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核酸提取磁珠简介及注意事项 |实验技术专栏

实验中心-WKL 联川生物 2024-03-27



传统的生物、医学和农学类实验室经常会进行核酸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常用到的核酸提取纯化方法为离心过柱法,虽然纯度比较高,但操作繁琐,提取过程中需要不断重复开盖、加漂洗液和离心等步骤,每次处理的样本数量相当有限,提取效率较低。

为了适应现代分子生物学检测实验高通量、高灵敏度、自动化操作的需要,磁珠法应运而生。

磁珠的发明构想最初来自挪威科技大学的化学家John Ugelstad,他在1979年以聚苯乙烯为材料,制造出均匀磁化的球体微粒。而第一个利用磁珠法提取核酸并且申请专利的商品化试剂出现在1998年。随着近些年的不断优化和发展,市面上出现了适用于各种核酸纯化场景的磁珠,而且磁珠的粒径也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

一、什么是磁珠

生物磁珠是指表面修饰有不同基团的超顺磁性微粒。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 超强的顺磁性。在磁场中能够迅速聚集,磁场消失后,在外力作用下又能均匀的分散。

  • 较小的粒径。在溶液中不会快速沉降,发挥作用时间较长。

  • 表面具有丰富的基团。不同的基团利用不同的作用力抓取目的核酸。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即可得出磁珠的作用过程:以表面基团抓取核酸,核酸被固定在磁珠表面,在磁场的作用下,核酸随着磁珠被聚集,最后再用一定的方式将核酸洗脱下来。

 磁珠法核酸提取流程图


二、磁珠的组成与结构

磁珠的组成成分主要有内层的高分子材料、中间层的金属氧化物和外层的功能基团。内层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乙烯亚胺,中间层的金属氧化物主要是Fe3O4、外层的基团主要有羟基、羧基、氨基等。随着磁珠不断的优化和发展,目前主流的磁珠结构为,内层为聚苯乙烯、中间层为Fe3O4,外层为功能基团,其中功能基团固定在SiO2上。

磁珠结构示意图 

虽然磁珠外层的基团类型比较多,但是对于核酸提取纯化来说,效果较好的基团为羟基和羧基。下面重点介绍这两种磁珠的工作原理以及各自的特性。


三、硅羟基磁珠

硅羟基磁珠一般称之为硅基磁珠,硅基磁珠吸附核酸分子主要是依靠氢键和范德华力。核酸分子在水溶液中能均匀分散,是由于三种共价作用力:静电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核酸在水溶液中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了大量的水分子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水化层,阻止核酸分子的聚集,保持分散状态。使用硅基磁珠提取核酸时,通常需要高浓度的盐溶液和一定比例的醇溶液(比如乙醇和异丙醇),因为醇溶液可以起到疏水作用,高浓度的盐离子可以破坏核酸分子表面的水化层,促进磁珠表面与核酸分子以氢键、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进行吸附。通过外加磁场,对核酸进行收集。洗脱时,盐离子和醇溶液被去除,加入的水溶液会重新水化核酸分子,核酸分子和磁珠共存在溶液中,再利用磁场将磁珠富集,核酸存在上清水溶液中。由于硅基磁珠的这种特性,在使用硅基磁珠提取核酸时,洗脱需要一定的温度,高温可以破坏这种氢键和静电作用,进一步提高核酸的得率。

四、羧基磁珠

羧基磁珠除了拥有和硅基磁珠相似的吸附核酸方式外,还有一种独特的与核酸分子结合的机制。羧基磁珠在使用时,反应体系里会加入一定浓度的PEG(聚乙二醇)和盐离子。核酸在一定浓度PEG存在的条件下,PEG会“夺走”核酸分子旁边的水,分子构象会发生变化,核酸分子被“挤压”,暴露出磷酸骨架上大量的带负电的磷酸基团。带负电的磷酸基团借由溶液中的Na+与羧基形成离子桥,使核酸被特异性的吸附到羧基磁珠表面。洗脱原理与硅基磁珠类似,PEG和盐离子被去除,核酸分子恢复构象,然后被洗脱下来。

羧基磁珠吸附核酸示意图 

核酸这种构象的改变,与片段长短也有一定关系。核酸片段越长,表面裸露的带负电的磷酸基团越多,更容易吸附到磁珠,只需要较低浓度的PEG和Na+就能有较高的得率。核酸片段越短,则需要更高浓度的PEG和Na+将其表面的水化层破坏,以裸露出较多带负电的磷酸基团,以便于磁珠吸附。利用这一特性,通过调节磁珠工作液(PEG和Na+)与核酸样本的体积比,则可以达到片段筛选的目的。而硅基磁珠则没有此效应。值得注意的是,片段筛选只能用于双链DNA,因为RNA和单链DNA二级结构比较复杂,片段长度与裸露的磷酸基团相关性不强,无法像DNA那样进行片段筛选。

 羧基磁珠片段筛选示意图


五、注意事项

  • 磁珠的样本选择性

磁珠的种类多种多样,无论是表面基团、粒径大小,还是内核成分,都会影响磁珠的特性。不同类型的磁珠可适配不同的样本。对于不同的样本类型,相同磁珠的抓取效率也不尽相同,因为在磁珠抓取之前,不同样本的裂解液里的成分和杂质不同,都会影响磁珠的抓取效率。所以,不能用一种体系去适配所有类型的样本。当改变样本类型后,吸附效率降低,可先通过调整磁珠工作液与核酸样本的体积比,再考虑磁珠的更换。

  • 磁珠不一定需要低温储存

不同磁珠的特性不同,有的磁珠用完后需要立即放入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其吸附效率。而有的磁珠室温即可长时间储存,温度波动反而会影响其吸附效率。所以不同磁珠需要根据产品说明选择不同的储存方式。

  • 磁珠越多,提取效果不一定越好

磁珠和液体的比例是有一定得阈值的,磁珠过多,导致其分散性不好,降低其与核酸的接触,以至于吸附效率降低。此外,磁珠过多也会吸附更多的杂质,这些杂质会与磁珠紧密结合,增加清洗难度,最后洗脱得到的核酸纯度会降低,影响后续实验。

  • 取样量越多,提取效果不一定越好

取样量较多,首先会影响裂解液的裂解效率,其次较多的取样量会引入较多的杂质,降低磁珠的吸附效率,以至于降低产物的浓度和纯度。

  • 洗涤次数越多,产物纯度不一定越高

虽然洗涤会去除一定的杂质,但是也会损失一定量的核酸。所以洗涤次数不可过多,一般不超过三次。如果洗涤三次,产物里面还有杂质,说明前期引入的杂质就比较多,光靠洗涤是不能完全去除杂质的,要在洗涤之前就需要想办法降低杂质的含量。

相关阅读

学习DNA降解看这篇就够了 |实验技术专栏

【联川影业】样本打包寄送 |实验技术专栏

转录调控RNA样品的质量控制 |实验技术专题
2100文库质检原理、质检峰图含义及判断 |实验技术专题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云平台资料汇总:

所见即所得,绘图高规格联川云平台,让科研更自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