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计划如何推进城市更新?
最新规划来了
▼
划定三类更新片区
进行分区统筹
✔重点更新片区
✔一般更新片区
✔储备更新片区
明确三类更新实施方式
✔以“留”为主的小微更新
✔以“改”为主的综合改造
✔以“建”为主的拆旧建新
《沈阳城市更新
专项总体规划(2021-2035)》
新闻发布会今日召开
一起来看沈阳15年的
城市更新蓝图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莹
作新闻发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一个尊重、五个统筹”为指引,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市自然资源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组织编制了《沈阳城市更新专项总体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更新规划》)。
下面,就《更新规划》情况进行新闻发布。
一、规划编制背景及意义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愿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12月,住建部、辽宁省政府签署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合作框架协议,由此辽宁成为全国唯一部省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省份。2021年11月,沈阳获批为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
当前,沈阳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亟待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促进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建设方式从规模扩张向品质内涵转型、治理模式从行政管控向多元共治转型、发展动力从投资驱动向绿色智慧范式转型。通过《更新规划》的编制,形成符合沈阳需求的规划顶层设计和落地实施机制,指导我市城市更新工作。
二、把脉问题症结,回应社会期待
《更新规划》以问题为导向,以城市体检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问卷调研、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洞察更新片区总体趋势、空间资源、特色禀赋,把脉城市更新片区的优势和问题症结,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社会民生方面,沈阳高校、医疗资源优势突出,但公共服务供给仍不充分;产业活力方面,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但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规模扩张不同步,“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中心城市“功能结构”有待优化;人文魅力方面,历史、红色、工业文化品牌逐渐形成社会共识,但“文化底蕴”彰显不足;绿色生态方面,公园等生态空间建设提速,但城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生态颜值有待提高;韧性智慧方面,街路更新、5G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但交通市政体系仍需优化。
三、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立目标框架
《更新规划》聚焦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发展定位,以治理“城市病”为切入点,以城市振兴发展为愿景,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蝶变。
明确总体目标:至2025年,以物质空间环境改善为主,全面落实省部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实施方案;至2030年,以核心竞争要素培育为主,不断提升城市宜业宜居吸引力;至2035年,全面建成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实现从工业文明时代优秀生向生态文明时代模范生的历史转型,成为以历史、红色、工业三大文化为特色,五型经济为驱动,文商旅创深度融合发展的大都市圈核心功能区为支撑的城市更新典范。
规划从社会民生、产业经济、人文魅力、绿色生态、韧性智慧5大系统入手,践行“两邻”理念、更新低效空间、传承文化根脉、留白留璞增绿、完善基础设施5项策略,制定老旧管网、老旧小区、街路更新、老旧厂区、老旧商圈、停缓建项目、闲置楼宇、历史文化名城、工业文化遗存、红色文化、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园美城、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等N项任务。
四、坚持规划统筹,确立更新空间体系
《更新规划》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35个城市核心发展板块设计、科创空间规划等规划,划定重点更新、一般更新与储备更新三类更新片区。
重点更新片区为动能转换主载体,是对全市产生结构性影响的核心功能区;
一般更新片区为民生提质主载体,包括老旧小区、老旧厂房及仓储物流集中地区,以及更新实施需统筹的地区;
储备更新片区为城市战略转型主载体,实施城市更新的工作时机不易确定,但对完善城市结构和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大作用。
五、围绕五大系统,推进行动落地
《更新规划》叠合各区、各部门策划的更新片区及项目需求,与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等规划相统筹,强化前瞻性、注重落地性,明确重点实施五类更新行动。
一是实施民生保障行动。以改造老旧小区、建设完整社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重点,包括全面落实“一拆五改三增加”,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邻”理念,有序改造全市1723个老旧小区,建设20个完整社区示范工程,打造“两邻”社会示范区。
二是实施产业经济振兴行动。以改造老旧厂区、老旧商圈和盘活闲置楼宇、停缓建项目、发展五型经济为重点,包括原沈阳红梅味精厂、沈阳重型机械厂、沈阳冶金机械厂、东贸库等老旧厂房转型升级与活力营造;中街、太原街等老字号商圈改造提升;存量攻坚、停缓建等项目盘活利用。
三是实施人文魅力彰显行动。以打造文化创新体验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文物和历史建筑,突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包括沈阳方城、中山路、铁西工人村、老北市等历史文化空间更新利用,中国工业博物馆片区改造提升,中共满洲省委纪念馆扩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环境提升、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改扩建等红色文化品牌工程。
