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9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净空老法师:我没有弟子只有听众,学印光大师一生不给人剃度

2016-11-13 中国弥陀村

点击上方蓝色[中国弥陀村]关注;或点左下角[阅读原文]收藏;即可直达中国弥陀村全能修学网址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w0339ho50i9
http://v.qq.com/x/page/w0339ho50i9.html


摘自净空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381集  

2016年10月10日 讲于 英国 


佛法跟自己的生活、事业、待人接物不相干,白学佛了

 

  【解】“驶急”。“驶”者疾速。“急”者紧急、急速。

  那是什么?求道心切,老师昨天讲的有没有听明白、有没有落实在生活上,那叫“真修行”。听到佛法,而佛法跟自己的生活不相干、跟自己的事业不相干、跟自己待人接物都不相干,那不叫白学了?!学了真管用,你真用上,法喜充满,真快乐!

  所以无论是讲经、是修观,还是修定,甚至于背诵经典、研究讨论,这些课程大概都是在下午,托钵之后把这些餐具都洗干净、都放好了,这时课程就开始了。

  世尊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有次第,首先讲《阿含》,小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办小学。小学多久?十二年,扎根教育。

  我们今天小学六年,佛陀的小学十二年;我们的中学六年,佛陀的中学八年,讲《方等》。

  再提升,大学,现在的大学教育,本科三年、四年,一般都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的本科二十二年。

  最后八年那是研究院。


  大学,学生称“菩萨”;中学,学生称“阿罗汉”、称“辟支佛”。小学毕业就证阿罗汉果;大学是菩萨;从大学提升到研究所就成佛,或者我们称他“法身菩萨”,那都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所以,你要把这个搞清楚、搞明白了释迦牟尼佛是什么宗教?他跟一般宗教不一样,他是教学,他是学校,依照佛的教诲,这就是经律论这些典籍修正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这意业的行为、心理行为,修正我们的言语,、议论,修正我们身体的动作,一举一动合乎规矩。最重要的是心清净。


  我们的经题,上半段是讲的果报,下半段讲修行。先说果,后说因,这是佛法常见的。为什么说果?你喜欢,然后就告诉你,你想得这个果,你应该怎么修。《无量寿经》的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果报。“大乘”是智慧,圆满的智慧;“无量寿”是德行,最究竟最圆满的德行,无量寿,谁不欢喜?!你要不要智慧?你要不要福报?真正的福报是无量寿;“庄严”是一切都美好,一切都称心如意。


  学佛有什么好处?好处就在这里,经题上就表现出来,怎么修法?“清净、平等、觉”。“清净”是阿罗汉,是佛教的小学,重视清净心;“平等”是大乘,“方等”、“般若”是大定;“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成佛了。

  我们也可这样看法,“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是佛。这三个学位。怎么样才拿到这个学位?“清净心”拿到阿罗汉的学位;“平等心”拿到菩萨的学位;“大彻大悟”拿到佛的学位。这是佛教三个学位的名称,人人都可以拿到,人人都应该拿到。要用什么方法?那这段经文很重要,这个里头六句、二十四个字,这很重要!

 

父母希望孩子成绩好、比别的同学强,这竞争的教育不好

 

  我们看念老教导我们的:

  【解】“外若迟缓,内独驶急”者,指其表现于外者,宽缓安闲,浑若无事。

  你看他多自在,这是外面。中国《论语》里头记载孔夫子学生对老师的赞叹是实在的,不是假的。孔子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你看他,你能看出他“温良恭俭让”,跟这一句对照起来看表现于外面的,夫子是温和、善良,你看这里“宽缓安闲,浑若无事”。若无其事,悠闲自在,夫子讲得更具体,温和、善良、恭敬,对人、对事、对物,你看到他恭敬,节俭、谦让、谦虚,样样都能让人。“让”是不争,争不好。

 

“儒”跟“道”都没有讲竞争,“佛”也没有讲竞争

 

  外国人,我早年在美国看到信徒家里的小朋友上幼儿园,父母都教小孩要竞争,不能落在别人后面,所以小孩从小压力就很大。父母希望他成绩好、希望他样样都比别的同学强,这个教育不好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小孩教“忍让”,从小就要教;“忍让”再向上提升——“谦让”,谦虚、谦让;再提升——“礼让”,从小让到底,没有跟人争的。所以这个社会哪来的斗争、哪里来的战争?不可能。


  在斗争、战争到处都发生,处处都是战场,怎么得了!人活在这个世间,争、竞争,多苦!多辛苦!争到又怕丢掉,所以争也苦,不争也苦。老祖宗不是这样教给我们的,儒跟道都没有讲竞争,佛也没有讲竞争。如何能在一生生活当中过得安闲无事?与人无争,与于世无求,安然无事就得到了


  生活所需很少。真正学佛生活简单,一天吃一餐饭。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看到他老人家一天吃一餐。他告诉我,他从三十岁的时候学佛,一年多他就学“日中一食”,所以“日中一食”他几十年,吃得很少;工作量是普通人五个人的工作量,也就是说他一个人所干的事情是五个人干的,他全包了,没有助手。一餐行吗?


