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了大谱!A股公司公告“抄作业”,律师称涉嫌虚假陈述

苏影 野马财经 2023-02-19

“信披乌龙”何时休?


 作者 | 苏影‍‍‍‍‍‍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是野马财经的第3022篇原创
本文约3176字,阅读时长约8分钟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真实、准确的信息披露是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然而就在最近两天,A股却有企业因“抄公告”抄出乌龙而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2月7日晚,刚刚因收购德威华泰60%股权的利好事件,股价大涨9.71%的新动力(300152.SZ)对外表示,公司前述收购事件中有部分公告出现标的名称、股票发行价等内容错误,公司对此进行致歉并更正。
受此影响,一夜之间,新动力的股价由涨转跌,截至2月8日收盘,新动力的股价为3.6元/股,跌幅3.49%,总市值25.66亿元。
对此,上市公司表示,由于公司在重大资产重组方面经验不足,也未正式聘用独立财务顾问进行专业辅导工作,在文件撰写上就直接参考借鉴了同板块上市公司的内容及格式,并因工作不细致产生了多处错误。一句话总结就是“抄作业翻车了”。

而此事在股吧中也引发了广泛讨论,有投资者提出“昨晚看了公告以为收购成飞了呢,结果假的”“一个预案就不要发公告,公司律师、财务、独立董事、中介机构都是不起作用!一点责任心都没有。”此外,也有投资者已经开始咨询“如何维权?”

来源:东方财富网股吧“ 抄作业”抄出bug

新动力是一家环保企业,成立于1980年,2010年12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说起来也是资本市场的老兵,但最终却老马失前蹄,在信息披露这一关卡出现了失误。

具体来看,此次新动力的信息错误涉及多篇公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上市公司名称、拟收购公司名字及股权、双方签署的文件名称、审议通过议案的董事会会议和拟发行购买资产的股票价格等。其中主要错误是对中航电测(300114.SZ)公告的原文照搬。

来源:新动力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新动力第一次在公告中出现bug早在20177在收购江苏永葆环保科技的时候其工作人员也曾有过一次“笔误”事件

彼时,股权收购双方约定,在交易经甲方股东大会通过后5日内,各方应完成标的资产股权交割。但在初版公告中,“5日”期限却被写成了“10日”。

对此,新动力表示,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 导致公告内容存在笔误。但从结果来看,当时的笔误事件并未在市场上产生过多波澜,后续股权交易和资产过户仍顺利进行。

来源:新动力公告

如今不到6年时间,新动力历史重演。而就在其“抄作业”翻车的当天,深交所紧接着下发了关注函,要求其对重组细节、财务能力、公告审批流程和拟整改措施等进行回应。

“新动力的公告确实是太粗心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的公告披露分为事前审核和事后审核两种,如果是事前审核,交易所会看一下,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但是现在有很多公告,坐上信息披露直通车,直接就可以发出来,审核工作会在事后进行,所以这种就可能会由于粗心出现此类乌龙事件。

与此同时,还有律师提到,此次新动力的失误行为或涉嫌虚假陈述。

威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兆全律师表示,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公司披露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符的,均认定为虚假陈述的违法行为。笔误导致投资者产生误解,并且对市场股价产生了影响的,视为虚假陈述情节严重。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依法维权,要求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赔偿损失。交易所有权对违规行为给予纪律处分。如果情节严重的,监管机构可以进行行政处罚。

“信披乌龙”屡次出现,

监管机构曾发“罚单”

而这已经不是资本市场第一次出现“信披乌龙”事件了。

早在2019年3月,菲利华(300395.SZ)在2018年年报中就曾将高管薪酬单位“元”误写成“万元”,导致上市公司包括董事长在内的14名高管年薪均在6亿元-110亿元不等,总薪酬高达698亿元。作为参考,当年该公司的总营收仅为7.22亿元,近700亿的薪酬显得十分夸张。

