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lphabooks 2018-06-04


 ——成都

关于成都,你的记忆点是什么?


是那个无法忘记的姑娘,或是“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亦或是可爱的滚滚们,还是无法割舍的美食?

一座城,总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记忆。


曾经有学者将“城市精神”比喻为一座城市的“灵魂”,认为“城市精神”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只属于成都的精神图腾,是什么呢?

成都——安逸包容的花园之城

安逸不仅仅是成都人的休闲方式,更是成都的城市精神和文化渊源。儒释道在这里杂糅,东西方在此交会,社区的纽带以此维系。同时,安逸的自然人文生态又为新的创造力与城市发展提供着养分,并化解着城市化带来的都市压力与“劳动异化”等副作用,守护着市民们内心的花园。


一、 寻找成都味

 

比起北京这种北方特大都市,成都要小很多,更为安逸从容,也不那么“国际化”。成都拥有它自己的标志性香气。那股气味融合了自然的恬静、茶的清新、香火的虔诚和美食的诱惑。


成都人喜欢喝茶叶。茶犹如成都人的咖啡。在泡茶的这段时间里,淡淡的茶香随着杯中的热气飘散开来,缓缓地弥漫整个房间,而人们则坐在那里聊天、打麻将或是谈生意。


据说,很多私人生意其实都是在茶坊而不是在办公室谈成的。原因之一或许是,去茶坊喝几杯茶要比花钱租个办公室更划算。但或许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待在这种安逸的环境里,人们可以放松下来,自在地交流想法和洽谈。茶坊可以说是一种有形的社交网络。


成都人喜欢大自然,喜欢从容闲适的生活,同时也很注重精神追求,因为他们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几千年来一直深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青城山


事实上,看似古香古韵的锦里古街和宽窄巷子,其实你也可以很容易地在里面找到星巴克,而且处处都是酒吧——可以说这里是一种咖啡与茶的交融,中西方的年轻人在这里相遇,啤酒味、香水味和烟味混合在一起,耳畔响起的是摇滚乐。


在晚上六七点左右,成都的香味还因为不计其数的餐馆炒菜、上菜而变得丰富起来,尤其以闹哄哄、油腻腻的火锅店的火锅味为盛——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有火锅店。当你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总能闻到小区里各家厨房飘出来的饭菜香,不管是回锅肉味,还是香辣的麻婆豆腐味,全都是正宗川味。


总而言之,成都的气味就是有个性。那种气味集自然与安逸为一体,是感官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既有细节也很丰富,是生活之味。

 

二、美食、创新、安逸

 

说起当地美食,不论是家常菜,还有餐馆里的菜,成都人总是引以为豪,并且有不少成都人都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钻研厨艺,享受和家人一起做饭的乐趣。


很多真正的成都菜之所以独具特色,其奥秘在于花椒。真正好的新鲜花椒面儿能让你的舌头和上颚立即感觉到一种立体却不过分的“触电感”。



事实上,成都人对美食创新的渴望也得到了国际认可和赞赏。2011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的称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成都拥有“特级厨师2000余人,国家级烹饪大师和服务大师近300人,成都餐饮行业经营户超过7万多户,餐饮从业人员有60多万”。


“成都菜(川菜)深深根植于这片土地,菜式不断创新。成都菜分为五大类、数十种烹饪方式和风味类型,川菜现在有6000多种,现在成为重要的菜系之一,种类和口味最为丰富多样,在中国和全世界都享有美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评价道。


成都有大大小小的餐馆,为什么没有几家像麦当劳这样标准化的连锁餐饮店呢?原因之一有可能是因为成都人下馆子并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在外用餐,主要是因为某家餐馆有特色菜或新菜,一般是他们在家做不出来的。他们寻找的是味觉的探险,是要让自己的味蕾接受挑战。


同时,他们也喜欢挑战厨师。在成都当地餐馆,常常能听到挑剔的顾客抱怨某个菜太咸或太淡,炒得太老或是不够新鲜,并且让厨师拿回去重做。


因此,正如成都人对美食的追求所揭示的那样,他们通常更加青睐有创意的、自发的、灵活多变、花样百出的事物(包括食物),对一成不变、平淡无奇的标准化产品则缺乏兴趣。


事实上,缓慢的生活节奏,再加上当地物产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创新,因为这允许人们去仔细体会生活的微妙滋味。


三、 良好的生活质量源自充足的社会资本形成

 

成都人始终关注生活质量。


今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由于工作繁忙,在家做饭的时间似乎越来越少。由此,餐饮业快速发展起来。这些餐馆和便利店都服务于同一个目标:为年轻的都市职场人士提供食物。这些人群所从事的高度专业化工作占据了他们日常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以致他们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干做饭这种家务活。


