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一直是学术的同义词,当你听到这个城市的名称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术。虽然学生人数不是很多,但牛津大学却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大学之一。
在这样的大学里学习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我们跟着笔者一起去牛津大学转转吧~
学习:研究的适当气候
撰写博士论文时,一个在以色列读本科时的朋友来牛津找我玩。他随我旁听了一门被称为“星球大战”的课,上课的三个老师:杰拉尔德·柯恩、罗纳德·德沃金和德里克·帕菲特(Derek Parfit)都是各自领域最杰出的明星学者,他们的研究途径具有竞争性,甚至有点对抗性。几十个学生拥到万灵学院的图书馆房间,我不记得这三个明星中的哪一个在讲课,又是谁被“杀掉”了(我们用这个词来描述老师被同事进行哲学批判),但是这肯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走出教室,激动的朋友提到他不喜欢万灵学院的建筑,觉得它过于灰暗和咄咄逼人,令学生感觉到自己渺小得像蚂蚁。朋友的话让我想起在聆听我崇拜的教授时经常出现的感觉,即我觉得自己一钱不值,可能永远也不会有出息,根本无法成为伟大的哲学家。但是,这位朋友没有让这种感觉干扰他的勃勃雄心。回到我的宿舍后,他告诉我他决定申请来牛津留学,后来他成功了,如今是一个杰出的哲学家。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不喜欢灰色的石头塔楼。《柳林风声》(The Wind in the Willows)的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Kenneth Grahame)就喜欢这种建筑风格,声称自己常常“从漂亮的灰色哥特式风格建筑和泰晤士河清凉和僻静的河岸”中获得灵感。那么,这些建筑吸引这么多学生和学者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艺术家、小说家和偏才、怪才会受到这个城市的吸引,而不仅仅是因为牛津大学?
当我问科学家、哲学家和学者这些问题时,发现理想的环境和学术研究的理想条件等并不存在共识。他们多数相信要进行研究,尤其是硬科学的科研,需要舒适的条件、配备完好的实验室、高质量的电脑、优秀的研究生和研究助手等,或许也需要来自同一研究领域的同行的挑战。
但是,对学术积累和教学,他们相信所需要的是安静、大量的闲暇时间、合作(而不是竞争)、喝着咖啡或者啤酒的非正式讨论以及与同事或学生在公园里的散步。实际上,许多第一次来到牛津的游客都对它的安静和激发灵感的魅力印象深刻,“世界在这里似乎放慢了脚步”。古老建筑和开放公园的融合,衣服皱巴巴的学生们在街上散步聊天,众多的酒馆、书店、音乐店等,都创造出一种安静的气氛。除了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学生群,你还能感受到一种宽容和多元主义的氛围。投身于牛津惊人丰富的过去、漫长的学术历史和杰出的文化成就之中,你会发现,相信学习重要性的学者,他们把自己的自由和闲暇时间看作国家特许的权利,他们的天职就是学习、思考和教学。
很多人都觉得牛津大学如果放在其他任何地方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我问他们:如果你把牛津大学,连同它的学生、老师、实验室、图书馆一起搬迁到一个拥有一流设施的现代化城市,它还同样是优秀的大学吗?还会同样好吗?大部分人毫不犹豫地说不会。我想他们的意思是,让牛津大学变得美好和特别的神秘因素是它的环境、它的历史建筑以及整个牛津城。在我看来,牛津让人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有助于思考和研究。一个著名的法学教授约瑟夫·拉兹曾经告诉我,牛津不是一个真实的地方——或许他是正确的——但它仍然能散发出强烈的亲切感。
牛津大学通过它的导师制建立起了这种亲切感,它把面对面的教学推向极致——虽然这种制度并不是非常有效。12如今,多数大学都采取了“面对面”的教学模式,老师站着给50—500人的一班学生上课。但是,牛津仍然忠实于导师制度,最多三个学生一起和老师见面。曾经写过互联网、电子通讯和虚拟社区造成“距离丧失”的经济学家尼克·克拉夫(Nick Crafts)认为,距离的死亡被极大夸张了,表明某些活动除非在此刻此地发生,否则根本就无法进行。他认为,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必须是面对面的,否则很难有效率。
这座城市及其结构合起来创造了一种被称为“牛津”的精神体系,其唯一的目的是支持和鼓励学生和学者对学习和知识的追求。比如,1668年开业的谢尔登尼亚剧院现在仍然被用来上课和举行大学的礼仪活动(可以用合理的价格买到精彩音乐会的门票,建议去看看)。
▲ 谢尔登尼亚剧院
这座富丽堂皇的剧院的天花板由32块镶板组成,其设计是为了使人产生开放的天空的幻觉,描述了“科学和艺术战胜了愚昧无知”。我们一家人在牛津度假时,孩子们上的“菲儿和吉姆”小学15为牛津精神提供了另外一个例证。该校有一个规模很大的运动场,孩子们可以在一望无际的草坪上踢足球(在美国被称为英式足球);学校的教室面对这些开放的空间,光线充足,学生们觉得学校就像自己的家;学校鼓励学生走路或骑自行车上学,而不是父母开车送孩子上下学,老师说,这是社区学校,我们应该尝试步行上学。我的孩子现在仍然记得这是一个给他们力量和勇气的好地方。确实,当我试图解释牛津的氛围有助于研究时,我真实的意思不过是它是一种促进性的氛围,也是一种力量。
▲ 牛津大学也是电影《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主要取景地之一
我曾经和在牛津布罗德街“内空间商店”工作的一个年轻妇人聊天。她生于非洲,如今住在牛津南部。我问她:“你喜欢牛津吗?”她面带微笑和歉意地回答说:“只有晴天的时候。”我表示同情地说:“我知道你的意思。”当我作为学生第一次来到牛津时,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学习的最佳环境。但那是在9月,白天晴朗,天空清澈,到了12月,我就感到了沮丧忧郁。我与当地人谈到这个情况时,他们只是理解地笑笑说:“这是牛津忧郁症。”那时候,我不再感到这个氛围有助于学习了。著名政治理论教授和我尊敬的导师大卫·米勒曾经取笑说:“牛津一个星期基本不可能有两个晴天。”我在牛津问一年前从沙漠气候地区来到牛津的学生,下雨天是否让他感到厌烦。他说:“是的,有点儿。不过,这里不是有很多酒馆吗?”我们都笑了起来,这次他以严肃的口气补充说:“更不要提音乐会、剧院和歌剧了。”既然不能控制天气和气候,牛津就选择提供给学者,让他们的思想繁荣发展成最好的思想的文化气候。
——文章摘自《城市的精神 : 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修订本)》
(图片 : 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
▼
《城市的精神 : 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修订本)》
[加]贝淡宁 [以] 艾维纳著 著 吴万伟 译
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55.00元
内容简介
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全球,人类正在经历高度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落脚城市,漂泊和乡愁成为人类共同的命运。城市不仅要成为人们的生存空间,更要担负起安顿人们心灵的重任。当我们脱离乡土,如何在都市丛林中寻找归属感?如何在城市中成就自己的美好生活?
▼
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
《城市的精神 : 全球化时代,城市何以安顿我们(修订本)》
更多 好书 推荐给你
一只猴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录完莎士比亚全集?看这本书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