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析:从电信公司到科技公司还有多远?

广义来说,运营商已经是科技公司,只是在研发领域并不领先。


文 | 野村综研数字化总监 陶旭骏

通信运营商距离高科技公司有多远?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定义高科技公司。

高科技公司的定义,实在是纷繁复杂。实际上,已经到了言必称“科技”程度。很久以来,出行服务、房产中介、联合办公、餐饮物流,已经无处不在高科技公司的称谓。Wework和健身公司Peloton递交上市申请的前后,华尔街和硅谷曾掀起了一场什么是高科技公司的大论战。因为科技公司和传统产业的估值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的。

当时,知名的科技博主Ben Thompson曾经指出科技公司的5个标准:

· 软件能够创造一个生态系统

· 软件的边际成本为零

· 软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进

· 软件能无限扩展(offers infinite leverage)

· 软件能实现交易成本为零

如果抛开软件两个字,通信运营商基本上就是一个高科技公司。

· 通信运营商用通信基础设施(网络、设备、软件、数据)造了一个生态系统


· 基础设施建成后,通信运营商边际成本趋近为零(仍然有运维成本)


· 基础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进


· 基础设施能够扩展(但不是无限)


· 基础设施能实现交易成本极低(还是有成本,营运需要电费、运维能成本支持)

曾几何时,通信、高科技和媒体被并列称为TMT产业,就是这个理由。

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就不能使用这样比较广义的定义。

缩小问题:通信运用商距离一个互联网服务(比如:阿里、腾讯,或者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和软硬件开发(比如:华为、西门子)的高科技公司还有多远?

我的观点是:实际上也已经是,但是并不出色,不是领导者。

从收入结构上,运营商的非基础通信收入已经占有一定比例。跟据运营商公布的年报,2022年三大运营商非基础业务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的22.8%。而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17.8%和20.1%,三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IDC、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由2020年的12.8%,上涨到2021年的15.2%,2022年上升到19.4%,三年一共增长了6.6个百分点。

从企业结构上看,三大运营商已经都成立了经营新兴业务的独立公司。比如物联网、产业互联网、内容经营(比如咪咕)等。联通的产业互联网公司在2021/2022年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绩,直接拉动了联通政企业务收入的增长。三大运营商的云业务已经是重要的云改数转参与者,也是国家云的重要参与者。

以日本的NTT为例,NTT旗下除了东西宽带公司司职固网业务、NTTDocomo司职移动业务(也通过转售实现固网业务),也成立有NTT Data(系统集成)、NTT Communication(云和解决方案)、NTT Limited(海外业务)。也差不多成现多种类型数字化业务加基础业务分别成立公司经营的趋势。

但在这些数字化领域,通信运营商并不是领先者。

通信运营商的新兴业务的经营单元,普遍希望,也确实应该背靠大网业务进行发展。但是三大运营商的网络现在越来越趋同,并没有差异化特点。同时,即使是云和IDC业务,通信运营商已经普遍和互联网、云业务厂商合作。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质量方面,同阿里、腾讯等云供应商也没有特别的差异化。

通信运营商在基础科技研发方面的积累和互联网大厂、设备制造商的差距还是存在。比如,阿里、腾讯、百度、华为、商汤等都在研发语言大模型。百度和阿里先后做了发布。三大运营商并没有发布类似的计划。

传统上来说,通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就是大投资、快速复制、大规模用户、高回报。正如上述的高科技企业的商业模式一样的特质。但是,做为运营企业,在信息化创新方面,通信运营商长期依靠合作伙伴。近年来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究开发。但是和领先的科技公司仍有很大差距。主营业务并不依靠自身研发技术推动。运营者希望推向市场的是成熟的技术和产品。自研技术和产品通常并不成熟,业务单位的信任感就会比较低。所以本质上运营商并不是科技驱动的企业,而是运营能力驱动的企业。

从内部资源分配来看,运营商的大规模和高利润的业务能够获得更多资源。自研项目因为不成熟,投入资源也难以快速扩张。需要一定时间培育。以现在运营商的资源分配机制,很难在一线获得重视。当然,现在运营商为了推动新兴业务,通常会单独针对某项业务下达指标,投入资源。但是公平来说,在运营商内部能够获得最大用户发展和营收量的业务单位才是强势部门。

针对以上的传统,运营商采用“体外培育”的方式,从新业务基地到新业务独立公司,独立展开新兴业务的事业。同时,以研究院的形式开展科研,一定程度支撑新兴业务的开展。这样的方式,和领先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也相近。

这样看来,广义来说,通信运营商本身已经是科技公司。但是在自研发领域并不领先。不过,运营商很容易利用在产业链上接触客户的强势地位,能够团结其他科技企业,形成生态。本身对高科技研发驱动的需求也并不是特别强烈。没有成为产业链上研发能力最强的科技企业也比较合理。

作者简介


陶旭骏

野村综研数字化能力总监,长期从事战略咨询工作。关注通信运营市场之外,深入大数据市场洞察、企业营销和管理数字化领域。


编辑、校对:晓燕
指导:新文

延伸阅读
“蝶变”:从电信公司到科技公司
数字化业务:第一增长引擎的“嬗变”
蝶变:云成为运营商新主业还有多远?


推荐阅读

总编特稿:从31省级政府工作报告看通信发展重点
中国铁塔年报:一体稳增,两翼双飞
总编评论:把新阶段共建共享推向深入
“东数西算”一年:中国移动的算力网走了多远?
“东数西算”一年 | 中兴通讯的五个着力点
三大运营商首月开门红:5G套餐用户突破11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