  我跟李老师的时候我三十一岁,三十三岁出家,我那个时候吃两餐,晚上这餐断掉了,没出家之前就断掉了。所以从两餐进入到一餐不难,我吃两餐吃了有二三年,我就吃一餐,学李老师,但是我的一餐比他吃得多。他山东人,喜欢面食,告诉我,学佛的人一天一餐、两餐,面食营养比稻米高,他劝我吃面食,我每天小馒头要吃三个,一块钱一个,一餐饭要三块钱;老师只要两个,他一餐饭两块钱,台湾钱。台湾钱,美金一块钱换台湾钱好像那个时候三十四块。你就想想老师一餐饭只要两块钱,一个月六十块钱。六十块钱大概只有美金一块半,你说他自不自在?生活太简单、太容易了,满心的欢喜。我一个月伙食要九十块钱,他六十块钱解决了,这我赶不上他。我是吃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他,老师问我,身体怎么样?我说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远做下去,一生不求人,人到无求品自高

  你妄念多,希望得到的很多,那很苦!统统放下,一点点我们生活就能够很正常的活下去,好!

 

我没有弟子只有听众,学印光大师一生不给人剃度  

 

  三十三岁出家,我二十六岁学佛,到三十三岁出家,七年。这七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了十三部经,这十三部经都能讲。这里面有《金刚经》、有《普贤行愿品》、有《阿弥陀经》。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就接受一些居士道场邀请我讲经。讲经,教学相长。


  受戒之后感觉到这十三部经不是大经,我再回到台中跟李老师住满十年学两部大经。《楞严经》学圆满,从头到尾我听他讲一遍,我也能讲一遍。以后学《华严》,《华严》是经典里面最大部头的,我听他讲,八十卷我听他讲第一卷,第一卷听完了,后面我都能讲了。


  我离开台中回到台北,在台北讲《华严经》,一生教学讲经,乐此不疲。

  没有给人剃度。所以人问我:你有没有弟子?没有,只有听众。尤其是最近二十年,我们用网路、用卫星电视,这个工具好,所以听众很多,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我才有清闲自在。这是我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一生没有给人剃度过,为什么?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人的根性不如过去。善根、福德、因缘都不能跟古人比,你要剃度你要负责任。


  所以我这一生只有同修,我们共同来修学佛法、共同来学习净宗,不敢给人剃度。他要能成就,依古人为师就好,这也是李炳南老居士教我的。我们自己真能成就,真有这个缘分,可以。;我们没有这个缘分,没有寺庙、没有道场,到处流浪,所以这个事情不能做。我们要自己这一生当中真正过到诸佛菩萨、古圣先贤这读书乐、教学乐。

 

学生能不能成就就看是否“老实、听话、真干”

 

  学生能不能成就,实在讲,只要你具足“老实、听话、真干”,你肯定有成就。印光大师一生没有道场,这是我跟他学的。为什么?有道场你要管人、你要管事、你要管钱,就完了。你能不生烦恼吗?你能天天法喜充满吗?做不到。喜乐对人有真正帮助,人一生快乐;喜乐,不容易衰老,健康长寿,念念为人、为正法。


  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他可以收徒弟,那个时候善根深厚的人多。

  今天善根深厚的人太少了。跟我,真正发了大心跟着我,跟个一年二年走了,很多!我看到这个情形,我还敢给人剃度吗?不给人剃度这正确的。我们要学海贤,这一句佛号认真好好的把它去念,将来往生不必要人助念,跟他一样,我自己念佛就走了,这是我们的好榜样。所以表现在外面的“安闲无事”。

  【解】但其内心则精进不已,念念相继,心心无间,不令剎那失照,故云“内独驶急”。


  “刹那”是念头断了。短短的时间,一分钟、一秒,这念头断了。念头断了生什么?妄念起来,这就错了。一定要照顾好前念灭后念生,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绝不叫它暂时中断,这个人叫“真精进”。这样念佛功夫三年,就能够证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得到之后真有“戒定慧”的功夫。


  向上提升,“事一心不乱”,为什么?这个提升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不是生“凡圣同居土”,而是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里面是四果罗汉他们修学的处所。

  如果再向上提升,提升到“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当然是最好的。

  生“实报庄严土”,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报身。如果是六道凡夫“功夫成片”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地位很低。


  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四土、三辈、九品”,像一个圆满的学校,有研究所、有大学、有中学、有小学,但是无比殊胜的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到那里确实有等级,但是待遇是圆满的、待遇是相同的。生活待遇跟等觉菩萨平等,用等觉菩萨的标准让每一个往生的人,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是等觉菩萨待遇,这还得了!


