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天两个“头条”!中国教育报聚焦我电人才培养改革



5月14日和16日,中国教育报两度聚焦我电,分别在第六版倒头条以《电子科技大学探索本科精英人才培养  聚焦“新四会” 提升学生“领导力”》、第三版头条以《电子科技大学探索“爆款”课程育才新路径——人文课在这所理工科学校走红》为题,为我校人才培养改革点赞!


 


一起来看看吧!



电子科技大学探索“爆款”课程育才新路径

——人文课在这所理工科学校走红

 “想到又能上这门课了,心里很期待。”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二学生王力哲在食堂匆忙吃了晚饭,就赶紧去听“《红楼梦》中的中国艺术精神”这门课。


 这门课是电子科技大学“人类文明经典赏析”系列课程60余门课中的一门。这套被电子科大学生誉为“爆款”的系列课程,以人类文明史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为主线构建,课堂教学采用小班研讨的形式,其广博有趣的授课内容、文理互补的教师配置、丰富的延伸活动都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课程人气爆棚背后,是这所理工科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尝试。电子科技大学在推动“电子信息+”与各行各业深度交叉融合同时,注重价值观塑造和人文情怀培养,聚焦学生领导力提升。



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人类文明经典赏析”系列课程2016年10月甫一面世,就吸引住了很多学生。


课程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创新,采取“阅读经典+深度讨论”的教学方式,每门课要求学生阅读不少于100万字的经典文献,16个学时中要求至少用四分之三的课时进行深度讨论。课程内容围绕人类文明发展这一主线,包括了文学、史学、哲学、美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数十个学科领域。



课程授课采取小班教学全覆盖的形式。每个班限定30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辩论。


此外,“银杏叶”“慕课群”“悦读荟”等课程延伸活动也蓬勃开展。课程组建设慕课,既有“课程总论”,又针对60余个方向陆续开发了相应的慕课,计划每学期建设5门。


课程在电子科大学生中刮起了“人文风”,2017年下半年,课程组通过微信对1241名上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10名辅导员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显示,学生们对课程的兴趣非常浓厚。


△悦读荟



让教师文理互补、才情交融

在学生们看来,“人类文明经典赏析”最大的吸引力来自充满魅力的授课教师和课堂——


高正平教授激情讲解古典文学;祝小宁教授从人性出发谈管理之道;测试领域专家谢永乐教授对《史记》《春秋》娓娓道来的讲授;翻译专家周劲松副教授讲述幽默而随性的林语堂;李杰副教授讲美国文明面临的挑战,引导学生们比较中西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课程组人员构成上最大的特色是“老中青”结合、文理互补。其中有近20位理工科专家学者讲人文科学,如电子材料专家张鹰教授讲《周易》中的大道之源,大数据专家周涛教授讲金庸……他们结合自己的治学经历讲人文课程,给学生们树立了文理兼修的榜样。


课程建设也激发了教师们的巨大热情。组建课程组时,教师们热情支持,对“培养精英人才、领军人才”的理念高度认同。每次上完课还在课程组的微信群里“打卡”,讲述上课情况和自己的思考,微信群常常到凌晨一两点才“关门打烊”。


 一次次教研活动也让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一年多来,课程组已开展了8次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长达三四个小时,与会者讨论热烈,活动结束时意犹未尽,“我们要把最好的课堂呈现给学生,这是我们给予的最好礼物”。





让通识教育为人才培养

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课程建设中,贯穿着听说读写“新四会”的培养理念,“新四会”也成了电子科大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


电子科大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副校长曾勇参加了课程组每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打出学校以精英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文科特色品牌”是他们对课程提出的要求。


申小蓉说,“听”指聆听不同声音,能以多视角认知与洞见事物;“说”指具有思辨与表达能力,能准确表达思想与观点,有效沟通意见与情感;“读”指阅读经典,博古通今、提升修养;“写”指善于提炼总结,进行逻辑清晰的写作。


目前,课程组在国内外名校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学改革的“三个发力点”——


形成课程“总纲”,不只讲授知识,更基于电子科大精英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思想上的引导。


凝练课程选题,实现模块化。目前课程组正把数十门课程归类为几大模块,模块内课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进学生的价值引导、思考分析能力。


优化小班教学,一方面广泛邀请知名专家来校授课,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研讨交流。


“培养学生就像种树,理工科课程是土壤肥料,人文课程是阳光雨露,只有二者共同作用,才能长出参天大树。”申小蓉说。



文:中国教育报 万玉凤  通讯员  杨丽可




电子科技大学探索本科精英人才培养  

聚焦“新四会” 提升学生“领导力”

今年2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在“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中,电子科技大学以69个奖项、总成绩100分,名列全国第一。



亮眼数据背后的原因何在?电子科大党委副书记申小蓉认为,这与学校提出的以“新四会”为抓手,聚焦“领导力”提升,培养适应泛信息化时代,具有跨界交叉融合、集成创新能力,未来引领学术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军人才教育理念分不开。“我们希望通过大胆探索,走出一条行业特色型大学精英人才的培养之路。”



培养“新四会”精英人才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国未来的发展依然需要依靠工业化过程中各行各业科技进步带来的强大动力。“电子信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交叉融合将为我国创造出更多“并跑”和“领跑”的机会。


