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的自然教育系列 | 吾木村东巴(下)文化传承的桥梁
居住在丽江市宝山乡吾木村的壮年东巴和继先就是一位坚守乡村的实践者。在上两篇文章里,我们记录了和继先的成长故事,以及他的乡土教育实践。本文将分享他对于社区文化传承和种子保育的计划。
和继先打算把种子文化图书馆的事情更深入的做下去。种子文化图书馆设在二楼,一楼打算做一个生态农产品——玉米、豆类、荞麦等的包装处。我们在第一部分介绍过,和继先的种子保育团队会通过每年的持续种植来保存种质资源,同时为了保证保育品种的种子活力,都严格要求种植时不使用农药化肥。因此除了留种,种子保育团队每年都有一些优质的生态产品。和继先希望能够带领保育团队做一些优质产品的售卖,以帮助更多的人可持续的加入老品种的保育工作。
和继先负责的另一组织东巴文化传习院,因为过去与基层政府的界限没有理清,2020年计划要去注册成为一个社会组织。现在传习院老的少的加起来有40多个人,没有专职。在吾木村,组织东巴文化的仪式都没有问题,可以完成。但对于东巴文化的系统性传承却没有经费和相关的支持。和继先希望能够组织东巴文化培训班把系统性传承的事情做下去。他提到自己可以组织一些好的课程,也认识很多东巴,可以找到最合适的老师。但是如果这个培训班是办到农村本地人来参加,他们也不太愿意付费。而现在对东巴文化感兴趣的,大多是希望能够从这些学习中获利的。这样的人,又不会重视理论的学习和整体性文化的搭建,只会把精力放到可以做展示活动的内容学习,比如学习写东巴字、画东巴画或者是东巴造纸什么的。和继先希望能够承接市/县文化局,针对本地人组织的系统化的东巴文化培训班,找到真正纯粹和完整学习东巴文化的人。他还希望在东巴文化学习中,可以结合他正在做的种子保育工作。
和继先也提到,会从老品种着手来给本地孩子做一些活动,孩子们的活动除了管理好儿童图书室,还可以考虑持续的冬夏令营。当然,和继先一个人无法完成夏令营的所有工作,他需要有专业的导师、营队设计的支持,以及足够的志愿者来协助执行。
和继先还计划在村庄恢复造东巴纸的传统(和老师自己也会造东巴纸写经文——用荛花的树皮做),就在和老师自己的院子里做。
和继先有很多想法,事实上,我们从案例采访中也了解到,吾木村的乡土教育和文化传承,确实也有非常多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吾木村乡土教育最大的需求是适度的外界刺激和长期的陪伴。
和继先是一个非常有民族文化传承自觉的人。他从小受到东巴文化和乡土生活实践的影响,也在成长中慢慢把东巴文化传承和吾木村的村庄活化作为了自己的使命。他的成长和实践一直伴随着寻找、整理、实践、传递的过程。他也一直得到来自村庄外部的一些良性的影响和引领,外界的鼓励与合作一直推动着他做更多、更有智慧的去面对和解决文化传承中的困难。和继先在村庄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他的成长无法复制,但他与外界的交流、合作,以及相互搭建网络的过程,会成为他更好的实践的力量,也会成为促进其它村庄反思和推动文化传承、乡土知识应用重要的催化和发酵。
这个搭建网络的过程,也是长期陪伴的过程。
结语
至今已经举办6届的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主要集合和关注的自然教育实践,大部分都以城市家庭和少儿为服务对象。一方面是由于自然教育机构主要以企业和社会企业的方式运作,举办活动一般都收取不低的活动费用、课程费。收费的方式让很多城市中产甚至富裕的家庭成为最早一批具备支付能力以及有相关社会教育视角的直接受益人群,也让自然教育的收费性服务远离乡村、远离乡村的孩子和家庭。另一方面是过去乡村的田园生活、农业生产自然而然与土壤、动植物发生联系,很多乡村家庭都没有意识到这些联系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塑造和机会。关于自然观的建立、个人对于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以及更具体的认识自然、与自然相处的能力,这些是大部分家庭在孩子幼年期没有重视或者很少去培养的。
吾木村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和继先在文化的传承中,也同时承担了本地物种保护的责任。他的乡土教育里,包含了关于自然的所有教育。然而,他的乡土教育实践对当地儿童的影响也同时在经历着当地人慢慢城镇化的冲击;村小撤并也会使得年青一代的成长与乡村、自己本民族文化日渐脱节。我们认为,在这个传承中,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去培育当地的儿童,通过自然教育培养对自然、乡土文化的理解和保护家乡自然的行动力。
根据在地自然多年组织营队活动的经验判断,吾木村可以成为一个热门的外地游学目的地。如果能够持续组织外地孩子与本地孩子联合参加的文化反思传承和自然体验学习主题的营队活动,可能很好的帮助本地孩子持续的学习乡土的文化与自然,并可能在年轻一代中培养更好的自然保护、文化传承的行动力;当然对来自城市的孩子,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和继先在文化传承的课程设计和带领方面,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和资源,如果能够在自然体验设计,以及服务型学习引导方面得到一定的支持和合作,一定能在本地孩子中有力的推动结合文化与自然的乡土教育,以及激发本地人对自己家乡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自己乡村文化和身份的认同。在这个城乡孩子可能共同去经历和学习的过程中,和继先更应该成为的是一个“桥梁”的角色。桥梁应架起城市孩子走向乡村的路径,通过乡村的自然理解文化多元、生物多样性以及万事万物的联系;桥梁应架起乡村孩子与传统文化的联结,帮助他们理解自己从哪里来,这样等他们走向城市的那一天,他们在乡村的村庄会成为他们未来生活的宝藏。
一个中年东巴也许很难复制,但是桥梁的作用和角色是在所有乡村都可能复制的。在地自然希望推动未来更多的交流,也能架起不同案例点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桥梁。我们也认为,西南乡村自然教育实践者的相互交流,本身会迸发出更多的火花和持续的影响。
文& 蚂蚁
图 &和继先
报名咨询热线:18088469535
(微信同号)
请在正常工作日9:00-17:00致电
○
○
在地自然
石城自然学校(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200号石城公园内)
咕噜森林幼儿园(昆明安宁市太平镇光崀文创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