城市里的劳动者 不仅仅被剥夺了为自己制造资本货物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暇为自己创作社会资本,这就导致了“社会的异化”。


不可否认,做饭是一项杂务,却也是一种日常活动,包括去菜市场和小贩讨价还价,在来回的路上跟朋友、另据打招呼,和丈夫、妻子或孩子一起洗菜做饭,还有饭后刷碗,然而正是这些日常琐事将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群体和社区——它可以有效地预防“社会异化”或“城市疏离感”这种都市病。若是省去了买菜、洗菜、切菜、做饭的麻烦,那也就丢掉了这一层保护。



所幸在成都,人们下班后依然有时间回家做饭。在成都的人们很少加班,他们总是可以及时赶回家做饭。


除了从社会资本形成的角度,我们还可以从知识创造的角度来理解买菜做饭这件事。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替代了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这些传统的管理资源。在这样的经济中,知识越多,价值就越大。


那么什么是知识呢?知识与书籍或电脑数据这样的东西不一样,知识是主观的,存在于过程中,具有美感,并且要在实践中创造出来。因此,人际互动和人与环境的互动对知识创造十分重要。


或许可以说,在一个职业化和人情冷漠的社会里,人们可以积累很多信息,却无法形成多少知识。这就好像每个人都能有一本百科全书,却很少有人真正明白书中的意义。


今日的成都,社区意识依旧存在,依然有充足的时间供人际交往,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知识的创造、积累和维护。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中,可以说知识就是资本,成都人集体创造和拥有生活的知识,所以他们整体上更为富有,也更快乐。

 

四、社区、河流、环保意识

 

在成都,早晨醒来就能听到鸟语花香,感觉神清气爽,从鼻孔到肺都觉得滋润。而到了晚上,不管是小区还是周围的街区,都笼罩在静谧祥和的氛围里。


绿意盎然的花园位于小区的中央,其中蜿蜒的走廊上挂满了攀缘植物。周围安静极了,当我打开四楼客厅的推拉窗俯视花园时,可以清晰地听见邻居们在楼下打招呼,还有孩子们玩耍时的笑声。


近来成都的女性都喜欢上了一种“非常时髦”的饭后运动方式——“快走”。而男人们则喜欢去跑步,或者更倾向于窝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球赛。


成都天然景色宜人,河流纵横,草木繁茂。然而,成都优美的人文自然环境也经历过波折。锦江有两条支流,即府河与南河,因此锦江也称府南河。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大大向前推进,府南河出现了严重污染。


之后,成都市政府拨款3.6亿展开了“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如今,江水蜿蜒流经市中心,本地人又开始回到治理后的锦江,走入河畔的公园。


即便是在白天,也可以看到人们在滨江路的微风中遛狗、打麻将、练太极,或是在岸边公园的树下长椅上打盹。夜里,年轻人汇聚到九眼桥附近的酒吧街喝酒、聊天、听音乐,在寻欢作乐中寻找另一个自我。沿河新建起许多办公楼、酒店、购物中心、卡拉OK厅、餐馆和高层公寓,把工作、生活和休闲都交织在了一起。


成都市政府的下一个目标是在未来30—50年内,以英国城市学家埃贝内瑟•霍华德爵士提出的城市规划概念为基础,将成都建设成为世界级的花园城市。初步举措已经付诸行动。与此同时,市政府还与周边城市一起,在南区建造全新的市中心,称为天府新区。


成都人长久以来一直享受着大自然对成都及其周边区域的丰厚馈赠,包括都江堰市西南部的一片地方,那里绿意盎然,静谧且充满灵性,那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道教发源地青城山。



到了周末,很多人都会和家人一起,驱车一个多小时前往都江堰,到青城山远足,顺道参拜古老的道观。这或许给了不少成都人环保的启迪。


成都人都知道,如果空气不再洁净清新,如果母亲河受到毒素污染,如果城市花园遭到无情破坏,那么他们将无法继续享受这份自然之乐、安逸之乐。府南河曾经遭受过一次污染,经过了巨大的努力才得以治理恢复。现在,她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和名片,所以,成都人一定会倍加珍惜这片宜居的环境。

 

五、包容与开放

 

城市的不断发展总是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包括需要吸引大量的移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这对每个快速扩张的城市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成都也不例外。


作为省会城市,成都在吸引和保留省内工人方面享有优势。


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世界最大的连接器公司莫莱克斯集团在成都的分公司。成都高新区的网站显示,该公司有员工6300人,为莫莱克斯商用产品部门运营着该企业在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工厂——莫莱克斯成都工厂。总部位于美国的莫莱克斯集团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连接器产品供应商,提供插头、插座等产品。


莫仕连接器成都分公司资深运营总监梁先生说,该公司之所以选择在成都建最大的工厂,是因为相比他们在沿海的工厂,这里更容易留住和培训工人。“我们有很多工人都来自四川。我们发现,我们广东工厂的工人最后都会回到四川的老家,所以很难留住他们。”梁先生说。


