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本高出一倍多,他如何比别人赚得更多?

非常姐 直通三农经济 2022-10-27

作者 /酸奶 

        紫菜,一种神奇的食材。

        它既不是植物,又不是海鲜,却在海产品中拥有着主流地位,一统中日韩的餐桌。它味道鲜美,甘甜微咸,无论包饭做汤,都带着“海的味道”,让喜欢它的人们欲罢不能。

        作为世界上产值最高的栽培海藻,紫菜的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我国是紫菜三大主产地之一,2020年紫菜海水养殖产量升至22.2万吨,同比增长4.57%。

        福建霞浦,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却是“中国紫菜之乡”。霞浦紫菜是唯一收录进《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福建特产。目前,霞浦县的紫菜养殖规模已近10万亩,成为了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

        霞浦人把水深10米以内的海称为内海,而10米以上的叫外海。

       以往最常见的紫菜养殖方式,是在内海的滩涂上插上毛竹竿,涨潮时紫菜浸在海水中,吸收养分;退潮时,紫菜能晒到太阳,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循环往复,每茬紫菜间隔20天左右就可采收。大约能收4-5茬。


TIPS:

        紫菜按次数收割,收割过的紫菜可以再生长。一般来说,按收割先后分档次,包括:头水、二水、三水......末水。每年首批收割的紫菜称为头水紫菜,口感鲜嫩,价格最贵。之后按照次数,品质和价格逐渐下降。


        紫菜养殖周期短,在内海养紫菜每亩的收益不少,可以达到1.8万元。但内海的养殖面积有限,每家每户最多养个三四亩。2000年,霞浦县的养殖面积达到两三千亩,就没了上升空间。

        当地区产业发展到一定时期,要突破瓶颈。改变,才是关键。

        实际上,霞浦县外海区域广阔,风浪大、潮流通畅,正是适宜紫菜生长的环境。

        可外海养殖紫菜,有许多难题。区域面积大,需要的育苗量非常高;插竹竿和挂苗绳的难度大,收割也不容易,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更多。当地的养殖户们一算,这比滩涂养殖紫菜的成本高出一倍多,还要面临未知的风险,便都不愿意尝试。

        包文毅却看到了其中潜藏的商机。他在霞浦拥有500亩水深13-14米的外海区域。

        紫菜苗最怕高温,在内海,收割几次后,温度升高就不能养了。但是外海的水温上升会缓半个月左右,可以多养一两茬。并且外海养殖面积大,如果能够满足育苗量,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即使养殖成本上涨,多收的紫菜仍然能带来更高的收益。


改育苗

        在当地,传统的育苗方式是排养。把贝壳一个个依次排开,每一个贝壳上的果孢子都能够有充足、均匀的光照,促进生长。

        虽然排养育苗数量有限,一平方水体只能培育一亩的紫菜苗。但滩涂养殖紫菜面积小,每家最多几亩,大家也就习惯依据排养育苗量下苗。

        但实际上,一亩养殖区域能容纳的紫菜苗量是当时一亩实际投入苗量的4倍左右。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大量育苗,那么单位养殖面积内苗量能提高,产量也能大幅提升。

        包文毅的500亩外海水域大约能养殖原本面积2000亩的苗。

       育苗室的水体面积有限,排养单位面积利用率低。为了达到如此大的育苗量,包文毅采用了一种挂养的方式。

        把贝壳钻孔,再均匀地串起来。为了让果孢子充分吸到收光照,不仅要时不时挨个清洗贝壳,还得经常给它们翻绳子。这样一来,需要的人工成本自然就高了。

        但挂养的贝壳是立体培育,占用的水体相对更小,一立方水体能培育原本4倍的苗。满足了外海养殖的紫菜苗需求,也大大提升了单位面积产量。


改养殖

        决定紫菜产量有一个重要因素——干露时间。干露时间在每天8小时左右,紫菜的产量最高。而这些竹竿和绳子,就是保证干露时间的关键。

TIPS:

干露时间是指因退潮或其它原因,紫菜脱离水面,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外海插竹竿比滩涂困难很多。水更深,浮力增加,所需的竹竿又更长。包文毅采用16米长、150斤重的毛竹竿,4个人相互配合往下踩,插进海里3米,起到固定作用。


        成功插上竹竿后,包文毅又通过标记竹竿记录潮涨潮退的时间和高度,找到了保证8小时干露时间的最佳绑绳位置。


        接下来,他又发现,当地原本多用鱼鳞状的苗绳。养殖密度高,其实并不利于紫菜生长,一亩最多产700斤。

        他的育苗量提升以后,为了保证紫菜苗能够更充分地接收光照、良好生长。他将苗绳改为了一条一条的,相对来说降低了密度,却能更好地保证产量。

        虽然过程中的成本增加了,但凭借着育苗和养殖的技术突破,在外海养紫菜的第一年,包文毅的紫菜亩产量就达到了2000斤,是过去在滩涂养紫菜亩产量的近3倍,每亩利润能增加7000元。


改加工

        养殖户们见包文毅成功了,纷纷开始尝试外海养殖紫菜,霞浦紫菜的产量越来越高。到了2016年,霞浦县的紫菜养殖规模将近7万亩。做紫菜加工生意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从海里收割的紫菜,经过人工挑选、清洗、装盘和烘烤,就变成了常见的圆饼紫菜。

        市面上的紫菜规格大多为50片一斤的厚圆饼。这是因为加工紫菜,圆饼越厚越好烘干,而薄圆饼在烘烤时,温度高容易黑底,温度低又难以蓬松。

        2016年,包文毅接到了一批规格为120片一斤的圆饼紫菜订单。别的工厂都做不了,他却认为,如果能掌握薄圆饼紫菜的加工技术,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各种规格的紫菜,就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客户。


        经过数次试验,他发现,烘干温度达到70度,并通过风扇让空气内外循环起来。烤出来的薄圆饼干度合适、不黑底,不破洞,品相质量都很好。


        掌握薄圆饼紫菜的烘烤技术后,包文毅根据市场需求,做出了十几种不同规格的圆饼紫菜,最薄的可以达到0.15厘米。通过市场、商超、线上销售,实现了紫菜全年供应。并且,包文毅还开发了包括即食产品在内的20多种产品,进一步打开了市场。


        凭着敢于尝试,敢于改变的精神,包文毅的生意越来越火,还带动了霞浦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们外海养殖紫菜。如今,他的企业年销售额已破亿。自己获得财富的同时,也为地区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动力。

往期回顾


扩展阅读:


👇完整视频请点击“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