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电食堂师傅携川菜“登陆”欧洲,他们排起了长队……



最近小电听说,学校川菜厨师代表团赴欧洲进行了文化交流。这个新闻还登上了法国《自由报》!



(请法语系的童鞋帮忙翻译一下


还有中国日报的英文版:


想想我们每天在食堂吃到的菜品,被端上了欧洲盆友们的餐桌,试问谁家的食堂比我们的更有国际范?


先来看看我电大师傅的手艺!

………

……


(食堂的菜品换个餐具,看起来好洋气)


近日,受法国蒙彼利埃孔子学院和比利时鲁汶大学孔子学院邀请,学校后勤保障部首次派出成电川菜厨师代表团赴蒙彼利埃和鲁汶,与海外同行开展厨艺和饮食文化交流,用美食拉近三座城市的距离,把“成电味道”传递到了欧洲。


这次作为代表去交流的,分别是技术全面的刘光明、擅长雕刻的刘家升和擅长面点的严文康三位大厨。



听说他们这次去欧洲,展示了几道川菜的代表菜: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水煮牛肉、川味卤菜……在当地大受欢迎,特别是宫保鸡丁,更是获得了大票粉丝。


看,排队吃宫保鸡丁的童鞋们


虽然没能现场观摩,但是小电拿来了刘光明师傅的出行笔记,更多细节看这里!


 


DAY  1


从确定了交流行程,我们三个人就开始讨论菜单。最后通过与对方学校沟通,选定了菜品。考虑到国外的调料,特别是辣椒和花椒可能没有四川的正宗,我们决定调味品自己带!


下午两点半从双流机场出发,为了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川菜,我们总共带了20多公斤的调料和原材料(甚至还有日常所用的刀具),还好一切顺利!

(这不是广告



DAY 2


连着转机,下午1点到达蒙彼利埃。一安顿好,我们便开始紧张筹备由蒙彼利埃孔子学院和电子科大主办的为期两天的“川菜美食节”。

大家先去厨房查看工作环境,当下傻眼。厨房里只有平底锅,而且灶台没有明火,满足不了川菜急火快炒的要求。

大家先集思广益改造了炉火,但是没有中式炒菜锅还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在超市买了菜和一些用具,尤其高兴的是买到了中式炒锅和炒勺。在孔院中方院长马燕、外方院长裴滢的帮助下,又从中餐馆借来了一个炒锅,双管齐下,踏实多了。

一切准备就绪,明天开炒!


DAY  3


今天给学生们上烹饪课,教学内容是宫保鸡丁。

听说一个月前就有十五位法国朋友报名参加了此次川菜名菜“宫保鸡丁”工作坊,再加上蒙彼利埃孔子学院的同学们,人数还真不少。

同学们对调料、刀工雕刻甚至油酥花生都表现出了好奇和兴趣。

(听说他们竟然没有见过花生米,震惊


到正式做菜环节,我先示范做了一份宫保鸡丁,大家争相试吃,很快就光盘了。然后学生们在严师傅指导下分两组学习宫保鸡丁的做法。



DAY   4


今天我们来了一场中西餐PK。当天规定在网上订餐的客人可自主选择中餐或法餐。本以为可能选川菜的人不会太多,结果绝大部分客人都选了川菜。

客人们品尝完我们做的美食,纷纷要求跟我们合影。而当刘家升师傅用萝卜雕的孔雀呈现出来时,更是引起了大家的惊叹,还有个女孩高呼要嫁给小刘师傅!


DAY 5


今天我们来到了比利时鲁汶大学,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交流。在鲁汶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邓新华、外方院长黎伟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鲁汶大学最大的学生餐厅ALMA,并被邀请进入餐厅厨房,与比利时厨师配合为学生准备了当晚特推菜品——宫保鸡丁。


下午5点左右,餐厅窗口前,有近300名学生为品尝这一菜品排成长龙,现场烹饪的宫保鸡丁提前售罄。队伍中除了比利时学生外,也有很多中国留学生,他们表示在这里尝到正宗的家乡味道,非常开心。我们还碰到了电子科大的学生,专门赶来品尝母校的味道。


鉴于宫保鸡丁很受欢迎,在当晚的交流中,ALMA餐厅负责人Daniel Lips表示将来会考虑将这道菜补充进ALMA的常规菜单。

 


DAY  6


今天我们来到鲁汶自由技术学院Vti烹饪学校进行厨艺交流。我们本来计划做宫保鸡丁和菊花鱼,结果在对方的强烈要求下又增加了麻婆豆腐。


最后一道菜是我们的菊花鱼。当菊花鱼出锅淋上了精心调制的茄汁酱料,品尝过的比利时同行们赞不绝口。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是国外厨师们专业水准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与海外同行面对面交流中西餐文化,同时能够让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了解川菜,了解成都和电子科大,我感觉不虚此行。

最后,小编打探到,学校后续可能会开设专门的西餐窗口,而且还有可能邀请到欧洲那边学校的厨师过来交流。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不用走出校园也能吃到正宗的西餐啦!


怎么样,是不是现在肚子已经咕咕叫了?

想来一份成电“国际版”的宫保鸡丁?

快约上你的小伙伴一起去食堂寻觅吧!



小知识

宫保鸡丁是一道闻名中外的四川传统名菜,是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该菜由清朝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丁在位期间为当地人民做好事谋福利,清政府特授予他“宫保”的勋章。因此这道美食名为宫保鸡丁,以纪念丁宝桢为人民所做的贡献。



采访、整理:微视野工作室  杨崑

(感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后勤保障部供图)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