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排名双第一,这位大工女生用实践证明:学习改变命运!
她投身志愿活动340个小时,去山村支教,去社会调研,在疫情期间辅导医护人员子女;她本科三年间发表两篇论文,一篇发表在经济类核心期刊,一篇发表在SCI;她以专业排名和综合排名双第一的成绩,获得学校的推免资格。她,就是来自盘锦校区商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2017级本科生常琳琳。从面红耳赤到侃侃而谈,从孤陋寡闻到广泛涉猎,从懵懵懂懂到独当一面,常琳琳始终坚信“学习改变命运”,心怀感恩,不断前行。
常琳琳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年过半百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靠几亩地和打零工获得收入。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的劳动能力越来越差,过多的体力劳动让他的双腿时常疼痛,前段时间查出静脉曲张做了手术后,便无法再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家里还有一个正在上中学的弟弟,姐弟俩的学费和生活费对这个家庭是不小的负担。但父母从未让姐弟二人放弃读书,他们希望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真正改变命运。
常琳琳遵循父母的期望,努力学习,2017年的那个夏天,她成功考入大连理工大学。14个小时的硬座,跨越1000多公里的距离,她欣然与大工相遇。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常琳琳普通话不太标准,这使她感到非常自卑。当疲惫又惶恐的常琳琳遇到绿色通道的老师和同学们时,她感受到了来自大工的第一份温暖。“绿色通道的老师和同学都太好了!大工不仅有绿色通道、援梦专列,还有老师同学们真挚的关心。”作为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常琳琳微笑着回忆起那时收到的温暖,眼睛闪闪发光,依然有着抑制不住的感动。她说:“用自己的行动为别人做点什么,来回馈别人对我的帮助,这是我做公益的初衷。”
抱着这样的想法,她加入了盘锦校区自强社实践部,积极参加实践部组织的全部公益支教,总时长达到200小时。“在我眼里,那些孩子就是当年的我。所以我没有理由不帮助他们。”受助于人,施助予人。昔日他人的帮助成就了现在的常琳琳,而今她也希望能发挥所长,为贫困地区孩子的成长添一盏明灯。
“支教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家访,”常琳琳缓缓道:“家访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在去之前,我觉得我的家庭已经非常贫困,但是那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显然更严峻。”那个孩子一家人住在一间很小的房子里,住宿环境很差,饮食条件也不容乐观;父母都生病了,哥哥也没有能力支撑全家的生活。这让常琳琳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同情,也因此更加坚定了她的决心——要持之以恒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贫困地区,去见识更为广阔的世界。她相信,那些受到帮助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像自己一样,心怀感恩,回馈社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疫情期间,常琳琳响应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的号召,化身“云端老师”,通过QQ、微信等线上方式,为当地负责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子女开展课程辅导、习题讲解、心理陪伴等活动,用热心和真情筑起疫情防控阻击战后方的温暖港湾。在这次志愿活动中,她的主要工作是辅导一位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由于大三的她对最新的高考考点已经不那么熟悉,所以她又捡起了高中的书本,认真研读,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和高效的帮助。自2月29日和这位高三学生取得联系起,整个疫情期间,她坚持每天进行两个小时的学业辅导,并时常询问这名学生的近期状况,从自身经历出发帮助其克服高考前紧张焦虑的情绪。令她欣喜的是,这位同学在今年的高考中如愿考上了武汉大学,常琳琳也受到了清河县团委的赞扬,并被授予志愿者服务荣誉证书。
过去三年,常琳琳共参与志愿服务40余次,被授予“优秀志愿者标兵”的荣誉称号。别人不计回报的帮助成就了她的现在,她也用自己的方式继续践行这条公益的道路,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学习改变命运”,这是常琳琳的座右铭。进入大学以后,她秉承着“学在大工”的精神,更加刻苦学习,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在学业上不曾有丝毫懈怠。过去三年,图书馆里常会看到她的身影,她见过学校清晨的微光,也常伴着闭馆的歌声步入黑夜。周计划、周目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她按照自己的节奏默默努力着。而这一切的付出终有回报,她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内的多项奖学金;目前,她已凭借专业成绩和综合成绩“双第一”的成绩,获得学校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因为学习,我才能有现在一系列的成绩,学习改变了我的命运。”常琳琳认真地说。
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常琳琳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参加各种竞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她不仅报名了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还曾担任校区自强社实践部副部长和院团委科创部副部长。在竞赛方面,她奋勇争先,取得了“认证杯”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大连市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等一系列优异成绩,也锻炼了她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常琳琳选择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当中,希望在专业领域能够有所突破。因此她主动跟随学院的高洋老师开展研究,探索大数据背景下平台商业模式的多层级架构。从阅读英文文献到学习研究方法,从数据分析到论文润色,她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跟着老师学习。尽管确立的准则体系一次次被推翻,设计的调查问卷一次次被否定,撰写的英文论文无数次被修改,她从未想过放弃。即使在疫情期间,她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科研工作,积极和指导老师线上联系,进行论文后期的修改完善工作。最终,常琳琳的论文被PLOS ONE期刊(SCI-JCR分区二区)录用,现已正式发表。通过这次艰难但很有收获的科研实践,她锻炼了发现问题、运用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能力,培养了对科研的兴趣,坚定了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投入到科研实践中的想法。她深知,过去的成绩仅代表过去,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学海无涯,更需持之以恒。
常琳琳一直相信“自助者天助之”,在三年大学生活中,她从未因为家境贫寒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孜孜矻矻,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孩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有为青年。她很感谢一路以来给予帮助的所有人,为她插上理想的翅膀,使她能勇敢飞翔。家庭的贫困压不垮她,成长的困难吓不倒她,常怀感恩之心,逆风更要飞翔,常琳琳会一直奔跑在逐梦路上!
文字作者 | 孙子茗 刘艳
图片来源 | 受访者提供
编辑排版 | 任亭钰
责任编辑 | 周学飞 任亭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