四是实施绿色生态优化行动。以建设公园绿地、连通水系绿道、完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构建城市微循环系统为重点,以水润城,构建“水网互通互联、引水中水双源、东西南北互济”的生态水网体系,实现浑河、蒲河、北沙河水系贯通,建设千里滨水慢道;以绿荫城,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
五是实施韧性智慧支撑行动。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为重点,包括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完善“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自然资源信息化支撑体系;推进城市标准化、设计化、法治化、网格化、社会化、智能化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
六、明确更新方式,科学引领实施
《更新规划》通过城市更新优化空间结构,形成以片区更新为主体、线性更新为纽带、点状更新为补充的空间模式,明确小微更新、综合改造、拆旧建新三种更新方式。以“留”为主的小微更新主要采用绣花功夫延续文脉;
以“改”为主的综合改造主要针对老旧小区、商业区、闲置楼宇开展,鼓励合理的功能置换和业态提升;
以“建”为主的拆旧建新,主要针对没有保护价值的低效工业区、棚户区等现有土地功能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空间,实现功能完善、产业升级和风貌塑造。
七、夯实保障措施,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组织保障,坚持市级统筹、条抓块保、区为主体,组建市区两级专班,建立日常调度、督导和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推进“伴随式”的总建筑师和人民设计师制度。
二是政策保障,以《沈阳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为核心,围绕规划土地、产业发展、资金财税、人才吸引四个方面,不断完善“1+4+N”的政策体系。
三是资金保障, 拓展资金渠道,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统筹用好城市更新基金、政策性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快城市更新。
四是编管保障,依照“总体-分区-片区-单元-项目”的空间层次,推进分层编制、分级监管、分类指引,建立完善的更新规划编制管理体系。
五是技术保障,有序开展沈阳市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将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投资、审批、建设、运营全过程纳入城市信息系统,加快推广数字审批应用。
《沈阳城市更新专项总体规划(2021-2035)》已通过市规划管理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市自然资源局将进一步深入贯彻省部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更新规划》为引领,加强动态跟踪、夯实行动计划、科学指导实施,全程做好服务保障和规划统筹,抓住城市更新试点机遇,高质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物质空间与城市治理的“双提升”。
同时,也请广大媒体和社会各界一道,积极献计献策,聚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共同推动沈阳城市更新行动,建设有颜值、有气质、有内涵、有品位的大美沈阳!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问
之前旧城改造中存在“大拆大建”的情况,此次沈阳城市更新行动与以往城市建设有什么不同?答
与过去旧城改造中的大拆大建不同,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更新行动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采用系统、渐进、可持续的更新方式,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发挥规划全局统筹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系统谋划、统筹安排,推进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有机更新模式,强调从提升身边的空间品质入手,精准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次规划针对城市振兴诉求和市民关切,明确了“小微更新、综合改造、拆旧建新”三类更新实施方式,体现了“空间形态、经济业态、环境生态、文化活态”四态合一的建设理念,建构了“社会民生、产业振兴、人文魅力、绿色生态、韧性智慧”五大系统。
以“留”为主的小微更新,主要针对具有历史人文魅力和现状建筑质量情况较好的空间对象展开,基本不改变建筑主体结构和风貌特色,采用绣花功夫延续文脉;以“改”为主的综合改造,主要针对老旧小区、老旧商区、老旧厂区、闲置楼宇等开展,提升文化内涵、升级功能业态、实施局部改造、优化建筑容量;以“建”为主的拆旧建新,主要针对没有保留价值的低效工业区、棚户区等现有土地功能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空间开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产业能级、塑造特色风貌。
与此同时,我们倡导“微循环、微绿化、微渗透、微调控”等发展理念,促进产业低碳转型、建设低碳节能社区、优化生态循环系统、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
问
城市更新片区划定以后将如何进行实施?答
借鉴北京、广州、成都、长沙等城市经验,结合近年来沈阳城市更新实践典型案例,建立从前期策划到项目落地的全周期链条,推进片区更新实施工作六步走:
第一步,深化体检找问题。以大数据分析、问卷调研、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洞察更新片区总体趋势、空间资源、特色禀赋,把脉城市更新片区的优势和问题症结。
第二步:多元协商谋共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针对原住民、商户、驻地企业等开展多种形式调研和访谈,弄清“房前屋后事”,明确更新的迫切需求意愿。
第三步:规划设计塑场景。把握片区特征,明确更新目标和更新方式,塑造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形态、经济业态、文化活态、环境生态”,塑造产城融合、赏心悦目的空间场景。
第四步:项目包装寻资金。系统排查各类可更新资源,注重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深入谋划项目,以国资平台为主体,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积极争取各级专项资金,理顺投融资渠道和盈利点。
第五步: 五大行动落更新。本着地下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设施先行、旗舰项目先行的原则,围绕“社会民生、产业振兴、人文魅力、绿色城市、韧性智慧”五方面,对老旧小区、老旧厂房、老旧商圈、闲置楼宇、公园绿地等空间实施具体城市更新行动。
第六步:良性运营求共赢。以市场主体推进城市更新良性运营,发挥不同利益群体的作用,创新居民共治共管新模式,健全管理制度,营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