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今日 | 第一时间,三大国家工程实验室集体发声: 推动5G商用
6月15日,在5G首个完整版国际标准(SA标准)发布后的第一天,国家发改委2010年同时批复的三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即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与芯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单位:大唐电信集团)联合新一代移动通信测试验证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信通院)、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移动)联合召开理事会会议及技术委员会会议。
会议聚集了行业内众多大咖,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邬贺铨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秘书长张新生、中国移动研究院长张同须、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等均到场。
实际上,三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支撑单位,在推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不断突破,并成为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向未来,三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将依托积累的自主核心技术,促进5G演进技术标准及测试规范制定、设备和芯片研发及自主创新产业链建设、网络部署运营及物联网和车联网等行业应用的推广,为推动我国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的进步、建设网络强国、带动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重要贡献。
在5G SA标准发布之际,5G产业将全面启动,测试、研发和试验将全方位展开,三个实验室将继续加强产业协作,为2020年5G的规模商用提供支撑。
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陈山枝表示, 2017年,大唐电信集团国家工程实验室与其他两个工程实验室密切协同,成果共享,在5G标准推进、5G技术试验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后续工作中,大唐电信集团国家工程实验室将依托积累的自主核心技术,促进5G系统设备、车联网以及通信芯片SOC产业的快速成熟,以成果转化、产业协同等多种方式实现实验室的产业辐射和行业带动功能,并与其它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加强上下游合作,为推动我国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整体进步和产业升级做出重要贡献。
在5G无线技术方面,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非正交多址、TDD系统设计、车联网等5G标志性技术方向取得全球领先;提交的5G国际标准化文稿近5000篇,处于全球前列;实现128元大规模天线、200MHz带宽下小区峰值12.36Gbps,支持28流,性能领先;提出用户为中心的超密集网络技术,实现超密集组网流量密度是ITU 5G性能指标要求的6倍;提出图样分割非正交多址接入(PDMA)技术,接入连接数提升6倍,等效用户连接数为业内最高。在5G网络技术方面,提出按需移动性管理技术、基于服务化的位置服务技术,保证跨系统移动时的业务连续性和服务质量。实验室开发的5G试验设备在2017年顺利通过工信部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性能领先。目前,实验室开发的5G预商用设备正在参加工信部第三阶段的测试,进展顺利。同时设备在武汉等地也已启动部署,下半年将开展运营商规模试验外场测试。
在车联网技术方面,基于率先提出的分布式直通技术,主导完成了LTE-V/C-V2X车联网国际标准制定,并正式发布业界首款LTE-V商用通信模组,推动了车联网应用技术试验及产业化。在芯片技术方面,研制出面向多模多频可平滑演进的软件无线电芯片和多模通信处理平台,率先实现了多波形动态加载和并发,并提出了基于延时比较的PUF电路技术和逻辑光检测器技术。
面向未来,大唐电信将重点聚焦三方面工作。首先,继续推动5G技术演进,这是3GPP通过的首个完整的标准,但不能完全满足ITU提出的5G所有指标。其次,推动基站的开放,满足工信部测试和运营商的试验,满足商业目标。最后,和垂直行业合作,诸如积极与汽车和交通行业合作。
关注 | 5G商用,光网络将面临什么挑战与机遇?看韦乐平怎么说
关注 | 安永:2025年中国5G用户数将达5.76亿,占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