他还说,从初级员工开始培训是该公司长远战略的一部分,并且希望培养出来的宝贵人力资产能始终留在企业里。他说,现在工人们在成都上班,与家乡距离更近了,可以常回家看看,所以他们辞职一去不返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


2012年3月20日,莫莱克斯向成都工厂第三次追加了3亿美元的投资,在高新区建造其全球模具中心和仓库,这是对成都投的一记信任票。


此外,四川人和重庆人(大多是汉族,也有部分少数民族)说的都是同一种方言(四川方言或西南官话)的变体,交流起来更容易。共同的方言,再加上以2000多年历史为基础的共同文化背景,使得成都能够吸引和容纳来自省内各地以及云南、贵州等周边地区的务工人员。


说起成都话,就不能不提李伯清。评书表演艺术家李伯清是最受成都人喜爱的现代方言大师之一,他在20世纪90年代因在电视上表演评书节目而家喻户晓。



即便是现在,人们依旧会谈起他。评书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口头表演艺术,表演者往往一个人站在台上给观众绘声绘色地讲述中国古典小说、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往往都是一些含有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寓言。


但李伯清却离经叛道、独辟蹊径,称自己是“散打风格”的评书演员,因为他选择根据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来创造和讲述属于他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一再重复前人所写的故事和小说。他还会在表演中即兴评论社会现象,加以讽刺和嘲弄,总能引起观众共鸣,令人捧腹。


因此,有这样一个能让人与人之间轻松谈论自身弱点的公共话语空间,使人记得保持谦虚,善待他人,或许又是成都包容性的另一面。


除了李伯清先生,成都还出了两个更年轻、更有名的文化偶像,她们就是两位“超女”李宇春和张靓颖。她们是新世纪的成都更加开放的代言人。



以张靓颖为例,她最著名的就是她那标志性的海豚音。同时,她还多才多艺,在比赛中先后唱过中文、英语、西班牙语和广东话歌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国际先驱导报》2009年8月2日的报道,在被全国观众熟知之前,成都大约五万名常去酒吧的人就已经领略过张靓颖的歌声了。国内媒体报道称,自从父亲去世后,张靓颖从15岁开始就在成都南门的音乐房子和空瓶子两家酒吧唱歌,赚钱以补贴家用。


由于成都人很接受西方多元的流行音乐和文化,张靓颖在酒吧里接触到了各种演唱风格,包括她个人很喜欢的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和玛丽亚•凯莉的风格。


事实上,成都的音乐氛围始终是中国最具活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成都本地人的休闲生活方式,以及对待新事物的开放态度。


成都不仅接纳来自各地的人,也对新文化和社会潮流采取开放态度,同时保留了它自己独有的从容风格。

 

六、结语

 

那么成都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成都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比如自然环境、香茗和美食,都可以构成成都精神的基础,但这些并不是成都精神本身。事物本身并不为人们创造意义或价值,意义和价值来自于人类通过事物所获得的体验。


因此,成都的精神是由一系列价值观组成,这些价值观源于当地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周围的人和事物的互动体验。这些价值理念每天都反复多次,以不同形式呈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并逐渐沉淀下来,被视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精髓,被人们记住、珍惜,在关键时刻,成都人会坚守它们。


武侯祠


概括起来,成都的精神中包含了四种价值观。


其中,美是排在首位的:自然美,人亦美。成都属于温和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土地肥沃,植被繁多,是真正的花园城市。受益于其地理位置,成都从不缺水,洒水车经常清洗路面,再加上老天相助,阴雨连绵,城里的道路也就不像有些城市那样尘土飞扬,空气也较为清新。


同时,由于市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水对城市的活力至关重要,成都下了大力气来规划和完成规模庞大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这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干净美丽的环境有助于成都人创造、积累知识和社会资本,因为这二者的创造需要有美的体验。


另外,成都美女也是全国闻名的。成都女性肌肤白皙光滑,可能是受益于两大自然资源:第一,成都的天空多云,所以女性很少受到暴晒;第二,成都空气湿润,所以美女们的皮肤都是水灵灵的。所以说,美丽和美感是成都精神里最突出的一点。


成都的第二个价值观是卓越。卓越并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成都人的生活环境中似乎随处可见与卓越有关的具体标志。


杜甫草堂博物馆矗立在那里,不仅代表着对这座历史古迹的保护,它也在提醒人们,在他们居住的这座城市里,一位唐朝伟大诗人以及很多像他一样的人都曾经在这座城里居住过,有些现在依然生活在这里。近来考古学家在成都金沙遗址内的发现显示,早在青铜时代,古蜀国就是中国最先进的王国之一了。


