华北通向东北的几条重要道路中,喜峰口和古北口虽然是明长城上的两个关口,但是这两个关口所控制的道路都是燕山山脉中的两个山间古道,或者说是山口。也就是说在没有修明长城的时候,它也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控制交通往来的狭窄的通道,具有军事地理价值。
其实对于各位朋友来讲,说起华北到东北的道路,大家更熟悉的往往是山海关。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这第一关并不是讲这个关口修建得如何雄伟、如何坚固,而是指的这条道路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事情。
喜峰口和古北口所连接的两条道路相比,山海关这条道路尽管如此的重要、如此的深入人心,却是最晚形成的,大概距今只有一千多年。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常说道路是人走出来的,但是在人走出来这些道路的过程中,总是与自然条件有关,下面我们就从自然条件看一看山海关是一个什么样的关口。
辽宁地形图
上图是今天的辽宁省的地形图,在这幅图上我们看到左边这一侧是一系列的山地,这就是燕山山脉。燕山山脉是一条东西向延伸的山脉,它在北京的正北方,一直向东延伸,最后抵达渤海的沿岸地带。从这幅图上可以发现,在燕山山脉与渤海相连接的地方,有一条狭窄的、颜色非常浅的地带。
这条靠近渤海的平原地带,它有多窄呢?大概最宽的地方只有20~30千米,在这幅小比例尺的地图上很难看到。那么它的长度有多少呢?南北之间长达180千米。在地理学上我们把这条南北狭长的地带称为辽西走廊。
辽西走廊就是在燕山山脉与渤海之间的一条狭窄的平原地带,它最宽的地方只有二三十千米,最窄的地方就是山海关。
各位朋友到山海关参观游览,在看海、看长城之余,也可能注意到了山海关对面的山。在人的正常目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海边到燕山之间的宽度也就是在5里地(2.5千米)左右,是非常窄的。辽西走廊长180千米,它的最南端就是山海关,最北端进入辽宁省境内,也就是锦州所在的位置。于是一南一北,北边的锦州,南边的山海关,控制了整个辽西走廊。
可以想象,由于这条道路既狭窄、又重要,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从华北通向东北的几条道路之中,古北口、喜峰口都是在山中形成的道路,崎岖不平,唯有山海关这条道路是非常平坦的,但是它形成得最晚,原因就在于在地质历史时期,即距今几百万年之前的那个时代,整个中国东部的海洋,其海水有一个不断上涨的时期,由于海平面上涨,就把东部地区的沿海地带淹没了。我记得以前有一个谜语,谜面叫作原是海,说的就是华北平原。
后来海平面逐渐下降,在海水后退的过程中,华北地区很多低洼的地区还会积累一定的水。那么在燕山山脉和渤海之间的这样一个狭窄的平原地带,在海水退去之后,于是沿着这180千米的狭长地带留下了许多沼泽、水体,这些又湿又泥泞的地带难以通行。
那么什么时候山海关这条道路上的水完全消失了?
距今一千多年前,也就是在公元13世纪的初期,这个时候水基本退却了。当水退却之后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与古北口、喜峰口那条山中道路是不同的,于是人们马上利用起来。
沿着辽西走廊一南一北的两个出口-南出口山海关,北出口锦州一带就变成了在地理上,尤其是军事地理上最具价值的两个地带。
02
不得不说的东北交通
明清之战背后的关键因素
大家知道,在明朝和清朝两个王朝进行替换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军事行动。满洲人崛起于东北地区,他们要打入关内进入华北地区,在军事地理上一定要经过这些重要的关口,在这个过程中留下哪些重要的战役和事件呢?
图片来自电视剧《独步天下》,图中为努尔哈赤。
在大明王朝和满洲人之间的这种军事交战中,最早的是抚顺之战和萨尔浒之战。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发生战争呢?下面我们就看明朝和满洲人之间最早的抚顺之战和萨尔浒之战是在争夺什么。
抚顺和萨尔浒两个地方相距几十里地,当初的明王朝和满洲人最早打的两场大仗就发生在这里。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发生大战呢?原因就在于满洲人主要生活在长白山区,如今他要从山中走出来,到达平原地区,所以说这两场大战就发生在山与平原之间的边缘地带,也就是抚顺和萨尔浒。这是满洲人要走出山地而发生的两场大战,那么最后的结果是满洲人打赢了。
满洲人打赢了这两场大战之后,有了条件向辽河平原的其他地方发展,于是从抚顺、萨尔浒一带向南到达了辽阳一带。在辽阳附近的赫图阿拉,满洲人于1616年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叫后金政权。因为他们的先祖曾经建立过大金政权,于是秉承着先祖的传统,建立了后金政权。
之后满洲人的力量越来越强,然后又与明王朝发生了下一次大战,叫辽沈之战。辽沈之战是在哪里打的呢?沈阳。沈阳这个地方控制着辽河以东平原地带,是一处战略要地,满洲人最终打赢了辽沈之战,于是占领了沈阳。沈阳是东北地区与吉林长春相连接的一个重要的地点,也是东北地区重要交通道路上的一座城市。所以满洲人打下了沈阳,对他们来讲意义重大,于是他们放弃了原来建立在辽阳附近的赫图阿拉,将都城迁移到了沈阳。
