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观点 | 竞争大于合作,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还能维持多久
2018年,将是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最紧密的一年,从长远看有联通混改,引入各大互联网公司资本,从短期看,联通与众多互联网企业推出各种互联网合作卡,产品已经超过了50种,覆盖众多主流互联网应用,运营商的营业厅内,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
其中,腾讯王卡占比80%以上,主要卖点是腾讯旗下的大部分应用免流量。这样大面积的合作,引起了运营商经营方式的极大变化,也为双方未来的竞合关系,埋下了很多变化与伏笔。
双方思维方式的根本性不同,合作只能是各取所需。
运营商代表的是传统的商业模式,即通过投资、生产、销售、服务,产生商品,再向用户收取费用,更加关注成本、收入、利润率。而互联网产业,从诞生的一开始就放弃了依托网络租赁收取用户上网费用的方式,早在web1.0时代,雅虎就免费为用户提供网页浏览,转而向网页提供方收取信息广告费用。可以说,这与现在互联网企业提倡的“免费”模式,在核心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互联网企业更加关注的是数据以及数据的智能化、网络总量以及网络之间的协同效应。
在本轮合作中,本质来说是二者进行网络流量与信息流量相互转化的一种合作。互联网企业通过支付网络流量来换取信息流量,事实证明,其仅仅通过收取用户视频会员费就可以轻松赚回支付的成本。而运营商缺乏信息流量的变现能力,只能依托信息流量带动网络流量的销售。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各取所需,实现了优势互补。
不限量套餐的推出,让互联网卡面临鸡肋化。
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差异,2018年的这种合作,并没有对互联网企业的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却极大地加快了运营商的行业进程。
电信市场发展到如今,已经很难产生差异化竞争优势,诞生对手无法模仿的电信产品。从拼质量、拼服务,一路摸爬滚打到拼价格。中移动为了捍卫行业主导地位,在联通定向流量的紧逼下,运营商共同将流量经营推入了本地不限量、全国不限量、全国不限量低价时代,此举至少让流量红利提早释放了1至2年的时间。
同时运营商也有意减少套餐的种类,更多地进行全网集中化服务,因此未来不限量套餐将代替互联网套餐,成为市场主流。毕竟,相比于更换套餐,用户更换互联网应用的频率更高,成本几乎为零。
长远看,竞争的可能性将大于合作。
BAT、浪潮、华为等都在新兴数字化领域积极布局,正从数字化服务,大数据应用、基础设施渗透等多方面对基础电信企业带来更大冲击,电信运营商的组网方式、业务形态,服务模式,用户定义及价值来源都面临颠覆式创新。
国内电信运营商,由于政策限制,不能直接进行跨行业收购,不具备类似BAT那种外向式的生长方式,进行自我升级革命的难度非常大。因此从长远看,双方竞争将会大于合作,且竞争的战线将会从消费领域一路延伸到家庭、垂直行业、生产领域。
党的十九大之后,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作为战略性新技术,并定义为成为支柱性产业,未来,智慧社会,数字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等都需要信息产业给与技术支撑,产业的边界并没有因为人口红利的殆尽而狭小,反而随着物联网、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产生,变得非常广泛。运营商面对新的历史使命,更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新的时代和产业生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塑造更强的核心能力,起到更大的引领作用,而非仅仅局限在经营传统管道业务,不断陷入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之中。
总编视角 | 寒气袭人还是春风拂面:今年通信设备市场究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