杜甫草堂


还有始建于汉代的文翁石室中学是中国创办最早且仍在运作的官办学校,它源源不断地为全国乃至全球输送着优秀毕业生,像我的好友、国际纪录片获奖导演王冰笛。成都可谓是人灵地杰。


所以不管你去成都的哪个地方,周围总有事物会提醒你注意它过去和现在的荣耀。潜移默化的,本地人一直受此激励去争取尽善尽美。


成都的第三个价值观是创新。想想你在成都能吃到6000多道川菜,此外还有广东菜、山东菜、淮扬菜和异域美食——成都在烹饪上的创造力实属登峰造极。


成都对创新的追求还体现在她拥有很多所一流大学,为世界500强企业输送高级人才——500强中有200多家已经在成都高新区设立分部和建厂。另外,许多全国知名的书法家、艺术家和小说家都常住在成都,说明这里有适合他们的创作氛围。


成都是一座多元化的城市,它能让你兴致盎然,激发你的无穷创意。


包容是成都的第四个价值观,虽然排在最后,却十分重要。不管你来自何方,你总能在成都找到归属感。


在成都,你既可以享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快捷便利,也可以和朋友一起逛逛文殊坊和锦里古街,慢慢地品茶,喝鸡尾酒,吃小吃,品味生活细节,欣赏世间百态。你既可以坐下来和邻居打麻将,也可以去跳广场舞,和其他舞蹈爱好者一起一展舞姿。


或者,你可以选择去寺庙、书店和国学馆,获得精神的慰藉,进行沉思。你还可以驱车前往附近的山区,或是到更远的震区,去了解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成都人乐于与人交往,言语幽默,为人谦逊。他们不惧于在朋友面前拿自己的弱点开玩笑,还很喜欢互相打趣,很难说这是不是受到了评书表演艺术家李伯清的影响。


正是这种多元化的环境、自主的选择机会和安逸不假打的生活态度,使成都不仅具备了兼容并包的能力,而且让包容成为这座城市能吸引人留下的一种精神。难怪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是最休闲、最适于居住的地方。”


都江堰


有意思的是,这种安逸的生活方式反而可能提高效率,因为在工厂和办公室辛苦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下班后能真正获得放松的方式不是看电视,而是和家人、邻居以及朋友面对面地交流谈心。人与人的良性互动可以克服“城市疏离感”,以及减少随之而来的抑郁和焦虑。


崇尚包容理念的社区给居民们以时间和空间去创造、累积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资本,这样一来,他们生活得更健康、社会关系更加丰富,总体上就更快乐。反过来,工作效率也会更高。


成都的精神就是由美丽、卓越、创新与包容这四种价值观所组成的。失去了这些价值,成都也就失去了吸引力,最终其发展就有可能失去动力。照此看来,成都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关键或许就在于决策者们能否重视这些价值观,并精心设计出呵护培育这一价值体系生长的社会环境,让这座城市的精神得以延续。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



《城市的精神2:包容与认同》

[加]贝淡宁 [以]艾维纳 主编

重庆出版社



作者简介


主编

贝淡宁

Daniel A.Bell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与苏世民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希伯来大学的研究员。其著作包括《贤能政治》《城市的精神》《中国新儒家》《超越自由民主》《东方遭遇西方》《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等。

 

艾维纳·德夏里特

Avner De-Shalit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马克斯·坎佩尔曼民主和人权研究所所长,拥有牛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问题、贫困、不平等和城市问题,著有《人民的劣势和权力:在怀疑时代讲授政治哲学》。

 

内容简介

 

全球著名政治学者贝淡宁和艾维纳在成功合著《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一书后,为展示世界更多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核,他们联合全球十五位知名学者及媒体人,深入研究自己常住或常往的城市的历史、人文和现状,写就成《城市的精神2:包容与认同》。所选取的十四个城市,既包括中国的上海、曲阜、青岛、成都,也包括具有全球联系和远大抱负的世界城市如东京、孟买、迪拜等,还有一些特色小城市如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这些城市规模上各有不同,却都有独树一帜的身份。


在《城市的精神2:包容与认同》中,学者们以个人经历为基础,在大量阅读资料的同时,以“漫步城市”这种方式获得的感想和对当地居民的采访和讨论为创作素材,力图描绘出更为全面的城市特性画卷。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此时此地”的现场经历以通俗易懂的笔触表达出来,引人共鸣,发人深思。




点击  阅读全文  即可购买

《城市的精神2:包容与认同》


更多 好书 推荐给你




新书上架 | 《东方历险记》&《上锁的房间》

好书推荐 |  你的快乐从何而来?


不可错过的好书 | 蒙元帝国的“世界体系”


书讯 | 76号特工总部:抗战期间汪伪特务的组织与活动


书讯 | 冒险的智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