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有话说 | 润米科技张溯:当麻袋型企业遇上锥子型员工
继开润股份董事长范劲松的专访(点击阅读:《开润董事长范劲松:最贵的人,就是最便宜的人》)在今年5月份发布于猎聘公众号后,我们收到读者不少正向的反馈,有些读者直接对范劲松路转粉,有些读者表示很向往开润这样的公司。此次,我们特意推出开润旗下子公司润米科技CEO张溯的专访,让大家一睹开润人、润米人的风采。
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是职场上绕不过的话题。有人把这种关系比作船和水,有人比作家和家人,有人比作皮和毛。而开润股份旗下子公司润米科技(以下简称润米)CEO张溯的比喻则超乎大多人的想象,他将其比作麻袋和锥子。
“如果把公司打造成有弹性的麻袋,怎么扩张是靠里面所有员工不断去锥出来的,麻袋就会越变越大。” 张溯告诉猎聘,“公司千万不能做成铁桶型的公司,否则所有人都得不到发展;员工千万不能成为棋子型的员工,棋子在麻袋里是出不来的,而锥子能出来,但是锥子在铁桶里也锥不出来。”
润米科技CEO张溯
反观自己,张溯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锥子型员工,在哪里都不安分,所以不适合待在大公司,因为那里“只需要螺丝钉”。
两年前,经历过高校任教、成功创业的张溯钻进了润米这个大麻袋,在传统箱包和新型科技领域之间找到了一个新的结合点,“汇聚更多的资源,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永远在创造下一个未来
从来不留遗憾
张溯的确是放在哪里都容易脱颖而出的人。2003年,张溯从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专业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五年后,想要在更广阔的天地一试身手的张溯在智能硬件领域创业,成为国内该领域第一批创业者。
他的团队所研发的相机卡在当时整个同类产品中占据了70%-75%的市场份额,从国外抱回了大奖,直到今天,这一产品依然在市面保持良好的销售势头。总结这次创业成功的经验,张溯认为关键在于在做产品时,讲究用户体验,整个产品的研发都围绕“既好用又便宜”这个点开展。
如果不是大学同学兼室友——开润股份董事长范劲松的盛情邀请,张溯也许还在智能硬件领域开拓,很难想象他会跟箱包行业有什么交集。与其说是范劲松的面子大,不如说是张溯看好了传统箱包+新科技这个行业更大的发展前景——这也是当今智能制造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被问起离开自己熟悉且颇有成就的智能硬件领域有没有遗憾,张溯斩钉截铁地说:“没有遗憾,过去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乐趣,人生永远在创造下一个未来,从来不留遗憾。”
张溯说,润米的品牌口号是“go fun 去发现”,90还有出行的含义,因为90不管怎么写都像英文的“go”。
经过几次深谈,范劲松和张溯,前者具有IT互联网背景,后者具有智能硬件创业背景,很快有了新的交集和新的共识。
“做企业首先要选对一个赛道,消费品是非常正确的赛道,因为衣食住行是我们的刚需,是一个海量市场。我们的品类有包、鞋、配件等其他相关的东西,这个行业在中国市场很大,起点很低,这证明我们在大的赛道上,同时有很多机会。”张溯表示。
在润米的母公司开润,多数高管都来自互联网行业和世界五百强企业,这个阵容再次提振了张溯对箱包行业的信心,他相信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做出高起点的行业,“杀鸡就得用牛刀。受过良好教育、系统培训的员工,一定会让过去只有乡镇企业家从事箱包产业的状况有所改观。”
张溯和90分的小伙伴儿们
在创建团队之初,张溯在招兵买马上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诚意。当时,他看好了曾任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合伙人的刘苗,很欣赏她敢打敢拼、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可是,刘苗刚开始并未中意这个没几个人和几条枪的队伍,张溯并未因此就打退堂鼓, 一直都没中断在微信上与刘苗的联系。
润米出第一款产品的时候,张溯立刻把图片发给刘苗,刘苗一见倾心,自己买了一款,见到实物后更是爱不释手。两人互动了约一年时间,刘苗终于接过了张溯的橄榄枝,成为张溯在挖掘合伙人这场 “攻坚战”中投入时间最多的一个人。
2
极致单品背后的逻辑
是对效率的追求
润米是2015年2月开润和小米共同投资的一家公司,也是小米生态链上第一家消费品公司,主要业务涵盖箱包鞋服,外围产品包括和出行相关的品类。在润米的产品线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润米自有品牌90分,90分系列针对年轻人群体,主打优质出行生活方式。
在名称上,90分既是纪念和小米90分钟的谈判促成了润米的诞生,也是润米对自身提出的一个既有标准、又有诚意的要求。
跟主要面向B端用户的开润相比,润米面向的主要是C端用户。后者用户的属性千奇百怪、需求差异度很大,“要满足他们,不但产品要做到极致,服务也要做到极致。”
在具体的打法上,润米沿用了小米“极致单品”的策略。张溯认为,很多人简单地将“极致单品”理解为把东西做少一点,东西卖少一点,但其实这个策略的背后是整个小米和小米生态链对于效率的极致追求。
润米90分-箱子系列
他举例说,对创业公司来说,你只有这么多人,这么多钱,投一个产品当然比三个产品有效果,也会倒逼企业不断优化自己的管理和生产流程,以及控制其间产生的任何成本。
刚出道不久的润米,很快就推出一款让中国人长脸的“极致单品”。今年3月,90分的金属旅行箱在“德国iF Design Award 2017国际设计大赛”评选中获得德国iF设计奖殊荣,这是中国箱包产品首次在此项大赛中获奖,说明润米的自主设计研发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3
怎么鉴别“伪需求”?
