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农耕不待!华南农大助力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
受气候等影响,广州市增城区东林果业园的半数桂味荔枝花穗带叶。荔枝花期疏花、疏枝的时效性很强,如不及时处理,将影响开花坐果,降低荔枝产量。果农们此前没处理过这类问题,束手无策,心急如焚。
2月25日,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研究员陈厚彬带队送来及时雨。“成花比例没达到80%至90%的大枝条,必须去掉营养枝条、花穗上的小叶。”陈厚彬现场给东林果业园的荔枝树把脉开方,向果农们示范疏花、保花、科学施肥等技术要领,传授花期生长调控技术。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农耕不待。如何抓紧农时,保春耕促生产?现实命题,华南农大抢先响应。学校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等农业技术人员,走进农业园区、田间地头,到一线帮助农民解决农业春耕技术难题,全力保障广东农产品持续供给。学校还实施了“互联网+农村科技助农特派员”工作机制,以“不见面、不接触”的方式,组团在线上为广大农户免费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农户们在生产中的难点、堵点。
这只是华南农大打出“战疫”组合拳,给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增智添力的缩影。疫情防控时期,该校充分发挥科研、智力优势,多管齐下,在春耕农技指导、农业抗疫机械研发、农村电商、疫情防控科普等方面全力出击,指导农村抗疫复产、科学开展春耕春种春防等工作。
春节前夕,疫情蔓延,广东台山鳗鱼产业园对接企业相关负责人担心年后部分工人无法按时返工,就想用鳗鱼粉料筛选自动化装备应急。农业企业有需求,华南农大有行动。学校农村科技特派员闫国琦团队放弃春节假期,根据鳗鱼粉状饲料的物理特性,立即着手设计自动分选设备。2月11日,设备运至企业后,立即投入使用,帮企业解决了有序恢复生产的大难题。
“以往需要三四名工人给鳗鱼分级分选饲料,而现在使用自动分选设备后,只需1名工人。”台山鳗鱼产业园对接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自动分选设备赞不绝口。这套设备还帮企业大幅降低了疫情期间交叉感染的风险,也阻断了病毒以粉料为媒介的传播途径。
农业企业在抗击疫情保生产时,提出了新的设备需求。如饲养场等养殖企业需要经常开展消毒工作,而操作者在人工消毒时有被感染的风险。作为华南农大机械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党员,邹湘军带队主动请缨,开展科技攻关。他们针对性地研制出了轻巧长臂智能消毒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在网络实时监控下,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导航,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自动消毒作业。
疫情之下的农业生产,还需要锦囊妙计。华南农大动员专家学者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为农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决策咨询。
2月3日至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大教授罗锡文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调研疫情对春耕生产的影响,并向中国工程院提交调研报告。罗锡文建议,各省农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和疫情进展,因地制宜适当调整种植结构,如双季稻地区可改种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改种可用机械少用人工的作物等。
华南农大还做好抗疫复产科技手册编制与科普工作,提供春耕生产技术支撑。该校遴选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国家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涉及水稻、甜玉米、大豆、叶菜、荔枝、龙眼等广东特色产业,根据广东省科协等部门的统一安排,录制指导广东省疫情期间春耕复种的科普宣传视频。
疫情之下如何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科普工作?吴珍芳、刘德武等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勇担重责,他们携手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积极抗击疫情,起草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非洲猪瘟双疫情防控养猪生产技术指南》等。华南农大引导专家们深入畜禽生产一线,指导养殖户通过科学防控措施和技术,精准施策,努力确保畜禽安全生产,稳定市场供给,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物质保障。
来源 |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 刘盾
作者 | 刘盾 黎鉴远 郭灼 陈芃辰
广东教育系统疫情防控
(上下滑动查看)
欢迎各地各校与我们分享好政策、好经验、好成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交流新鲜事,传递正能量,我们在投稿邮箱gdjywx@gdedu.gov.cn 约定您!
“广东教育”
广东省教育厅
政务新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权威发布
沟通桥梁
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