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奋进•粤精彩⑪|破解教师教育难题,广东“新师范”究竟新在哪?
编者按
从九月起,“广东教育”“广东教育传媒”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粤奋进•粤精彩”系列新媒体报道,通过走基层、说改变等方式,全面反映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各具特色、多点开花的新局面,及时推广各地各校最有突破、最有亮点的好举措。
“粤奋进·粤精彩”系列最近三期回看↓↓↓
《粤奋进·粤精彩⑧|健康第一!让孩子爱上运动,广东放出这些大招》
《粤奋进•粤精彩⑩|各显神通!看看“新工科”建设有哪些“广东特色“?》
致力于破解教师教育难题,广东率先提出“新师范”建设,正在逐渐形成教师教育广东新模式。
师范院校不仅是教师成长的摇篮,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支撑了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8年1月,省教育厅出台《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十大重要举措和三大保障措施,着力建设广东特色“新师范”。5月14日,省教育厅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新师范”建设工作推进会。
广东“新师范”建设工作推进会
我省提出的“新师范”建设,是精准对接我省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而形成的解决教师教育存在问题的广东新方案。这个新方案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我省教育资源不平衡和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滞后于教育事业发展等问题,探索破解难题的路径和方法;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我省教师教育招生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测方式等机制,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这既是对传统教师教育的继承,更是对当前教师教育的超越。
广东“新师范”建设究竟“新”在哪里?
加强师德养成
把好教师队伍入口关
01
新教师正在接受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师者,人之模范也。”
我省各师范院校始终把热爱教育事业、培养良好师德作为高素质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来抓,并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比如,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校长请进师范院校课堂,采取公益支教、志愿服务等方式,提升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发掘、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弘扬当代教师风采,大力宣传爱岗敬业的新时代优秀教师形象。
华南师范大学从2013年起连续6年承担“国培计划”师德培训者并成为示范基地,围绕“关怀伦理理念下温暖的师德实践”设计课程,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师德国培模式。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设计师德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持续开展“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落实基地校“育爱365”行动方案与“未来教师爱心筑梦”志愿服务行动方案等。
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02
协同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启动仪式
2018年4月,立项建设由华南师范大学等11所本科师范院校牵头,地市教育局和高职院校参与的“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实验区建设涉及11所开设师范专业的院校和全省21个地市,实现了教师教育工作主题的全覆盖,省财政专门安排奖补资金9000万元。
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是构建广东特色教师教育模式的重要载体。目前,华南师范大学已经与广州、中山、东莞、汕尾四市教育局签约协同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立项前期,华师深入广州、东莞、中山和汕尾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基础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对接地方教育发展需要。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负责人说:“这个项目旨在发挥我们的学科优势,与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发展机构和中小学校形成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协作机制,逐步成为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引领的服务区。最终目的是打造国家级教师教育示范基地。”
借力科技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03
“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
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举行
面对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深刻影响,我省在建设“新师范”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作为推进“互联网+”时代的教师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依托师范院校着手建设“省级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库”,打造连接教育主管部门、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的教师教育云平台。
比如,华南师范大学加紧建设华南教师教育大数据资源中心、广东教师数字化学习云平台和广东省未来教育研究院等若干具有领先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以“人工智能+教师教育”为引领,助推精准培养与培训中心和高水平师范大学、企业等单位深度合作,研发教师教育大数据智慧系统。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师教育迈向精确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智能研修”新阶段。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校长廖伟群说:“从事教育工作要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用科技助力教育,用科技推动变革,积极探索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
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
04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对我省师范院校办学的一次全面检验。
教育部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以来,省教育厅组织高校开展专业认证方案和标准的学习研讨,研究制订全省师范类专业认证方案,要求各师范院校将专业认证标准与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和各项教学建设结合起来,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突破口,重塑体系、落实保障、提高质量,推进教师教育振兴发展。
各师范院校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涉及的内容,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优化师范院校布局
05
根据广东人口基数大、基础教育教师需求大和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大的特点,广东迫切需要优化重组现有的师范教育资源。
在院校层次,结合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我省将师范院校分别纳入各类建设计划。支持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肇庆学院、韶关学院、嘉应学院等院校主要面向本区域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探索师范院校与职业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合作培养职教师资模式;引导华南师范大学与岭南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肇庆学院和韶关学院等高校开展教育硕士的联合培养工程。
在专业层次,鼓励高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扩大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招生规模,专项资助1000万元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加大音、体、美学科紧缺教师培养规模;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
实施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
06
我省从2018年开始实施粤东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公费培养、定向从教、期限服务”原则每年为粤东西北地区中小学培养一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学全科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
2018年有12所高等学校和50多个县(市、区)参与试点,招收本专科生近1600人。公费定向培养经费由省级财政统筹,在生均拨款基础上按照本专科层次每生每年2万元、教育硕士研究生层次每生每年3万元的标准据实安排给各定点培养院校,专项用于定向培养对象在培养院校基本修业期内免除学费、住宿费、实习实践费和发放生活补助费等,其中生活补助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由培养院校按照一年10个月逐月发放。
学生毕业后,由培养计划来源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规定对其进行面试或组织考察,按照“适合、就近、急需”的原则安排工作岗位。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07
第六届广东省本科高校心理专业
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
2013年,省教育厅创办了“广东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并将其纳入省级学科竞赛统筹,是10项纳入省级统筹的赛事之一。5年多来,约有50000余名师范生参与省赛,获奖学生超过10000人。
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省还鼓励高校开展优秀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校内二次选拔等方式单独组班,为培养专家、骨干型教师打下良好基础。如肇庆学院创办的未来卓越教师砚园班,确立“以职业导向为主体,兼顾学术导向和生活导向”的办学理念,实现 “选拔制、小学期制、双导师制、多学科制、研修制”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组建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部等新型教师教育机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制创新。肇庆学院于2013年正式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将全校师范生的课程设置、教学、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教育实践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工作全部统筹起来,实现了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真正一体化,极大地强化了教师教育的功能,也促进了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全省师范院校建设8个省级教师发展中心,加强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并组织学校修订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将师范生教学实践延长至一学期。肇庆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以及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教师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两年来到肇庆学院进行教师教育考察的国内高校达到200多所,发挥了很好的改革示范作用。肇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肖起清表示,“我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卓越化,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育人开放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师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继续努力完善肇庆学院教师教育模式”。
来源 |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教育杂志社
记者 | 韦英哲
统筹 | 黄日暖
从九月起,“广东教育”将推出“粤奋进•粤精彩”系列新媒体报道,及时推广各地各校最有突破、最有亮点的好举措,大家记得关注点赞哦~
“粤奋进·粤精彩”系列最近三期回看↓↓↓
《粤奋进·粤精彩⑧|健康第一!让孩子爱上运动,广东放出这些大招》
《粤奋进•粤精彩⑩|各显神通!看看“新工科”建设有哪些“广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