很简单——把自己清空
在可穿戴智能产品方面,润米也拿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润米和英特尔公司用了整整一年研发了一款智能跑鞋,将智能芯片内置鞋中,记录人体的各种跑步姿势和健康指数,未来还能纠正不良跑步姿势,本来预计上线两周卖1000双,结果一天就卖出了10000双。
相比近年来市面上充斥的各种可穿戴智能产品,润米的产品做到了为“真需求”而智能,不为追求智能而智能。张溯一直对“伪需求”保持着理性和警觉,因为他发现了许多为了寻找产品的差异化和迎合投资人的喜好而出现的带有“伪需求”的智能产品,也练就了一双鉴别“伪需求”的火眼金睛。
张溯喜欢思考,磨砺自己的判断力。
“我本人这么多年也是创业过来的,所以我非常了解,有时候伪需求看起来很能忽悠人。”张溯说,“怎么鉴别‘伪需求’?很简单——把自己清空,站在一个用户的角度,你觉得这个产品、这个功能,你愿不愿意为它买单?不会的话,那就是伪需求。”
4
释放每个人最天性的部分
允许多元化的存在
张溯喜欢用倒推的思维方式看问题,往往语出惊人。不可否认,不少人都在想着如何死磕员工来取悦用户,而张溯的视角则完全推翻了常理:要想让用户满意,首先要让员工满意。
在张溯看来,一个公司里面对用户的都是一线员工,用户的满意度好不好,实际上是通过一线员工去传达的。
“如果你让员工不满意了,你的员工再去和用户打交道的时候,就会传达他的情绪、他的不满,那你的用户自然也不会满意。”
张溯把这个逻辑上升到了润米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他主张打造更快乐、更人性、员工满意度更高的企业文化。
90分一周年时,润米员工与粉丝亲密互动。
润米现在有七八十人,管理层、中层、基层的年龄分布集中在76-77年、80-83年、85-90年。这些员工的从业背景五花八门,涵盖了互联网、消费品、制造业等行业,具有非常明显的跨界特质。
据张溯介绍,因为这样的年龄结构和跨行业特点,润米员工的个性都非常鲜明,这促使润米追求求同存异的企业文化,从而“释放每个人内心最天性的部分”。
“在职场上,每个人最天性的一面就是最富有创造力、最有责任感的一面,也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一面。”张溯说,“只不过在我们很多的社会历练、工作当中,这些会被掩盖或者消磨。润米要打造释放人内心最天性的一面的文化,允许多元化的存在,在这样的环境里求生存、求大同。”
润米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
在招人的时候,张溯很重视考察对方的价值观,看对方是不是一个锥子型员工。他相信,在一个组织里,一个员工要想成长、发展,最本质的是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等着被分配、被安排角色的状态。
“你要成为一个锥子,永远不要期待老板给你一个好的位置、一个好的项目,而是自己寻找学习、发展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努力抓住这些机会,这就是锥子。”张溯说。
5
公认颜值担当
外号“叨叨博士”
张溯英俊帅气,是润米公认的颜值担当,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可爱的外号——“叨叨博士”。他自嘲说话比较啰嗦,是出于当大学老师时养成的职业习惯,“有时课时不够,就多说几句”。这种苦口婆心也可以在他的工作中找到痕迹。
他认为,人是决定公司走向的最根本的因素,在这个行业里,最重要的是统一大家对于创业、业务模式、产品、用户的认知。“这些东西需要不断地沟通和灌输,我们管理层都花了大量的精力在与员工、跟同学们的交流上,所以我讲话比较啰嗦一点”
张溯的照片中流露着一股理想主义的气质。
在与他的访谈中,他的言谈举止流露着一股学者的谦虚、严谨和理想主义气质。当被问及兴趣爱好时,他说近几年喜欢上了拍照,但那还称不上摄影,每当外出的时候,他都会拍几张照片。
“除了留下一些记忆以外,拍照能够让我体会一种设计的过程,我骨子里特别喜欢设计。在拍照的时候,我会聚精会神地发现美、观察美、留住美。”▲
本文系猎聘网(ID:liepinmishu)原创,作者温雅,转载授权、版权合作、读者投稿事宜请发邮件至langjw@liep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