无独有偶,2年后,2021年3月,皖能电力(000543.SZ)也来了一波历史重演,10名高管总年薪达到361亿元,真相依然是在年薪后面的单位多加了个“万”。

除了数字单位方面的失衡,上市公司在自我介绍、高管介绍方面也曾有过“笔误”。

如2021年,哔哩哔哩(9626.HK)港交所的申报公告中,就曾将第一页介绍“本公司”具体名称时误写为“百度集团”。同年,格力电器(000651.SZ)在发布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中,也曾将公司董事张伟的履历介绍为“男,1976年畜生”。

来源:罐头图库

如果说,以上几家公司的错误多是因笔误造成的小插曲,那么吉药控股(300108.SZ,现“*ST吉药”)的“信披乌龙”则是一起明显对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

时间回到2019年7月11日, 吉药控股先是对外发布了筹划收购修正药业100%股权一事。随后不到半个月时间,该收购计划又在7月24日宣布终止。

但终止的同期,吉药控股却留了一个“活口儿”,称“经公司与修正药业友好协作,待该办法具体实施细则出台条件成熟后,再继续推进谋划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筹划发行股份等方式购买修正药业100%股权事宜”。

受此消息影响,7月25日、7月26日吉药控股收获两个涨停,股价从5.4元/股涨至6.53元/股,涨幅20.93% 。

但令投资者没想到的是,随后修正药业却对此进行了否认,并称双方不会再继续合作。 

紧接着,7月26日晚, 吉药控股再发更正公告,确认了修正药业所言非虚,并称此次失误是“经办人员误将修订稿当做最终稿归档”。

此后的7月29日-8月6日,吉药控股连续下跌,从26日的6.53元/股跌至4.31元/股,7个交易日跌幅近34%。

来源:吉药控股公告

最终,吉药控股也因上述违规行为收到了证监会的“罚单”,其中上市公司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60万元罚款;董事长孙军、董事会秘书张亮、财务总监张忠伟也各自被给予警告,并合计被罚70万元。
“信任桥梁”的裂痕要如何修补?

事实上信息公告本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得以沟通的信任桥梁也是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价值的关键信息渠道而如今信任桥梁屡次出现裂痕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杨兆全律师认为,上市公司公告中的乌龙事件,一方面影响了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误导了市场和投资者对公司的判断,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公告发布之前,内部通常会有比较明确的多层审核机制,从拟稿、审核、修订、复核、签发、校对、备案到发布将经历层层把关。而上市公司如此明显的内容错误却并未被发现,反映了企业内控或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公告出现错误,基本都是上市公司董秘办、证代办的工作失误。他介绍,以此次新动力事件为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涉及诸多事务,董秘和证代他们往往是并购重组交易的核心人员,可能无暇顾及公告审核,导致其他工作人员忙中出错。

来源:易维视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则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提到,目前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太多了,此前大公司发公告前基本会有比较明确的审核流程。但对于部分规模不算大的公司来说,业务人员配置不足,甚至仅一人负责董秘办工作的情况也曾有发生。在此背景下,审核过程中出现此类低级错误,也变得更加常见了。“此类企业的内部管理肯定是有问题的。”

而对于此类常规失误应如何避免,市场早就给出了多种经验。从企业内部来看,公司可以增加公告发布前的复核人员,双向审查,查漏补缺。而若从外部入手,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评估机构等第三方的进场也可以充当监督的角色。

不过,前述业内人士也提到,“如果一个简单的公告本身都要中介机构去复核的话,那证券部的人,我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另外这也会增加信息披露的成本。”但他也建议,如果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事件时,企业还是应聘请相应财务顾问,为重组活动提供交易估值、方案设计等专业服务。

在杨兆全律师看来,上市公司时常出现的“信披乌龙”事件,主要原因还是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出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对此,他提出,一是上市公司内部要严格审查和校对审核的流程,责任到人,出现问题严肃追责。二是对乌龙信披造成不良影响的,交易所和监管部门要依法处置,该处分给予处分,该处罚给予处罚,让上市公司“长记性”。

从30多年前,A股在上海诞生开始算起,处罚从来就不是最终目的,以罚促改,使上市公司维持良性可持续发展,对市场和投资者保持敬畏,才是对企业实施监管的初衷。

对于上市公司“信披乌龙”事件屡次出现,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聊一聊。


©野马财经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