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天然“大毒物”,吃完“百鲜无味”、赚钱“贵不数鱼虾”

非常姐 直通三农经济 2022-10-27

                                                                      文/金子


“不吃河豚,焉知鱼味?吃了河豚,百鲜无味”

“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

“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

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吃完河豚后,都沦陷了。其他鱼,在河豚面前也失了颜色。没办法河豚就是“鱼中之王”、“人间至鲜”般的存在。

这道“nao”河豚,汤汁浓稠,胶原蛋白裹着蒜瓣一样的鱼肉,入口嫩滑,肉质Q弹,绝了!

这份“nao”河豚出品自河北唐山的曹妃甸。“nao”就是熬,甭管是北方的“nao”,还是红烧河豚、河豚刺身、浓汤河豚……无论怎么做,都 爱了爱了!难怪自古就有“拼死吃河豚”的人。

河豚不是日本的专属,其实中国的河豚资源非常丰富,沿海一带几乎都有河豚。从辽宁到广东沿海,共生活着30多种河豚,但我国主要养殖的河豚是两个品种:暗纹东方鲀和红鳍东方鲀。

其中,江苏扬中、广东珠海等南方河豚产区以淡水养殖暗纹东方鲀为主;而河北唐山、辽宁大连等北方河豚产区以海水养殖红鳍东方鲀为主》。

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海域,地处渤海湾一角,属于湾中湾,这里常年波平浪静,水质肥沃,自古就有河豚繁育栖息。这里出产的红鳍东方鲀,鱼体肥满、肉质细腻、滋味鲜美。和南方淡水养殖的暗纹东方鲀相比,个头儿是它的两到三倍,最大的可以达到两斤半左右。

现在,曹妃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红鳍东方鲀生产、出口基地。年销量还占到了全国的 60%以上,一年卖出3亿元,成为一项富民产业。





01

“发财的机会到了”


中国的河豚养殖产业发展,有一个分水岭。

2016年,农业部办公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

在那之前,由于食用野生河豚中毒致死的事件偶有发生,基于安全的考虑,从1990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河豚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不得加工制作新鲜河豚等规定,业内都管这个规定叫“禁食令”。在禁食令的约束下,中国的河豚业发展一直处于一个灰色地带:允许养殖,但是不允许国内销售。所以,国内的河豚养殖企业只能出口。

而实际情况是,虽然野生的河豚鱼带毒,但是在人工养殖环境下,已经养了30年了。它的检毒技术已经完全过关。

那些年,唐山养殖的红鳍东方鲀也不例外。不能发展国内市场,只能选择出口日韩市场。但出口就会被屡屡压价。

2016年,国家颁布的“有条件地放开养殖经营河豚鱼”的新政,给河豚产业松了绑。

很多在背后经营河豚餐饮的饭店终于能够光明正大的经营,经过多年研究表明,养殖河豚的毒性含量明显降低,且经过无毒加工处理,可安全食用。

近几年来,有关河豚的餐饮店数量也慢慢增长起来,2016年时,河豚餐饮店数量仅有几百家,而到了现在,河豚餐饮门店数量已经增加到了2000多家,三年时间增加了近两千家。

政策释放出的巨大红利,让从事河豚产业的人们兴奋不已,他们觉得“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唐山的产业能人甚至直言:

“发财的机会到了!”

按照规定,河豚只有皮、肉、和骨头允许上市。曹妃甸人就将河豚去掉内脏、鱼鳃、眼睛后,推向了市场。

政策是放开了,但“拼死吃河豚——一命搏一命”的固有观念还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为了让消费者不再惧怕吃河豚,曹妃甸的产业能人们一方面抓生产,一方面还要去科普。

为此,有人开河豚馆,可目的并不是赚钱。而是进行科普,陈列各种河豚标本,还有活鱼展示。

除了科普河豚,就是开发河豚菜品、培训河豚厨师。现在,唐山有的餐馆已经开发出了70多道河豚菜品。而通过培训交流,红鳍东方鲀这道美食被各地厨师带回了家乡。





02

游曹妃甸、吃河豚鱼


在曹妃甸区水产业发展中,河豚养殖始终是曹妃甸区水产发展最有特色的产业。而十里海养殖区则是曹妃甸最大的河豚养殖基地。

最初的十里海并不大,只有区区60户人家,不到200人。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渔村,现如今凭借河豚而闻名,甚至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因为它发展出了一个“河豚小镇”。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路子。

这个以河豚美食为主题的旅游小镇,遍布着餐馆、民宿,连3D壁画都是跟河豚有关的。融养殖、垂钓、渔事体验、餐饮、特色民宿、文化体验、儿童拓展等多功能为一体,吸引着来自京津冀的游客。

在河豚原产地吃河豚,既好吃价格又低。更有趣的是,他们把唐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跟河豚结合到了一起。

河豚面塑,给游客带来很多惊喜。还有野菜馅的河豚包子。一个餐馆每天包两三百个,依然供不应求。

此外,在政府的助力下,这里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曹妃甸河豚美食节”,把更多游客请进了小镇,品味河豚。现在,十里海的200多个村民几乎都从事河豚相关产业,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以上。




03

  把自身优点发挥到极致


唐山产的红鳍东方鲀,在市场上竞争的优势在于个头儿大、肉质好。为了把这个优点发挥到极致,当地的能人们进行了一系列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

首先是降低密度。原来,一亩池塘的河豚苗投放量通常是五六十尾。现在,有的养殖户把密度降到了二三十尾。

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如果每亩池塘养殖50尾,河豚的规格只能长到一斤六七两。而河豚是凶猛的海水鱼,活动范围大,低密度的生态养殖模式给河鲀提供了充足的生长空间。鱼养的少,饵料投喂的也少,保证了良好的水质,所以,河豚自然生长速度快。投放二三十尾后,河豚的规格能长到二斤三四两左右。

河豚低密度养殖,投入成本低,养成规格大,利润反倒还比原来多了20%。

其次是套养海蜇。海蜇是一种大型的水母,套养海蜇,不仅能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河豚生长。

曹妃甸海域也是著名的“红皮海蜇之乡”。鱼池里产生的残饵和粪便,容易繁殖出大量藻类等浮游生物,污染水质。而这些浮游生物正好是海蜇的食物,海蜇的入住,更好的保证了水质,也提高了河豚的生长速度。

现在“唐山河鲀”养殖面积达到了 4 万多亩,年销售额达3 亿元以上,产业带动养殖户 5000 多人增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国内河豚产业的前列。

终于,在京津冀的家门口,也能实现河豚自由了。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