满洲人的都城迁入沈阳之后,国号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后金改成了大清,当时它的力量已经很强大了。沈阳故宫,就是当年清朝人建立了大清政权之后建的都城皇宫。建都沈阳之后,随着力量加强,满洲人决定向关内打,也就是说决定向华北地区开始发动进攻。
但是有一个问题要说明,如今辽宁境内有一条河流叫辽河,正是由于有辽河,辽宁省才叫辽宁。辽河在辽宁境内,是一条南北向的河流,沈阳就在这条河流东部的平原地区。而山海关在哪里呢?在辽河以西。满洲人要想进入华北地区,与大明王朝争天下,就要获取辽西走廊这条交通道路,因为这条道路是三条要道中最平坦的,大部队在这里行走是非常方便的。而要获取辽西走廊,就要先把辽河以西的平原地带拿下。
为了争取辽西平原,明清之间发生了广宁之战。广宁在什么地方呢?今天锦州以北地区有一座城市叫北镇,北镇距离锦州非常近,明朝的时候北镇就叫广宁,这个名称就说明了它的地位,这是锦州以北的一个屏障,如果广宁失守了,那锦州也就很难保得住了。满洲人力量加强之后,希望从辽东所在的平原渡过辽河到辽西。于是他们与大明王朝为了争夺辽西走廊这一条能够进入华北的道路,发动了广宁之战。
而后来的结局是,满洲大军渡过辽河,一举攻下了广宁,又沿着广宁打下了锦州,一直打到了辽西走廊的中部地带-宁远,也就是今天辽宁省的兴城县。这就是著名的广宁之战,明王朝又失败了。这也就意味着作为一条重要的通向华北一带的道路,辽西走廊已经失去了多半截。
如此危机时刻,明王朝就是该如何应对?辽西走廊就要就此失去了吗?
03
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辽西走廊
就在这个危机时刻,朝廷启用了一名大将,就是我们熟悉的袁崇焕。他甚至立下了军令状——五年能够恢复整个辽西和辽东地带,简称五年复辽。
在明清间的第五次大战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战死,袁崇焕率领的明军获得了胜利。于是他们一路向北打,迅速达到了锦州一带,又从锦州推到了广宁,也就是说所有辽西走廊都被袁崇焕成功地收复了,明朝军队又控制了这条道理。
图中雕像为袁崇焕
但接下来,袁崇焕犯了几个错误:一是五年复辽的诺言太满,在实际情况中是做不到的;二是袁崇焕希望拉拢蒙古人,于是在旱灾时把粮食卖给了蒙古人,但随后蒙古人就把粮食转手卖给了他们的同盟满洲人;三是袁崇焕擅自杀了驻守在皮岛的毛文龙将军,以至皮岛失守。这几件事为日后埋下了祸端。
在一次与清军的北京城下交战后,崇祯皇帝听信了谗言,将袁崇焕杀害。此后清军在赢得了松山之战后,从锦州一带一路向南推,很快达到了山海关附近。
山海关就是辽西走廊的最后一个关口,守关的将军就是吴三桂。虽然山海关已经是辽西走廊的最后一道关口,但是由于这一道关非常险要,吴三桂的军队守在这里仍然能够挡住清军。
图片来自电视剧《鹿鼎记》
但是就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呢?李自成的军队打进北京了。崇祯皇帝在这种情况之下,把他的女儿、妃子等等处死之后,自己从紫禁城到了景山(煤山),然后吊死于景山的一棵歪脖树上了。
而后来吴三桂听一个手下部将说,李自成手下的人把京城的吴府占领了,不但把吴老太爷给俘虏了,而且还虏走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吴三桂一听气炸了,决计不再与李自成合作,他又回到了山海关,并告知手下将领,崇祯皇帝死于李自成手中,如今我们要为崇祯皇帝报仇,就一定要杀了李自成。为了给崇祯皇帝报仇,就要跟清人合作。
于是,吴三桂与清军合作,打开了山海关,清军轻而易举地进入北京城,完成了明清之间两个王朝的更替。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最后这两个王朝更替过程中所有这一系列关键性的战争,最重要的争夺地点就是在东北与华北之间,或者确切地说是东北与北京之间的这条交通道路-辽西走廊。
三百年后,辽西走廊这片土地又迎来了几场著名战役,即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
由此可以发现,在打仗的过程中,军事地理至关重要。而在东北与华北之间的交通道路中,辽西走廊最为重要,因为它最平坦。从明清时期一直到解放战争之中的辽沈战役,它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你怎么看待辽西走廊对明清之战的意义?
关于老北京的“陈年往事”你还知道多少?
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点和启发
2位幸运读者将获赠新书《京华往事(二)》
一个历史地理的视角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
京华往事(二)
作者:韩茂莉 等主讲
国内知名教授学者主讲,萃取讲座精华回顾北京历史地理变迁。
点击图片可直接购书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作者:韩茂莉
勾勒往昔的地理图景,是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绝佳的入门书。
点击图片可直接购书
-End-
编辑:王钰莹、黄泓
观点资料来源:《京华往事(二)》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
scb01@pup.cn
# 往 期 精 彩 回 顾 #
往期推荐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点赞、在看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