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000!他就是登上人民日报的大工人!
他潜心钻研核心技术
积极投身科研工作
在切身实践中探索科学本质
他是王禹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
2020级博士研究生
曾获校优秀研究生称号(2次)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
博士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奖励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领域的
自主可控CAE软件研发系统
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王禹也正是被此吸引
选择来到大工力学读研
CAD、CAE和结构优化
是创新设计中的核心技术
王禹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
把CAD模型转换为CAE模型
会耗费大量人力成本
因此 他构建了
面向组合薄壁结构设计的
CAD/CAE一体化方法
解决了工程实践中的迫切问题
他的学术成果也接连在国际期刊发表
研究生期间
王禹在计算力学领域的高水平期刊上
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
其中5篇为第一作者(含学生一作)
这句话一直激励着王禹
读博期间
他用一半时间扎根科研院所
每当项目遇到瓶颈时
王禹白天向航天工程师请教 探讨
晚上开展广泛的文献调研
在这样的反复锤炼中
他掌握了从工程实际发问的方法
也将科研工作更踏实地
做到国家需求中去
基于他提出的算法研发的专用工具
成功部署应用到我国航天事业中
为我国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需求
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1年 捷龙三号商业火箭项目立项
面对我国商业火箭设计周期缩短
研发成本降低等关键挑战
王禹作为学生负责人派驻到科研院所
与火箭工程师们一起开展
全箭精细化结构强度分析研究
采用仿真分析手段替代部分静力试验
助推了捷龙三号的顺利研制
2022年12月9日
火箭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王禹也获得总体单位高度评价:
“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王禹说
“个人的成长得益于导师的教诲”
郝鹏教授一路躬身实践 亲力亲为
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与
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始终激励和感染着王禹
“个人的进步更离不开优秀的团队”
王禹所在的
“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始终坚持开展基础研究
将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需求
他也立志成为一名饱含报国情怀的
新工科创新人才
“高校应该与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联系
这样科研才能真正面向国家需求”
亲身经历过“驻所培养”
科研育人模式的王禹对此深有体会
因此 在作为学生负责人
派驻科研院所的一年半时间里
王禹积极参与组织高校与院所的
学术交流活动
作为会务组核心成员
主办了两次航天领域主题论坛
积极推动学校与科研院所的沟通交流
此外 他还参与主办第四届“天工杯”
结构优化设计暨增材制造大赛
吸引了全国23所高校和
科研院所来连参赛
拓展科研交流平台的同时
也积极为提升学校在领域内的影响力
贡献力量
这棵树是万有引力的灵感来源
被视为科学探索精神的象征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未来
王禹仍将奋斗在科研的第一线
为我国自主可控CAE软件发展
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翻越自己科研生涯的
一座又一座高山
文字作者 | 王雯婷
图片来源 | 受访者提供
编辑排版 | 任亭钰
审核校对 | 赫铭 周学飞
万里挑一!2名大工学子登上人民日报专版! “妈!快看🤳” 全球万分之一!大工学科新突破! 丁薛祥在辽宁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世界冠军!大工学子捧起尤伯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