  兜率内院的待遇,智慧、神通、道力都跟等觉菩萨差不多,所以他有能力到十方诸佛刹土去参学、去供佛、去闻法,像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是现无量身、分无量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阿弥陀佛的本事,分身也分无量身,像阿弥陀佛一样到十方诸佛刹土去供佛、去闻法。这个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从来没说过,只有极乐世界有。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可以说等于成佛。距离成佛很遥远,等于成佛。佛的智慧、佛的德能、佛的神通、佛的快乐全有,这个太难得了!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你能不去吗?我们今天想去,可是又不愿意离开此地,那就是什么?对此地没认识清楚,对极乐世界也没搞清楚。你要把这两边统统搞清楚之后,态度完全不一样了。

 

“和”不起来的原因是没“根”

 

  我们再看底下的解释:

  【解】“容容”者,和同之义,不立异也。

  “和睦”、“同心”,什么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起心动念,是法身菩萨的“同心”;如果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是菩萨的“同心”,跟菩萨“同心”;还有分别、没有执着,跟阿罗汉、辟支佛“同心”。要学,“和”重要!

佛教给我们“六和”,第一个,“见和同解”,这个要学佛。我们对于宇宙,佛法讲“遍法界虚空界”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宇宙。


  “万物”、“万法”同体,同是一个自性所生的。谁的自性?自己的自性,这是“六和”的根本。怎么个“和”法?“同体”,从这个地方建立“六和”,没有这一条“和”不起来。你看“六和”大家都知道,你就是“和”不起来。不但跟你家人不和、兄弟不和、团体不和,没有一个你能做到“和”,为什么?你没“根”。

  什么人才能修“六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有资格修“六和。没有“诚意、正心”凭什么“和”?


  那怎么样修“诚意”、“正心”?那就得“看破、放下”。看破”是《大学》里所说的“致知”。“看破”是“致知”;“放下”是“格物”。


  佛跟儒、跟中国老祖宗、古圣先贤完全相同。所以我说,我们的文武周公、孔孟老庄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称他们作“佛陀”、“菩萨”;释迦牟尼佛要是生在中国,中国人称他“圣人”。两处称呼不一样,他们是同等的层次,他们的大彻大悟是同等的、平等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再回头去看看其他宗教的经典,你细细的看一遍,也是同等境界,这才恍然大悟。

 

“六和敬”是修大福报,一定搞宗教团结是修大福报

 

  我在日本讲经,去访问过中村康隆老和尚,那一年是他一百岁。我去看他,见面他就告诉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给我说这么一句话。他的徒弟桥本,我离开的时候他送我到大门口告诉我,他说:老和尚今天给你说的这句话,一生当中我们从来没听说过,他为什么要跟你说?我在搞团结宗教,他在鼓励我。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他说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说得好,说得没错我们有这种认知才能够入“六和敬”;你要没有这个认识,对这个事实真相不了解,没法子“和”。


  真正晓得遍法界虚空界就一个自性,是“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整个宇宙一切万事万物都是这个“体”变现出来的,所以什么关系?“同体”。

  经上常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没条件,都是爱,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怜悯;“悲”是怜悯。众生在受苦,众生受苦是自己受苦,众生得乐是自己得乐。这一点确实佛法讲得最清楚、最明白。


  【解】如后汉《左雄传》曰:“容容多后福。”

  福相就是“和同”。真正与众生同体,自然就能和睦相处、就能包容。能包容、能相处、能生慈悲心,这个人当然“后福无穷”。要不要?“福”里面包括着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都是“福”,所以你要会修福。


  六和敬”是修大福报,一定搞宗教团结,一定要把那个宗教跟自己的宗教看成一体。为什么会有两个?因为众生根性不一样。他喜欢耶稣,就现耶稣的相;他喜欢观音,就现观音的相。自己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陀就有应。佛陀自己没有动一个念头,我要现什么样身,我要讲什么法,没有,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讲经教学也没起心动念,妙!妙不可言。他讲的话是从自性流出来的,自性流出来我们叫它做真话;我们讲话是从阿赖耶流出来的,阿赖耶是假的换句话说,我们说话是假话,佛与法身菩萨是真话。


  这句话好!“容容多后福”,你要财富、你要聪明智慧、你要健康长寿,你要多包容,你才做到;你不能包容,做不到。这一句还不是出在佛经上的,《后汉书》里头的。



每日全球同步念佛及早晚课

🎦早课是提醒☞晚课是反省

九宫念佛法

🎦九宫观位念佛法(九宫念佛法、十念自性成)

大同之治 诚信利生

🎦实现大同之治的根本方法(三码合一诚信系统)


若您是莲友或家人!

请笃行老实、听话、真干!止语!听经!念佛!每日做好定课和散课!

落实五大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学佛学菩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忆佛念佛!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记住净公恩师的话,每天三件事《念佛、听经、做好事》,把修行功德普皆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苦难众生,愿与众生共同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同生净土,圆成佛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