要在更多领域实现“并跑”和“领跑”,就需要我国成千上万领军人才走向世界舞台,代表国家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坐拥“电子信息+”这座金山银山的电子科大学子应该在各行各业发挥引领性作用。


为此,电子科大将“本科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作为该校“十三五”期间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


要让学子在各行各业实现引领,必须加强学生领导力培养,而听说读写“新四会”是培养学生领导力的重要抓手:“听”指聆听不同声音,能多视角认知与洞见事物;“说”指具有思辨与表达能力,能准确表达思想与观点,有效沟通意见与情感;“读”指阅读经典,博古通今,提升修养;“写”指善于提炼总结,进行逻辑清晰的写作。



下一个甲子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学校以培养能引领各行各业发展的学术精英、行业精英和创业精英为目标,将“新四会”能力培养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贯穿四年教学过程,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的精英人才培养体系和“以学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体系。


以“领导力”为牵引,电子科大设计了针对学术精英、行业精英和创业精英成长需求的多类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电子科大的视野并未局限在大型计划上,还通过“立人班”“钧业班”等系列本科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和“暑期学校—国际学堂”等形式,以常规任务、课程任务、领导力体验任务等方式形成“听说读写行”系列品牌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新四会”能力训练和领导力系统培养。


沐浴春风,一大批学子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学校学生代表团连续三年受邀参加联合国的青年论坛、青年峰会、气候变化大会,并代表我国青年作主题发言;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荣获该赛事最高奖项“冠军杯”;近三年产生创新创业团队400余个,包括全国首个在校大学生创办的登陆新三板的企业等。



推进第一课堂教学改革

“横空出世的‘人类文明经典赏析’在推进速度、规模、深度、影响力上受到好评,堪称‘爆款’课程。”电子科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刘惠告诉记者,老师们在核心通识课程“人类文明经典赏析”教学研讨会上对这门课程给予高度评价。


自2016年10月开课以来,课程组56位老师“老中青”结合,开设小班教学,全覆盖2016、2017级新生,通过经典导读(听)、小班研讨(说)、延伸阅读(读)和论文写作(写)等训练,探索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以“人类文明经典”课程为代表,电子科大以人类文明史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为主线,构建了由“文史哲学与文化传承”“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与数学”“工程教育与实践创新”“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创新创业教育”六大模块的60余门课程组成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开展了彰显电子科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新探索。


在探索通识教育新路径的同时,电子科大面向工程科技和“电子信息+”对人才所提出的系统综合性、集成创新性、交叉融合性等需求,推进卓越教学,发动和吸引高水平教师开设研究型课程,以跨学科知识的集成和综合应用为支撑,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课堂的整合度、集成度和挑战度,加强学生的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激发学生学术志趣与探索精神。

 

在课堂教学着力提高学生“集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电子科大力图将“实践创新”贯穿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刘佳琪大三那年,和团队申请了学校“银杏黄”创新创业基金,她带领小组成员完成了“基于Xposed框架的蓝牙数据加密传输系统”项目。刘佳琪说,大家在这个历时一年的项目中收获很多,更认识到电子科大的学生不能只会码代码、写程序,更要努力成为集技术与管理能力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


通过打造“四维度”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五层次、四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和“普惠性”科技创新体系,电子科大强化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性和基于项目的体验式学习,实现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切实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学术创新能力、跨界整合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打造第二课堂文化精品

在电子科大,“周周有讲座、场场都精彩”早已成为常态。


成电讲坛是该校的品牌文化活动,罗援、金一南等著名军人,郭明义、徐本禹等道德模范,根岸英一等诺贝尔奖得主,布鞋院士李小文等学术大师,马少骅、刘劲等表演艺术家,杨澜、撒贝宁等文化名人纷纷做客成电讲坛,他们关于爱国报国、忠诚责任、奋斗踏实、勤恳爱学等主题的故事分享,让学生们受益良多。


目前,成电讲坛平均每年举行48场,全面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辨与沟通能力和人文与科学素养。


除了成电讲坛,电子科大还打造了成电辩坛、成电舞台两大精品活动。


辩论在成电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如今已形成“课程、讲座、赛事、队伍”的辩论文化体系,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成电杯”辩论赛、“成电杯”新生辩论赛和“校友杯”名校邀请赛三大系列赛事在校园里轮番上演,是听说读写“新四会”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



成电舞台则通过系列演出,打造多样化、精品化的“成电舞台”品牌文化艺术活动。仅在2017年,“成电舞台”系列品牌文化艺术活动共举办了42场校内外高水平艺术演出,开展8次国际艺术交流,并赴央视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艺术展演。


目前,成电舞台与成电讲坛、成电辩坛一起,成为极具特色的三大精品文化活动。此外,该校还定期举办了成电下午茶、成电青年说、校园网络文化节、银杏节等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提升了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有力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以成电讲坛、成电辩坛、成电舞台等第二课堂为抓手,电子科大正在进一步融汇听说读写“新四会”能力培养,全方位提升学生领导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精神塑造和价值引领,推进学生立大志、成大器、上大舞台、作大贡献。

文:通讯员 李果  陈伟



推荐阅读

央视《朗读者》走进电子科大,我在朗读亭等你!

嗨,你的那把小榔头还在吗?

【一周活动看板】5月14-20日资讯集锦

香港特首访电子科大,点赞我校人工智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