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浪地球》中的这些科学奥秘,可以这样讲给孩子听!

广东教育 2020-02-26

以下文章来源于科普中国 ,作者木辛君

今年的春节贺岁档,出现了一匹黑马,就是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新纪元的《流浪地球》。这部由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的同名电影,历时4年与观众见面。为了打造这部科幻电影,剧组做了大量的功课,整部电影对太空、航天、机械等有着丰富的表现。



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太阳将要发生氦闪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去往比邻的星系。电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一段旅程中。叛逆少年离家出走,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完成成长,几经曲折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


您有带着孩子看这部电影吗?在看电影时,当孩子提出了自己的不解之处,该如何给孩子答复的呢?


其实,在这部电影中,涉及的科学知识非常多,设定详实,且高度融入了剧情。


电影讲述的故事中,明知靠近木星有危险,为什么地球还要走这条路?为什么接近了木星地球就会被“撕裂”?


带着种种疑问和思考,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电影情节里的科学解读和科学背景,探寻这个电影故事中的科学奥秘!


01

为什么要去木星?


故事背景是这样的:太阳急速老化,不断膨胀,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人类为自己选了一个新的家园——比邻星(半人马座三星)。


比邻星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但质量只有太阳的八分之一


地球是个庞然大物,半径6371公里,重达59万亿亿吨。但人类造出了同样庞大的行星发动机,足以在5年左右将地球推进到逃逸速度(脱离太阳引力的最低速度)。


行星发动机示意图


但这个速度还远远不够。比邻星(半人马座三星)距离地球4.3光年,如果按照逃逸速度航行,需要7.7万年才能抵达,这实在是太漫长了!


即使行星发动机继续加速,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仍然不可行。于是人类想到了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令地球零消耗改变方向、提升速度,最后到达比邻星。




那为什么行星发动机不能加速到百分之一光速呢?这是因为行星发动机的能量来自“重元素聚变”。


02

重元素聚变有什么限制?


所谓重元素聚变并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在宇宙深处有不少恒星“巨无霸”,内部就在进行着重元素聚变。



重元素聚变的质能转换效率是相当低的。最乐观估计,地球要达到逃逸速度,也必须烧掉7亿亿吨的石头,相当于把全球的地面挖掉40米做为燃料;要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则必须削去地壳的一半。


如果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推动地球,那就借助精巧的轨道计算,利用天文尺度的力量——万有引力。于是人类将目光投向木星,这就是电影前半段上演的。


03

木星的引力弹弓是怎么回事?


航天中存在引力弹弓现象,利用它,可以令航天器零消耗低改变方向、提升速度,送达目标轨道。



引力弹弓一般发生在一对重量相差悬殊的天体之间。这里我们用木星(红色球)和地球(蓝色球)举个例子,如图a和图b所示。


地球以速度V靠近木星,而木星在轨道上以速度U运行↓↓↓


图 a 引力弹弓的示意图


足够靠近后,地球被木星引力抓住,牵引,优雅地转体半周,然后像掷铁饼那样甩出去↓↓↓





图 b 引力弹弓的示意图


感谢木星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地球获得了木星的轨道速度U,叠加上原有的速度V,速度增加到了U+V。地球的速度和能量都增加了,却没有消耗任何燃料,就奔着新家园去了。



但如果变轨时离一颗巨行星太近的话,这趟“观光旅行”可就要不怎么愉快了。


04

靠近木星时,行星发动机大批熄火


当地球靠近木星时,人类突然遭遇了巨大危机:数千台行星发动机故障熄火了,全球地震,火山爆发,岩浆吞没了地下城……




图中红线部分为长城


为什么几千台发动机会同时熄火呢?为什么地震、火山都赶在这个时候来凑热闹呢?这一切灾难的根源是“洛希极限”,简单说就是地球离木星太近了,太近会发生什么呢?


05

超过洛希极限会发生什么呢?


洛希极限(Roche limit)是天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的距离。当两个天体的距离少于洛希极限时,它们就倾向于被“潮汐力”撕碎。


计算表明,地球和木星的距离如果低于10.3万公里,那么大气就会在潮汐力的作用下脱离地球;如果距离低于7.44万公里,那整个地球都会被撕碎。


潮汐力有多可怕,我们拿一个茶壶和茶杯举例子:

图 c 用来演示潮汐力的茶杯


我们在杯壁顶部倒一些水,让它在重力作用下向着杯底滑落。越靠近杯底,水滴会越拉越长,最后被拉扯到了撕裂的极限。这个极限就可以被认为是这个茶杯对水滴的“洛希极限”。


木星的引力场,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茶杯”。地球尺寸很大,当它靠近木星时,离木星较近一侧受到的引力,将比较远一侧大得多,因此会像水滴一样被逐渐撕裂。


《流浪地球》电影中,地球已经到达了地木“流体洛希极限”(地木距离10.3万公里)。在此处,液体和气体不再能被地球引力束缚,而倾向于逃逸;而岩石还勉强能凭借自身的硬度坚持一会儿↓↓↓

图 d 地木流体洛希极限模拟(二维简化模型)


再靠近木星一点,地球将进入地木“刚体洛希极限”(地木距离约7.44万公里)。在此处,就连坚硬的岩石都会被引力差撕碎,地球将彻底解体↓↓↓


图 e 地木刚体洛希极限模拟(二维简化模型)


可以想象《流浪地球》中,人类面临的是怎样的绝望了。太靠近木星不行,那样会被潮汐力撕碎;太远离木星也不行,那样无法借助引力弹弓变轨……





尽管《流浪地球》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它作为一部迎难而上的、在工业水平上实现大步飞跃的国产科幻片,还是相当不容易。


最近这两天,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出现,有的人去赞扬它,有的人挑它逻辑上的错误。


但其实,做到这一点,《流浪地球》就已经赢了。


争论,说明在意,说明无法忽视;无言,才是彻底的灰心和放弃。


电影里的煽情虽有争议,但《流浪地球》的燃却是真的。


它时隔多年,重新唤起了我们对科幻的热情。


一部好的科幻电影,能开启孩子们的想象力与求知欲。


或许在未来,我们不仅能带着孩子在电影院看属于我们自己的、更出色的科幻电影。


还能有更多孩子,因为优秀的科幻影视作品,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爱上了科学的世界。


来源 | 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中国教育报等

本文专家:木辛君,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在读博士,中国科幻银河奖/星云奖获奖作者

本文审核:刘慈欣,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小说《流浪地球》作者、电影监制



 寒假若荒废,开学两行泪!“收心大法”拯救孩子的假期综合症

 2019粤教一月,我们这样一起走过......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教育哪些事儿?

 孩子,不管成绩如何,假期都要快乐


欢迎各地各校与我们分享好政策、好经验、好成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交流新鲜事,传递正能量,我们在投稿邮箱gdjywx@gdedu.gov.cn 约定您!


“广东教育”

广东省教育厅

政务新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权威发布

沟通桥梁

服务平台

别忘了点个好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