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政策环境看“十四五”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
文|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赵振越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渗透,信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传感器作为信息采集的入口,信息安全的首要端口,其重要性在“十四五”时期仍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智能传感器产品将有效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等级,国内的产品机会进一步凸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而“两化”深度融合在“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十三五”期间国家也密集发布了一系列促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措施,如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40号),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制定《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为“两化”深度融合营造了良好环境。未来,继续不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仍将是“十四五”国家信息化建设重点,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培育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持续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两化”融合正在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迈进,逐步进入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特征和重要模式的新阶段。传感器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技术之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使能技术,未来在工业、交通、医疗、农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渗透,信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鼓励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如国家于2016年颁布并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法》,工信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网安〔2019〕168号)等,为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十四五”期间,信息安全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国家法律及行业政策法规的推动,我国信息安全市场空间将日益扩大。
未来,国内信息安全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也使国内传感器产品产业化进程大幅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出于对网络安全的考虑,转而支持、采购国内具备安全、智能的传感器产品与解决方案。传感器作为信息采集的入口,信息安全的首要端口,其重要性在“十四五”时期仍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智能传感器产品将有效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等级,国内的产品机会进一步凸显。
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当前经济增长、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重要措施,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明确了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定位,进入2020年以来,各地对于新基建的部署更加深入。“新基建”以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为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提供基础性支持,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不断发展。
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的长期战略任务,“十四五”期间仍将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传感器作为“新基建”的关键实施环节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新型基础信息建设为传感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环境,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促进传感器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化发展,未来国内的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呈现高速增长。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至今,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思路,特别是通过“数字丝绸之路”的铺开,促进了陆海空实体联通和经济合作效率提升,打开了跨区域合作的新维度。“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其将有利于推动我国传感器企业走出国门,与欧洲、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合作伙伴建立更加紧密的互惠关系,并在推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寻找到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编辑 / 胡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